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科技]对抗兴奋剂“不择手段”
作者:张 鹏 吕 静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兴奋剂的出现使竞技体育蒙上了阴影,使用兴奋剂既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又严重阻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
       要理解兴奋剂检测工作的难度可以从这个比喻开始——“就好比在一个20×50米的标准游泳池中加入一勺糖,你必须在池子的任何一处都可以测到糖的存在。”
       抱着侥幸心理的运动员们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他们还是无法摆脱兴奋剂检测,这让他们一个个带着羞愧离开了体坛。而由此引出的是兴奋剂与反兴奋剂之间长期以来你来我往的博弈之争。
       ◆兴奋剂:正邪两方的较量
       兴奋剂(doping)原意指南非人用于宗教仪式的烈性酒。“酒能壮胆”这句中国的俗语也能代表,酒的确能给人的身体带来不同于平常的状态和感受,之后随着体育运动和竞技比赛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海洛因、古柯碱、马钱子素等药物或其混合物也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亢奋状态,以取得不同于平常的成绩。这样有着同样功效的药物越来越多,“有些药物并不是以兴奋剂为目的而研发的,例如利尿剂和镇定类的药物,但这种药物用到赛场上所带来的道德缺失,则是世界反兴奋剂的开始。”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研究人员刘虎威告诉记者。
       “我们现在对兴奋剂的检测手段主要以血检和尿检为主,”刘虎威说,因为兴奋剂基本属于外服用药,而且激素的活跃程度也较为明显,所以通过人体液体的色谱检测是可以查出异常状态的。所以在体育比赛开始前,兴奋剂检测机构都会跟比赛组委会进行协商,确定接受检查运动员的数量及挑选受检运动员的方法。选定受检运动员一般以比赛名次、是否破纪录或抽签结果作为取舍标准,也可根据特殊情况任意指定运动员接受检查,但比赛的前3名铁定会是被检查的对象,而集体项目中,则会从队伍中以抽签方式决定被抽查的人员。
       因为留尿是在比赛完后就进行,中间的时间间隔并不会超过1个小时,所以很多兴奋剂的研制者就开始打起时间差,如何能在赛后到检查这1个小时之内,将身体的状态迅速回到正常。开始很多研制者就尽量把能使身体发生变化的激素量减少到最低量,这样从服到比赛到被检查这期间使药量全部通过汗液排出,然后等检查开始时,身体内的兴奋剂的活跃程度已经降到最低,以此来逃过检测,但它的不利之处是,由于激素量少,所以让人兴奋的程度也偏低。
       而反兴奋剂这一方除了研制精确的检测仪器外,血检也成了这些兴奋剂的必杀技,血液对于激素类药物和食品的敏感度要大大高于尿液,但血检的成本也要大大高于尿检,“现在尿检的检测手段已经非常先进,对于非常细微的异常反应都能检测出来,对于异常和不确定的情况,再使用血检最终定性。”刘虎威说。
       兴奋剂研制者们也不甘示弱,另辟蹊径在其他方面找缺口进行研发,同样是打时间差,这次则是利用这1小时,在兴奋剂中添加阻隔剂,就是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到比赛时,兴奋剂开始起效,运动员可以发挥超常,但在赛后检测这阶段,阻隔剂起效,把兴奋剂进行拦截,使身体机能达到正常,躲避检查。“我们检测者都是在这些新的兴奋剂出来后针对进行研发,一个跑一个抓,这完全是场战斗。”刘虎威告诉记者。
       而这次兴奋剂检测者的研究对象不再是兴奋剂,而是研制能检测出这种阻隔剂的仪器和检测手段,而且已经把这项技术融入到原来的检测技术中,这样通过简单的尿检,对于兴奋剂、阻隔剂和其他类别的抗检测药物的检测都能顾及和涉及到。
       ◆兴奋剂的新对手
       兴奋剂检测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其难度主要因为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种类多,变化大,禁用的百余种药物以原体或一个或多个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体液中,因此,需要检测和确证的化合物多达几百种。还有药物在人体体液中的浓度很低,药物在人体体液中的浓度常常是毫微克(即十亿分之一克)或更低的水平,因此对检测的灵敏度要求很高。
       这样的兴奋剂类型检测还是需要借用于尿检和血检,检测人员用筛选和确认两个流程。筛选即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过筛,当发现某样本可疑有某种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时,再对此样本进行该药物的确认分析。尿样进入实验室,首先进行尿样ph和尿比重测定,然后分成四组进行筛选分析,主要是化学提取和仪器分析两步,最后由计算机打出检测报告。
       但上述检测手法花费的时间较多,而且针对于不太活跃的兴奋剂分子检测的敏感度也稍逊一些,“这种方法需要3天才能有最终结果,而比赛结束后颁发金牌可不能等到3天以后再发,所以都用初步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冠亚季军,如果一旦兴奋剂的技术含量很高,初步检测方法测不出来,但误发金牌,则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曾参加过多次奥运会报道的记者沈宁告诉记者。
       而现在有一种更敏感和所需时间更短的兴奋剂检测方法,这项技术是由瑞典科研人员经过5年的努力开发出来的,他们表示非常希望在北京奥运会上能使用上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能检测出最新的兴奋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通过运用同位素质谱、高分辨质谱等先进的检测以及通过鉴别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电解反应类型,还是可以判断运动员是否使用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兴奋剂。
       同时,它还能把目前正在使用的检测方法精确度提高到100倍,而原来3天的检测时间也缩短到40分钟,可以确保把金牌颁发给应该得到的运动员。同时,除了能检测到EPO外,还能检测到其他传统类兴奋剂,而且这种仪器的个头较小,能任意携带和移动,可以随时对运动员进行抽查。(张鹏、吕静)
       (综合《科学画报》2008年第6期和5月19日《中国经营报》,吕静为《中国经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