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七乡论坛]“特产文学”值得研究
作者:张鸿鑫

《含笑花》 2004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从宏观上来看,中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各地有各地的特产,这更别具一格,别有风味。伴随着特产的出现,对于这些特产的传说、故事等等,也就应运而生了。这些独具奇光异彩的传说、故事,我们姑且称之为“特产文学”。
        这种“特产文学”实质上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者互相结合的产物。
       说到文山,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物产的丰富,那是有口皆碑,其特产的多彩,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文山是壮族苗族自治州,除了壮、苗两大民族外,兼居着汉、彝、瑶、回、傣、白、蒙古、布依、仡佬等多种民族。各民族人民勤劳勇敢、充满智慧、富于创造性。大家都说:“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在长期的团结奋斗中,共同创造并发展了文山地区的社会文明,许多独具特色享誉国内外的农业经济新特产品,也就根据州内各县的土壤、气候等特点,一代又一代地繁衍起来了。
        如文山县、砚山县的三七、丘北县的辣椒、富宁县的八角、麻栗坡和马关县的草果、西畴县的阳荷、广南县的八宝米等等,没有哪一科不是香飘万里、声誉远播的。
        文山州的各族人民,不仅富于实践性的生产创造,而且富于浪漫性的艺术创作。他们依据上述特产的来历、生产、用途等,酿制出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无论是在时间范围内,还是在空间范围内,都得到久远而广泛的流传。不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也是他一讲,个个爱听;你一说,人人都鼓掌了,仿佛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既亲切,又动人,这就形成了有关特产的口头文学。
        这些特产口头文学,经过后人的搜集、加工整理、发表,对振奋我州各族人民精神,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有关领导同志的指导之下,由陈国勇同志主编的《文山特产传说》一书的出版便是例证。
        本书汇集三七传说五篇,丘北辣椒的传说两篇,八角的传说两篇,草果的传说一篇,阳荷的传说一篇,八宝米的传说一篇,那榔酒的传说一篇,底圩姑娘茶的传说一篇,岜夯鸡的传说一篇,八宝坡现银饰的传说一篇,壮锦的传说一篇,共计17篇。
       从表现形式来看,这17篇传说,有散文式的,有叙事诗式的,有散文中夹带诗词的,真是多姿多彩。
        本书所编入的各族特产传说,集中地反映了该民族的人文景观,风土民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别具一格的特点,还在于每篇传说都有神奇怪异的情节,有纯真爱情的描述,表现州内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给我们提供了对各民族社会概貌、经济结构、心理特征、艺术创造等,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很好材料。
        我们举《阳荷的传说》为例来加以阐述。阳荷是什么东西?此物是一种植物长出的椎形呈笋片状的果实,色泽紫红,十分鲜艳。农民拿到街上出卖,耀眼非凡,是一种美味的菜肴,还能治病,近年来远销国外。
        阳荷产于文山州的西畴县境内,其传说故事非常离奇。古时,西畴境内,有一个荷池,池边有一个山洞,洞里住着一只母狼和一个小女孩,在母狼的精心呵护下,小女孩长大成人,亭亭玉立,美若天仙。因为母狼没有姓,小女孩没有名,人们认为她们住在荷池旁边,就给女孩子取名荷花,取名入情入理,无庸置疑。
        这个情节说明什么呢,古时西畴人民跟各地人民一样,生活十分贫苦,尤其是一些孩子无依无靠,人们不能满足这种现状,一定要“救救孩子”!怎么救呢?在当时的条件下,靠天不行,靠地不行,靠人也不行,这是毫无办法的,于是就塑造一个有情有义的母狼形象来把这不可能改变的现实改变了,情节虽然离奇,但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后来的情节更加奇妙动人,荷花与一个也是孤苦零丁的小伙子成了亲。狼妈妈叼来许多紫红色的小果实让他们当菜吃,不仅味美,还能治病。这种果实没有名,因小伙子姓阳,女孩名荷花,把小伙的姓与小女孩的名结合起来,这种果实就叫“阳荷”。情节发展,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更重要的是,在当时人们眼里,母狼也是善良无比的(因为生活艰辛无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不是表现得十分鲜明突出了吗?
        阳荷可炒吃,腌吃、凉拌吃,可治消化不良的疾病,很快便在当地推广繁殖起来了。
        其他传说,情节也是如此奇妙无比、耐人寻味的。
        《文山特产传说》的问世,总结了昨天,把握了今天,展望了明天。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文山特产传说》对宣传文山(让文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文山)起到了它力所能及的作用,其存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既然特产传说在我们的文学园地里占有一席举足轻重的位置,那么,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也就是展望明天,我们的特产文学,就不能只是有了一些口头传说就满足了。我们的作家、文学创作爱好者,应该用现实的眼光、现实的审美观,来审视我们的特产,以特产为题材(也就是开拓视野,拓展题材范围)创作出具有现实性、民族性、时代感极强的特产文学,这对宣传文山,不是更具魅力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