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生活随笔]竹林啊,竹林
作者:鸽 子

《含笑花》 2004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我即将离开这个我生活了一年多的村庄之时,我满脑子都是凤尾竹的形影。他们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独自站在河旁村边,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摇晃着自己婀娜多姿的身体,形成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在此时此刻,我明白,她是一种灵性和诗意的象征,一种美和善的化身。今生今世,我将无法忘记这些三步一丛,五步一片,比比皆是的竹子。她们立在这个叫皈朝的村庄中,也将永远立在我心间。
       就像今夜,我独坐在小屋,心中一片空寂澄碧。我呆在屋内,竹林远在我视野看不到的地方,但奇妙的是,我似乎听到了竹林的喧哗,竹叶的味道,和竹子们相互打闹时发出的吵吵嚷嚷的声音。我还看到了,乳液一样的月光里,竹子们在风中前仰后合,像在唱歌,更像在跳舞……我甚至淡忘了诗书桌椅,灯光门窗,就置身于婆娑的竹影之中,就融在绿色的竹林之内。她们在河镜里含情脉脉地化妆,在晚风里温柔地梳妆,小河悄悄流着,流着……河里突然有一些响声,那是鱼儿在呓语,梦中无意识的翻身,还是爱美的壮族少女们,又在月色下的河水里戏水,他们白玉一样的身子,凤尾竹一样的身段,把美展示得淋漓尽致;而竹林深处,也定然会有情歌响起,那些深情款款的少男少女们,借助竹影,半羞半掩把爱的心声表露,一段段爱情故事就这样上演;村里人家,或一家老少看着电视,或在一天的劳作后慢悠悠喝着自酿的土酒展望着秋后的生活……这一幕幕古老而鲜活的农村风情画,千年如斯,依旧美丽如斯!有鸟在林间低语,有竹狸在竹根部的洞里发出小小的声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许就是这种诗意吧!也许进入竹林的我,不是在月色如水的晚上,而是一个露水盈盈的清晨。雾霭的轻纱中,那些竹子更显得楚楚动人了,有些不胜晨风的娇羞,有些无法言说的妩媚,有些欲言又止的心事,只有不解风情的鸟儿啊,又在叽叽喳喳。而这时,太阳的流苏又总是很及时地为竹林披上美伦美奂的七彩衣裙……当你忍不住进入竹林时,一下怔住了,你看见了奇迹:仿佛就在你踏入竹林的那一瞬间,竹笋们蹿出了地洞,东一棵西一棵满地都是,绿绿地,油油的,尖尖的头上还顶着泥土带着露珠。这样的时刻怎么不叫人激动:头上是铺天盖地的绿,而脚下是松松软软的竹叶,还有新生竹笋和见风就长的新竹。那些开花的老竹笑着走向生命的尽头,而一旁新长的竹子又生机勃勃……这情景,像轮回,像分娩,那些老竹子多像伟大的母亲,那些嫩竹儿多像新生的婴儿……任何一根竹子的衰老,都伴着新竹子的出生,竹林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竹子本身。想起竹子,就让我想起生我养我的母亲。
       置身于十月的村庄,在竹林掩映的山村某间小屋里想念竹林,想念我即将告别的竹林,和竹林村庄里的人们。我心如水,饱含化不开的情愫。一年多的日日夜夜晨晨昏昏,我天天与竹为伍,人们从未向我讲过有关竹子的点点滴滴故事。但我却能清楚地感到,竹子就是村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抑或村民们本身就是竹子的一部分?想起竹林,就不能不想起这些说着壮话的村民们;想到村民们,我的心头就必然会浮现出美丽的凤尾竹。也许她们是无法分出彼此的:在布谷鸟的叫声打破竹林的空寂之前,就有村民们小心翼翼的刨开树根,细心地灌进农家肥,又盖上土,那动作,像对待自己的新儿女一样;而我也常常看到人们从竹林身上得到的回报,酸笋,竹楼,竹席……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完美。在竹林的领地,村民们本身就是一根根会思考有感情会走动的竹子,而竹林就是村民生活的保护伞,是飞扬的山歌,是飘舞的诗句。透过竹林和村庄,我看到一种和平、温情、安宁在人和自然之间缓缓流淌。一年多的耳濡目染,我的心像洞开的不设防的竹林,我的任何一个行动都变得真诚实在。我本身,也成了一根翠绿欲滴的竹子!
        皎皎月光下的竹林,当是一片莽莽苍苍,朦朦胧胧。圆月的苍茫袭上心头,竹叶风涤荡在心间。离开村庄之后的路还很长,离开竹林之后的路还会很长,秋天之后的道路还很长。但竹林已深深活在了我心底,我想,我会坦然生活,就像一根精神抖擞的凤尾竹,早也潇潇,晚也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