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老报旧闻]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作者:谭烨整理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8年8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举办一届人文、科技、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付诸现实。政府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民众的热情支持都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誉。在为这一体育圣典举国欢庆的时刻,不禁让人想起了对我国体育运动有着非凡意义的第二十三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正是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们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对于这届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新飞跃的奥运会,1984年8月号的《新华月报》组合了多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专题报道。报道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9日至8月13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全世界一百四十个国家和地区近八千名运动员参加了这届规模空前的体育盛会。中国派出了三百五十三人的大型体育代表团,其中运动员达二百三十一人。他们在十六天的比赛中,共获得十五枚金牌、八枚银牌、九枚铜牌,获得金牌总数高居第四位;同时,他们在赛场内外表现了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作风,赢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他们的名字在中国已变得家喻户晓:男子自选手枪金牌得主许海峰,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吊环金牌得主李宁,女子高低杠金牌得主马艳红,女子花剑个人金牌得主栾菊杰,女子十米跳台金牌得主周继红,还有男子自选手枪铜牌得主王义夫……
       每一块金牌的背后都凝聚着我国体育健儿的血与汗,这其中,最让国人为之振奋的就是我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对于这个历史性突破,当期的《新华月报》转载了由《人民日报》记者梁丽娟、刘小明和吴骅撰写的《雄姿惊世界 壮志振中华——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评述》一文。文章说:“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我国运动员多次创造世界纪录,荣获世界冠军,‘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已被甩掉。但是,由于国际上某些人的阻挠,我国长期被排除在奥林匹克运动之外。中国人在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纪录始终未能突破。它好像一座有待征服的‘处女峰’,召唤着中国体育健儿去攀登。现在,中国健儿终于有机会一显身手,尽管人们对中国选手能够荣获金牌没有任何怀疑,然而当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之际,多少中国人心潮澎湃,按捺不住激情。神枪手许海峰捷足先登,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手里接过第一枚金牌。当时,在场的许多华人情不自禁地喊起来:‘中国万岁!我们扬眉吐气了!’一些平时感情很少外露的人,也激情得热泪盈眶,颤抖的手紧握住小许,好久说不出话来。”
       
       而在《新华月报》转载的另一篇由时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李梦华所著的《祖国时刻在我们心中——参加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回顾》一文中,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比赛开始的第一天,就传出了喜讯:我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夺得本届奥运会比赛的第一块金牌,也是我国历史上获得的第一块金牌。这一喜讯所引起的巨大震动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在洛杉矶,引起了一股‘中国热’,华人奔走相告,各国体育界的朋友争相向中国体育代表团祝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是这块金牌的授奖者,他十分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中国人民伟大的一天,你们很高兴,我也很高兴,我能为亲自把这块金牌授给你们而感到荣幸。’”
       在“零”的突破之后,我国运动员再接再厉,在许多项目上取得了优胜。李梦华在上述文章中继续回忆道:“我国体操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优秀的体操队之一。他们在这次比赛中经受的考验,十分严峻。他们表现得很出色,但失去了团体和个人全能的优胜,没有为祖国赢得金牌。平时被称为‘铁汉子’的教练和运动员,都暗自流下了眼泪。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在单项比赛中,李宁以无懈可击的表演夺得三项冠军。李宁是本届奥运会夺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一人共得六块(金牌三块、银牌两块、铜牌一块),楼云、马艳红也各得一项冠军。他们的胜利,获得了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的高度称赞。美国报纸赞誉李宁是世界上最富创造性的选手,中国的‘小巨人’倾倒美国。”
       “美国女排是一支实力很强的队伍,由于我女排求胜心切,过分紧张而在初战中失利。她们在教练袁伟民、邓若曾的率领下,及时总结经验,认真作出部署,团结一心,先后以两个直落三局,击败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对手——日本队和美国队,从而实现了‘三连贯’的宏愿。全中国和全美国千千万万的人观看了中美两国女排这场比赛的实况转播。美国报纸称道中国女排‘有勇有谋’,华文报纸的头号标题是:‘中国女排封后,打遍天下无敌手’。‘在一万二千名美国观众的USA狂呼声中,中国女排镇定自若,气度恢宏,力挫美国队。’一份由中国台湾出资在洛杉矶出版的报纸,形容我女排‘攻击如点火药,拦网密不透风,强龙压地蛇,直落三局定乾坤’。日本队的总教练评论说:‘中国女排实在太了不起了,向世界证明她们是最好的。’”
       
       “在中国女排夺魁的这一天,中国女篮也经历了一场艰苦奋战,击败了世界强队加拿大队而保持世界第三名。组成不久的女子手球队,也夺得了这届奥运会女子手球的铜牌。这一天被称为我国女子三大球的‘三喜临门’。”
       “击剑选手栾菊杰是我国一代优秀运动员的代表。在这次比赛中,她忍受了全身累累的剑伤,极度的疲劳,连续作战,成为亚洲第一个女子击剑的世界冠军,被评誉为‘天下第一剑’。”《新华月报》引述《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说,“栾菊杰以勇敢进击的气势,打破了欧洲选手六十年来对剑坛的垄断”。而令人惊叹的是,在24年后,也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栾菊杰以50岁的高龄再次参加击剑比赛,虽然她代表的是加拿大队,但骨子里的那份浓浓的中国情却是割舍不断。
       在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之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一再叮嘱健儿们:在奥运会上不仅要力争运动成绩的金牌,还要夺取精神文明的金牌。我们的奥运健儿们做到了。据《新华月报》记载:“在我国参加的十六个项目的比赛中,没有发生过一起不服从裁判、与裁判争吵的事件,也没有发生任何与对手冲突的事情。尽管在某些场次比赛中,出现过裁判的误判或对手动作粗野,但我们的健儿都能正确对待。栾菊杰在前十六名比赛中,几次主动进攻刺中对手,裁判误判为对方主动。对此,小栾情绪没受影响,认真地继续比赛。年轻的女篮中锋柳青,比赛中被对手用肘部击中左眼,顿时肿得老高,她不但坚持参加激战,而且神态自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评论说:“中国人在奥运会上的体育家风度可以获得外交金牌。”美联社说:“中国选手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决心赢得金牌,也决心赢得友谊,看来他们在这两方面都成功了。”
       
       远在他乡比赛,我国运动健儿的好成绩也离不开洛杉矶华人华侨的热情支持。从《新华月报》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千多名华侨,在‘中国城’集会欢迎来自祖国的体育健儿。因为交通问题,体育代表团被耽误了三个多小时才到达欢迎会场,同胞们一直在那里等候。当他们见到早已闻名的祖国体育健儿时,许多人热泪盈眶,高呼‘中国万岁’!”“洛杉矶的一位老华侨说:‘我花一百美元买了一张票子,25%看体育运动,75%看国旗。’”“还有一位老华侨在庆祝中国健儿奥运胜利的宴会上,当场疾书:‘谢谢您——民族的英雄!由于您,使我感到,身为中国人的光荣。’”
       24年后的今天,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以完美的方式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之梦,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必将以他的圆满成功载入奥林匹克运动的光辉史册。(谭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