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新“双防”的平衡术
作者:高建锋 吴建环 贺 军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双防”的宏观调控基调已悄然发生变化,凸显了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寻求平衡点的重要性。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2008年工作要点》提出,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既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下滑,避免大的起落。显然,这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一个月前《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相比有所变化。
       实际上,传统的“双防”强调的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防止总量过热,一面是防止价格过热。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两者总是如影随形、相生相依,因而也就不存在平衡的问题——宏观调控只要持续紧缩,这两种过热终会消失。
       但在2007年我国GDP增速创13年新高之后,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极大改变。
       新情况新问题值得关注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使经济保持较快、平稳、健康地发展。要防止“高通胀、高增长”,更要避免“高通胀、低增长”。目前,国内外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确实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第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明显放缓,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代表的外部风险上升对我国经济增长构成了重大挑战。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4月2日在国会作证时首次公开承认,由于不堪国内房地产市场和金融信贷市场危机拖累,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鉴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世界经济、尤其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将会导致中国的出口大幅下降,影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第二,世界粮食和燃料价格不断上涨。世界银行在4月1日发表的《东亚经济半年报》中指出,不断上升的粮食和燃料价格是东亚地区目前的最大挑战,并认为这个挑战甚至大于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的确,目前次贷危机尚未见底,与此同时,东亚各国的物价上升到了令人警惕的水平,商品价格日渐趋高,且无放缓迹象。有专家预计,商品市场近期可能会有波动,但国际市场的金属、粮食和油价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居高不下。这无疑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
       第三,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面临重大挑战。如上所述,世界经济增长减速会使得中国的外部需求明显下降,再加上:出口退税政策的多次调整、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加速、燃料和原材料价格上扬、贷款利率上升、国际运费上涨等一系列因素,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困难加剧,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出口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第四,三驾马车之二——我国投资的增长受到严格控制。在今年从紧的宏观调控中,投资增长过快是重点防控对象。另外,我国股市的持续大幅下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投融资。
       第五,三驾马车之三——我国消费的增长存在一定障碍。
       一方面,股市的剧烈震荡某种程度上会降低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意愿。今年一季度,上证综合指数跌幅达37.63%,创下15年来季度跌幅的最高纪录,也是同期全球之最。股市大幅下跌使得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市值急剧缩水,他们的消费支出倾向将明显下降。AC尼尔森公司日前公布的调查数据证实了这一推断。
       另一方面,农村和农民的消费能力没有明显提升。去年以来,国家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对“三农”的支出。但是在一些地区,支持“三农”政策并未落到实处,支持“三农”的资金成了各级基层干部的“唐僧肉”。例如,一些乡镇以“土地整理”为名,毁掉了农民几十年的茶树和木梓树,将其翻整为“漂亮”的梯田。乡村干部对此解释是,有了这个“土地整理”就能争取到上级的资金(但农民一般是很少能够得到相应补贴的)。再加上各种农资及消费品的跟风涨价,使得农民从国家相关政策中的受益程度大打折扣。这也从侧面解释了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支出上升缓慢的原因。
       防“下滑”应早做准备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仍然拥有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但是近期显现的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利的新问题不容忽视,宏观调控既要防止经济过热,也要防止我国经济下滑的风险。
       首先,宏观调控应灵活适度,人民币升值不宜过快。因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要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对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另外,鉴于我国出口形势严峻,人民币升值不宜过快。我们最近进行的相关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虽然对物价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很不明显,短期内大幅升值存在可能导致我国出口和就业形势恶化的风险。
       其次,多种政策协调配合,解决好调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紧货币政策解决的主要是总量问题,今年严控信贷的政策对抑制物价上涨和投资增长过快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对个人、中小企业和“弱势”行业的合理投资需求产生了“挤出效应”,因为在信贷总量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必然会减少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增加对一些“强势”大客户的贷款。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交通运输、电力、重型制造业等行业仍是银行贷款投向的重点,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加强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三农等薄弱环节仍然难以得到有效的信贷支持。因此,在严控信贷规模的前提下,应考虑通过其他配套政策和措施,减少信贷总量控制对国民经济和谐均衡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者,切实加大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是正确、果断的,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执行政策不力使宏观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注意“两只手”的正确定位。宏观调控过程中要注意“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和“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的职能界定,更多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控制物价上涨过快方面,由于我国一些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偏低,目前的物价上涨中含有成本推动因素,因此不宜一味利用行政手段压制物价,要注意疏堵有术:一方面在垄断行业中要加快引入竞争,降低其产品和服务的高价,从而有助于总体物价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要顺应市场,根据物价走势适时、渐次放开一些生产要素的价格管制。在控制投资增长过快方面,基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取向,以及国有投资和市场化投资的效率不同,建议重点控制国有投资和政府投资,同时放松对市场化投资的管制。
       严防通胀,把握平衡
       2008年的第一季度已经过去,在复杂的内外形势之下,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如何?这是从决策层到市场都高度关注的问题。据悉,从今年3月初开始,国家统计局已兵分三路,到广东、湖北和江苏等地,分别对出口、投资和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调研。
       ??????从国内情况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苗头。在部分地区,前两个月投资及工业增长出现显著回落。据报道,甘肃统计局的信息显示,今年头两个月甘肃规模以上工业增幅只有8.20%,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增幅同比回落7.89%。中部地区的湖北省,今年头两个月投资增幅大幅降低,增幅只有12.2%,为全国倒数第五。
       ????在一些传统出口地区,出口增速也出现大幅回落。据了解,今年1月,广东出口同比增长26.3%,增幅放缓6.2个百分点;2月份出口同比增长4.1%,增幅放缓38.8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出口则出现了负增长。从全国来看,今年2月份出口增速出现大幅下降,仅为6.5%,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45%,较1月份下降了21个百分点,创出6年来单月出口增速的新低。
       从企业微观经营来看,企业获利增长也开始放缓。据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公布的数据,2008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82亿元,同比增长16.5%,较2007年1-11月36.7%的增速大降20.2%。这一消息迅速在A股市场中反映,上证指数当日直落195.37点,报收于3411.49点,成为当日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的领跌者。
       在我们看来,上述这些反映经济活动放缓的信息,肯定有前两个月大雪灾的影响。但是,这些放缓迹象是个别情况,还是反映了普遍情况?是受到大雪灾影响的短期现象,还是反映了将持续全年的趋势性因素?要回答这些问题,3月份的经济数据十分关键。然而,在政策面上,我们应该做好另外一种准备:当经济活动放缓的迹象开始增多时,要对宏观政策进行一些微调。
       目前国内宏观政策的基调,是去年12月中央定下的“双防”政策——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全面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此后,面对次贷危机和国内雪灾影响,国内一度出现了放松甚至改变宏观政策的呼声。
       在外部经济环境持续转冷、人民币升值加快、宏观政策继续紧缩的情况下,国内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在加大,情况变得十分微妙。最大的不确定性有二:一是投资增速下滑过大,二是出口增速下滑明显,对国内企业的短期打击很大。我们认为,如果一季度数据显示这两种趋势十分明显,在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速,同时解决1000多万人就业的压力之下,不排除决策层对“双防”的政策目标进行微调。这种调整可能在保持宏观调控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将“双防”目标拆开来区别对待——在经济增长和投资上,重点在于把握平衡点,快了就压,慢了就放,目标是维持持续较快的增长;在通货膨胀上,则要继续严防,作为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
       就目前而言,国内仍需坚持“双防”的宏观政策。但从一些经济信号来看,如果内外环境导致经济转冷的势头持续,在政策面则存在进行调整的可能,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从“双防”变成“单防”,更准确地说,是变成“单防+平衡”。
       (综合4月11日《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