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科技]飞旋在低空战场上的利剑:中国陆军航空兵
作者:李传新 周敬波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飞上“地球第三极”、勇闯飞行“百慕大”、突出沙尘重围、远程机动跨出国门……22年来,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中国陆军航空兵,在战备训练、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行动中,圆满地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任务,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攻难克险,以精湛的技艺、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称颂的传奇和壮举。
       陆军飞行机械化
       20世纪中期,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纷纷加快了陆军航空兵的发展步伐,陆军作战样式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陆军航空兵在世界各国军事力量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已逐步发展成为称霸在“一树之高”的低空、超低空战场上的一支重要突击力量。于是,一些权威军事专家开始预言:未来的地面战争将是直升机的会战!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上20多个国家相继组建了陆军航空兵。中国,也在1986年组建了自己的陆军航空兵。至此,世界各国陆军航空兵初具规模。
       在陆军航空兵孕育成长的半个多世纪中,世界各地先后发生了近200场局部战争,几乎场场都能看到陆军航空兵的身影。目前,世界上已经有30多个国家组建了独立的陆军航空兵,有近130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了军用武装直升机,总数已突破4万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将陆军航空兵正式定为陆军的主战兵种,建立了军、师两级陆军航空兵部队。其现有的10个现役师全部编有师属战斗航空旅,拥有直升机总数达6000多架。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末建立了集团军属陆军航空兵团和师属直升机大队。俄罗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调整了陆军航空兵结构。英、法、德等国在师、旅两级已编有陆军航空兵旅、团或营。据统计,德、英、法、日、俄等陆军航空兵直升机各占全军飞机的30%~42%。
       陆军航空兵是一个在现代战争中发展壮大的新兵种,先后在各种战场上显示了特有的威力,一支称霸低空战场的 “飞行陆军”正呼啸而来。1990年8月初,当伊拉克军队开进科威特时,美国陆军航空兵被首先派往沙特阿拉伯,摧毁了设在伊沙边境的两座高性能雷达阵地,打响了海湾战争的第一枪。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沙漠军刀”行动伊始,美军就用300余架直升机输送了50余辆军车、火炮和大批燃料、弹药,迅速突入伊军纵深80公里。目前,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国陆军航空兵,已成为美国陆军中最富活力、最富挑战性的战斗兵种之一。
       
       铁翼飞旋展雄风
       1986年10月,在百万裁军的大背景下,中国陆军诞生了一个年轻的兵种——陆军航空兵。随着一支支直升机部队在陆军阵营中的陆续出现,中国陆军从此告别了只能在地面遂行作战任务的历史,插上了腾飞的“钢铁翅膀”。
       装备保障作为我军陆军航空兵建设发展的基础,22年来,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多种机型、一定规模并初步具备快速投送、精确打击、有效制空和适时保障能力的低空劲旅。先后完成了中俄联合军事演习、50周年国庆阅兵、历次“神舟”飞船搜救回收和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大量急难险重任务,“陆鹰”的航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然而,陆航组建初始阶段,能够飞行的直升机却为数不多,且性能水平落后,装备建设举步维艰。当时,面对世界几个工业强国新研制出的一批武装直升机,陆航选定了当时某型直升机作为基准平台,并根据作战特点,提出了武装直升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和作战使用要求,于是我国开始自行研制某新型武装直升机,陆航武器装备的发展建设由此迈出了第一步。
       20世纪90年代中期,某新型武装直升机设计定型,随后陆续装备部队。1999年10月1日,作为我军第一代武装直升机,某新型武装直升机以整齐的编队、强大的阵容威武地飞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该新机型的问世,不仅提高了工业部门研发武装直升机的能力,而且为陆航装备立足国内发展打下了基础。
       紧盯战场磨砺“战鹰”
       “陆军战鹰”的诞生,标志着我军陆军作战能力开始实现由“地面合成”向“立体合成”的飞跃。22年来,陆军航空兵以武装直升机为主要装备的现代化高技术兵种,在各种演习中频频亮相,大显神威。
       1991年4月,徐州某地,原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上,正在进行着一场与当年风格迥然不同的现代化合成军战役演习。组建不到5年的陆军航空兵,出动12架直升机配合“红军”作战。1996年,陆、海、空三军合成实兵演习。在演习进入登陆后山地进攻战斗阶段时,忽然风雨交加,固定翼飞机无法起飞。陆航直升机受命出发,在云底高不到200米,能见度不到2公里,海风迅疾、山高谷深的条件下,准时出现在预定空域,迅速机降部队,并以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地面进攻。2002年,诸军兵种联合演练,海天一色,恶浪排空,陆航几架直升机低空紧急出动,首创“无高度”飞行闯海上禁区新纪录。
       
       2005年,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战斗开始后,直升机编队腾空而起,在超低空域悄悄向目标接近。抵达作战地域上空后,随着“发射”指令的下达,一枚枚航空火箭弹呼啸着扑向“敌”阵,把山头变成一片火海,联军形成空中、海上、地面立体突防、同步展开的态势。
       中国陆军航空兵在这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圆满完成了“两栖登陆作战实兵演练”、“强制隔离作战实兵演练”等课目,其出色的表现给国外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陆军航空兵已先后参加了上百次重大演习,与炮兵、坦克等兵种密切协同,圆满完成了演习赋予的空中侦察、攻击、机降、通信、校射、布雷等作战任务,标志着陆航由运输保障型向攻运结合型的转变。
       急难险重突显“空中卫士”
       在战场上,中国陆军航空兵坚不可摧;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中国陆军航空兵参与国家建设,同样立下卓著功勋。陆军航空兵成立22年来,从茫茫林海到沙漠戈壁,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执行过雪原救灾、紧急救护、抗洪抢险、森林灭火、“神一”至“神七”飞船搜救回收、紧急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3000多次,成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空中卫士”。
       1998年夏,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紧急关头,陆军航空兵哪里需要就飞向哪里,在最危险、最紧急的时刻开辟了一条条救助危难的“空中生命线”。
       2005年10月17日凌晨,内蒙古四王子旗。神舟六号飞船按预定计划围绕地球运行77圈后,由运行轨道准确进入返回轨道,开始飞向地球表面。此时,陆军航空兵的空中搜救分队的4架直升机腾空而起,飞向主着陆场上空待命。4时36分,3号直升机报告“目视返回舱”,同时引导着地面搜救分队向落点靠近。几分钟后直升机缓慢下降,停落在返回舱着陆点附近的开阔地上。空中搜救分队的官兵跳下直升机,冲向返回舱。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汶川、北川、都江堰等12万平方公里地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由于山体滑坡严重,大量重灾区域陆路、水路均被堵死,地面部队很难在短时间内赶赴震中。“动用陆军航空兵部队,实施垂直机降。”14日晚,总参谋部下达了紧急命令。灾情似火,军令如山。14日晚,总参陆航部部长马湘生连夜组织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任务。随后,从总部、军区、集团军各级陆航机关到各陆航团的每一个机组,从大西北到中原腹地、东南沿海各地域,全军陆航部队每一名官兵都迅速行动起来。5月15日拂晓,马湘生部长带领业务机关参谋人员紧急奔赴成都,参加了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工作,统一组织协调全军各陆航团近百架直升机的救灾行动。
       
       15日6时58分,伴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总参陆航某团7架战鹰紧急升空,奔赴千里之外的汶川地震震中地区。随后,其他各陆航部队的直升机也相继升空,大机群挺进汶川灾区。当晚22时整,陆航部队从多个方向紧急调集的近百架运输直升机全部在成都地区集结完毕。此后,在全军陆航抗震救灾指挥协调组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各部队迅速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全面展开了勘察灾情、空投救灾物资、输送救援专家和转运危重伤员等救援任务。
       这次汶川救灾,是我军陆军航空兵部队组建22年来,在执行同一急难险重任务中,集中动用直升机架次最多的一次,也是飞行环境和气象条件最为复杂的一次。全军陆航部队发扬不怕困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战斗作风,越高山、穿峡谷、钻云洞……冒死在环境极端恶劣,危险此起彼伏的崇山峻岭、深沟峡谷间开辟了一条又一条通向灾区人民的空中生命航线。
       是雄鹰就要展翅,是“头雁”就要领航。临危受命,总参陆航某团团长蔡有固第一个驾机升空,在峡谷中沿着陡峭的崖壁摸索前行。6个陆航团团长亲自挂帅,在没有现成航线的高山深谷间,一次又一次地开辟惊险的生命航线。南京军区某陆航团团长司启富率队在大雾弥漫、通信指挥中断的山谷内,冒着稍有不慎就会撞山坠机的危险,目视飞行,成功地将救灾物资送到了灾民手中。广州军区某陆航团团长李波带领一个机组紧急出动,在3000多米深、最窄处只有数十米宽的峡谷中,一边驾机,一边指挥另一架直升机跟进。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团长赵理准率5架直升机冒雨火速升空,消失在海拔3500多米高的连绵群山之间。震后,堰塞湖险情一触即发。危急时刻,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团长张茂生冒雨挺进堰塞湖……就这样,6个陆航团长带领着各自麾下的空中勇士们,像打仗一样一次又一次攻难克险。
       为了执行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英雄的中国陆航官兵不惜牺牲一切。5月31日下午,由特级飞行员邱光华机长驾驶的米-171运输直升机在执行救灾任务途中,局部气候骤然变化,遭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14时56分,邱光华机组5名机组成员不幸遇难。 自5月12日以来,机长邱光华率领机组在这条“死亡航线”上连续执行复杂地理、气象条件下抢运受伤群众和运送救灾物资任务,共飞行63架次,运送物资25.8吨,运送救灾人员87名,转移受灾群众234名,其中因灾受伤人员54名。
       铁翼飞旋迎朝阳。年轻的中国陆军航空兵以中国军队特有的探索精神和超前意识,在填补我军陆军航空兵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空白的同时,正迎向世界陆军航空兵发展的潮头。
       (本文责任编辑:赵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