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特别策划]陈荣珍:一个时代的背影
作者:王运宝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陈荣珍1986年进入合肥洗衣机厂,2002年7月从荣事达集团退休,他用整整16年的时间,成就了一个企业集团的辉煌。
       携手“水仙”借船出海
       1980年6月,当时的轻工业部准备在安徽布点洗衣机生产厂家,合肥新兴机具厂接受了试制任务,从当年的8月到12月,经过150天的努力,生产出安徽省第一台普通家用洗衣机——“佳净”牌单桶洗衣机。第二年,“新兴机具厂”更名为“合肥洗衣机厂”,并推出“百花”牌洗衣机,由于符合市场需要,销售火爆。1984年,合肥市政府决定将该市的塑料三厂、九厂划归该厂,并将厂名改为合肥洗衣机总厂,这就是荣事达集团的前身。
       但好景不长,“百花”尚未盛开,就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枯萎了。时任合肥锅炉厂厂长的陈荣珍被任命为洗衣机厂厂长时,竟然发现这个厂“连一间厕所都找不到,更别说生产出什么洗衣机”。
       陈荣珍经过细致的分析后发现,产品品牌没有打响,是造成积压的主要原因。而当时广州“威力”、上海“水仙”、无锡“小天鹅”等洗衣机品牌,已经抢占大部分市场,合肥洗衣机厂如果做大,只有借力发展。而此时,上海洗衣机厂正巧在寻找合作伙伴。陈荣珍顺势做出了“借牌经营,借船出海”的决策,与上海“水仙”达成联营协议,让“水仙”名牌产品之光映红凋谢的“百花”。结果一炮打响,仅6个月就使企业起死回生,积压产品销售一空。
       到1992年,合肥洗衣机总厂与上海“水仙”的联营协议期满,陈荣珍决定自创品牌,自建销售网络,对此,陈荣珍说道:“如果老是藏在别人的翅膀下,那就永远也学不会飞。”实际上,在1992年的时候,合肥洗衣机厂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上海水仙洗衣机厂。
       于是,在陈荣珍的积极运作下,1992年10月,合肥洗衣机总厂与香港丰事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了荣事达电器有限公司。正是因为有了陈荣珍这次“惊险的一跳”,才为日后荣事达集团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给荣事达插上翅膀
       1993年1月1日,第一台“荣事达”牌洗衣机诞生。
       为了让这种新牌号能占领市场,让消费者接受,陈荣珍在销售上实施“声东击西”的战术,把产品销售重点放在东北华北地区,并以此为突破口,在中南、西北、华东及安徽省内4个地区的7座大城市,开辟了小块“试验田”。同时,采用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帮助促销,在短短的4个月内,先后在合肥、郑州、石家庄、张家口、南昌、武汉、南京、沈阳等8个城市,连续召开了8次新闻发布会,从而掀起了一股荣事达旋风。
       就在荣事达旋风席卷大江南北之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始成为国有集体企业的共同选择,企业改革进入到新阶段,荣事达也不例外。
       1993年3月29日,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国有企业”正式替代“国营企业”的提法。“国营”一词走过近半个世纪终于走进历史。
       随后,合肥洗衣机总厂于1994年6月6日正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安徽省第一家由外资作为发起人之一的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陈荣珍先行一步。正是这种体制变革带来的力量,在接下来的1995—1998年,连续4年荣事达洗衣机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名震天下。
       资本运作的艺术家
       1986年,在当时中国的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还没有真正形成的状况下,陈荣珍就玩了一把漂亮的资本运作。他把濒临倒闭边缘的合肥洗衣机厂所有家当作价300万元,凭此300万元作抵押,一举在银行贷款2700万元,这样一笔信贷业务足以令所有银行心惊肉跳,但陈荣珍竟然能游说成功。并第一次提出了“无形资产”的概念。
       随后,陈荣珍再拿这1个多亿与日本三洋公司合资,引进1.18亿元,在1994年成立中日合资合肥三洋荣事达电器有限公司。这就是家电业广为流传的“出让资产,赢来三洋”的佳话。
       通过这两次资产在买卖中增值,荣事达的公司资本在1993、1994两年内翻了两番,实现了二变四、四变八的几何级数扩张。
       小富不能即安。陈荣珍在1996年使出的一招“怪棋”,更令许多人不解,但事后证明这是个精明的决断。荣事达以1.55亿元的高价收购了先前出让给港商的49%股权,在拿到钱后再与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公司、香港爱瑞公司合资,成立了6家企业,一举引进外资8200万美元,总注册资本13.4亿元人民币。在评估中,荣事达资本价值翻了一番,仅购回股份即获净收益7900万元。
       到此时,陈荣珍带领荣事达,建立起中日、中美、集体本身“三足鼎立”格局,提前一步实现混合所有制。一年之后的199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才正式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概念。
       截至2002年,短短16年间,陈荣珍通过资本运作,使荣事达净资产疯狂增长1000倍,由306万元骤增到33亿元。陈荣珍在家电行业被尊为“第一经理人”。俄罗斯《真理报》佩服地称陈荣珍是“资本运作的艺术家”。
       2002年7月7日,陈荣珍离职。如今的陈荣珍,在淡然中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王运宝)
       (摘自《决策》2008年第10期)
       
       王 选
       上榜理由:他是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完美结合
       1958年至1978年,在北京大学任教;1978年至1995年,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1995年至1998年,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病逝。 1992年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有两个重大贡献。其一,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使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其二,上世纪80年代起,他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上世纪90年代初,他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他为我们走出了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道路,他是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