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特别策划]李福成:苦修二十年跨越百年路
作者:胡笑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从当年北京郊区一个小厂走到今天的全国龙头企业,虽然率领燕京啤酒一路拼过来的李福成很少谈及自己,但燕啤早已融入自己的血液之中,其间的点滴创业艰辛正是燕啤为何用二十多年走完别人百年路程的绝好阐释。
       三顾茅庐请顾问:
       您要不答应,我就在这儿不走了
       1980年燕啤建厂时,年产量只有1万吨,面对企业没有核心主打产品,主管生产销售的李福成睡觉都不香。1987年,李福成拜访了我国啤酒行业泰斗——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管敦仪老先生,欲请管老担任燕京技术顾问。
       请了两次都未果,可李福成不灰心,第三次又到管老家,直接表示:“您要不答应,我就在这儿不走了”,他还承诺:燕京为发酵所提供一切科研经费和实验基地,研究成果归发酵所。“那你们要什么呢?”“我们只要优先、无偿使用权”,李福成说。
       管老先生被李福成的诚心所打动,“那就先去看看吧”。没想到,到了燕京后,试试看的管老竟然把实验室都搬到了燕京工厂,并带领6位国家级专家潜心研究十几年,全面推行国家12项重大科技成果,带领燕京创造了多项“行业第一”。燕京也成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中国首个打破科研院所与企业鸿沟的企业。
       甘当三“七”干部:
       让我发挥特长,我就心满意足了
       “20多年来,燕京的管理层都是三‘七’干部”,李福成这样笑称自己的团队:每天早上7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每周工作7天。而李福成自己除了出差,每天早上7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李福成的自律,正是燕京高效管理体系的坚固基石。
       多年来,李福成主动放弃了多次被提拔的机会。“我在燕京还有个宏伟蓝图没有实现,衡量我给社会贡献的大小,不在于您给我官职的大小,而在于您给我一个合理的环境,让我把特长发挥出来,我就心满意足了。”早在1988年,面对上级领导的器重,李福成一番肺腑之言打动了领导,从此他就留在了燕京。
       串胡同率先走市场:
       产品卖不动,脸皮往哪儿放
       在中国啤酒行业内,燕京是公认的第一个走进市场的企业。
       计划经济年代,企业生产10瓶啤酒,9瓶必须纳入烟酒公司指定性销售,企业自己只许卖一瓶,“可是普通老百姓才是消费的主体,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把啤酒直接送到市民的餐桌上去。”李福成亲自上阵,50多天就没在厂里待过,北京城大街小巷里,李福成与果品公司、蔬菜公司、副食公司、个体批发商、胡同里的小卖店签合同,订协议。白眼也没少受过,一听燕京一句“不要”就给顶回来。一同去的副厂长跟李福成说:“咱们也是一个不算小的企业厂长,自己出去推销啤酒,多难为情!”
       “这有什么难为情?产品卖不动,职工工资发不了,企业倒闭了,我们厂长的脸皮又往哪儿放?”李福成这样回答。
       好不容易给有些零售店做通了工作,可人家一听说工厂在顺义,那么远的路,拉酒的费用谁出啊。李福成果断拍板:买车送酒上门,当时购买了19辆货车,随后又购置了2600辆人力三轮车,加入送货上门的大军。
       几千辆装着“燕啤”的三轮车在北京的大小胡同一转悠,多如蜘蛛网的北京胡同里的小卖店、小饭馆已经完全成为燕啤的销售大军。燕啤的年产量也从1万吨迅速蹿至5万吨。
       “胡同战略”使得燕京成为全国第一个打破烟酒公司统购包销模式,提前进入市场竞争的企业。同时,“胡同战略”也成为麦肯锡市场营销的典型案例。
       京企唯一奥运赞助商:
       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来到了燕京
       2005年8月10日,燕京正式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更让李福成激动的是,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首次走进一家企业工厂。
       等李福成传递完火炬回到燕京大楼时,他发现,集团5700名员工一个都没走,他们仍在高喊着为燕京加油,为中国加油,为奥运加油。
       “奥林匹克圣火进入燕京,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也来到了燕京!”李福成说,“我感觉到我们企业的凝聚力更强了。我一直认为自己也是一名‘运动员’,当我完成作为一个‘运动员’的使命后,我将回到观众席上,为燕京加油,为燕京走向国际舞台助威。”(胡笑红)
       (摘自10月20日《京华时报》)
       
       陈 峰
       上榜理由:为中国民航体制改革之路进行了重要探索
       陈峰曾在民航总局、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局工作多年,后担任海南省省长航空事务助理(主持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职务。于1993年开始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经过12年的建设和运营,海航集团成为中国第四大航空企业。2007年11月,卸任海南航空董事长。现任大新华航空董事长,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海南省企业家协会会长,海南省总商会第一副会长等职务。
       陈峰作为中国民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民航的迅速壮大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资本超常运作。利用国家股份制试点的机遇,海航募集到初始的发展资金,通过不断地抵押运作,十余年间,海航的资产增长了4000倍。凭着流利但不标准的英语,利用海航的故事吸引到索罗斯2500万美元的投资更是陈峰个人魅力的展现。借中国民航改革的历史机遇,海南航空重组了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并实现了合并运营,陈峰以其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为中国民航体制改革之路进行了重要探索。当然,在民航业这样一个拥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内,留给个人发挥的余地相对比较狭窄。2007年11月,陈峰的突然离职也为众多关注中国民航业发展的人留下了更多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