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人民币破7与中国经济从美国软脱钩
作者:周健工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引言】
       4月10日9点15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升值“破7”,成为人民币汇改历程中又一标志性时刻。自2006年5月15日“破8”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事实上在不断加快升值,许多人开始预期,下一台阶“破6”的来临,时间上会大大缩短。
       人民币汇率升破7元对1美元,不仅在外汇市场上是一个标志性的关口,在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上,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人民币1994年汇率并轨,1997年底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实质上的固定汇率,一直到2005年7月与美元名义“脱钩”,基本上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使中国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强劲增长的外贸出口,让中国通过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人口红利。迅速增加的外汇储备加上资本控制,帮助中国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中国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固定汇率对中国崛起为贸易大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2003年下半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挂钩美元,导致中国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外部经济不均衡,这也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全球经济不均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过度消费及其所导致的经常项目和政府财政的双赤字。
       当中国2005年7月21日将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时,中国宏观经济不均衡已经相当明显。宏观经济不均衡积累的规模越大,人民币增加弹性时面临的升值压力越大,由此带来的人民币资产价格上升的空间越大,不受控制的跨境资本流动所带来的金融和货币风险也就越大。中国与外部之间经济的不均衡,目前体现在中国已经超过1.6 万亿美元的外汇资产规模上。
       这种不均衡持续下去,中国整体经济所积累的风险会越来越大。我们应该留意美国经济正在发生的一些根本性变化。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是健康的,政府预算盈余,美元强势,新经济方兴未艾,劳动生产力稳步提升。就在这一阶段,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人民币本质上的固定汇率,令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自从美国互联网泡沫崩溃以后,美国经济的增长基本上是依靠消费,而且是利用全球的储备消费。这样一种经济增长方式,令全球经济不平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不可持续。全球借钱给美国人消费,美国印美元钞票发给出口顺差国,然后美元再大幅度贬值。而华尔街将全世界借给美国的钱变成各种消费贷款产品来刺激美国的消费,又把那些金融工具的风险分散到全世界。更重要的是,衰退过后,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呢?
       这一轮人民币的加快升值,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增加人民币汇率机制弹性的迫切性,而不是为了升值而升值。如果中国维持一个对美元的僵硬的汇率制度,中国的经济发展将继续与美国捆绑在一起:中国将过分地依赖出口,廉价的出口,中国的资源、土地、环境都无法支撑的所谓“世界工厂”地位;中国无法建立起独立的货币政策,当美国联储为本国的增长和就业调整货币政策时,中国根据自身经济形势而调整货币政策的空间非常有限。眼下,美国联储出于金融市场“救火”的需要,大幅度降息。但低利率使全世界和美国陷入高通胀。
       当今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尤其是中国与美国的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正在加深。但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是不对称的,它体现出中国经济过于依赖对美国的出口,过于依赖对全球出口,导致中国经济的不均衡越来越严重。
       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和美国经济衰退告诉我们,非对称地依赖美国经济是不可靠的,不均衡的规模越大,积累的风险越大。次贷危机,为我们摆脱这种非对称的相互依存提供了一个契机。当国际经济学家们在争论中国能否从次贷危机中“脱钩”时,它也提醒了我们,今后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伴随着中国与美国经济的“软脱钩”,而这一过程首先是人民币汇率机制要实现更大的弹性,获得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纠正中国与外部的经济不均衡。
       今天,索罗斯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不容置疑的地位已经丧失了,这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形势。”人民币不容置疑地依赖美元的时代,也正在消失。
       人民币升值,也会为中国的经济,尤其是金融体系带来风险。大量新兴市场国家近30年来的金融风险历史表明,金融风险主要发生在从固定汇率或者僵硬的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的阶段。但是,如果没有风险,还能称之为改革吗?中国金融开放和汇率走向更大弹性的改革,是有序的、渐进的,人民币将在次贷危机中增加其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作者为本报编委)
       人民币“破7”的实际效应大于心理效应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破7”,尽管数量上的变化十分有限,但是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要比简单的心理效应更为突出。而它对于各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各不相同。
       
       首先,“破7”后,政府宏观调控的成本会因为维持就业和稳定物价的双重目标受到汇率升值的影响而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政府要加大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收入再分配的政策,以提高全社会抵御汇率变动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对龙头产业和新兴产业,在促使其向高附加价值产业转移的同时,要对其环境成本、研发成本、人力成本给予必要、适度的“援助”。另一方面,“破7”后,外汇资产的运作方式和结构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固然主权财富基金的海外运作和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优化不可少,但是操作成本受到外部“警戒心”强化和市场过度反应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政府更应该加强我国稀缺资源的进口,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同时要为民营企业的海外资产运作提供制度上的方便和信息利用上的便利。
       第二,可以预料,“破7”以后,中国企业的分化现象会更为明显。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或预期会失去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会通过海外投资战略、生产管理效率的改善、开发替代性的国内市场、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等方式,力图走出“价格困境”。当然,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会利用人民币的强势开展海外并购的运作,寻找更为有效、附加价值更高的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第三,中国大众无论是消费支出还是储蓄(投资)方式上,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更广泛去选择价格便宜的商品,更强烈地去追求收益更高的投资方式。比如,进口消费品的购买和海外旅游的欲望都会不断加强。同样,有海外商务和投资题材的企业及金融机构会备受关注,比如旅游业、能源产业、初级产品行业、素材、技术进口依赖的行业等会受到青睐。有实力海外投资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也会被看好。
       第四,中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间竞争的残酷性在“破7”后会变得更加明显。由于客户融资成本降低、投资回报增强的要求,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环境下会变得十分急切,能否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就将决定金融机构的盈利势头。
       第五,“破7”后,对中国人民币资产的关注度,短期内会越来越强,热钱大量流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所以,如何以我为主,如何以清醒的头脑认识外资的作用,如何摆脱世界经济失衡环境中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将是中国经济的一个严峻考验。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金融学教授孙立坚)
       须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
       不过,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过于剧烈的变动,会对经济健康造成致命打击。例如,上世纪“广场协议”后,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1988年与1985年相比,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86.1%。反思日本泡沫经济之所以破灭,虽然并非完全由日元升值所致,但当时日元对美元汇率变化过于急剧,导致日本经济发展乱了阵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既然人民币升值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剧烈升值可行性又不大,那么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漫长而又不断加速的升值过程中,出现升值预期的积累。这一方面会造成短期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例如,截至2007年年末,我国短期外债余额2200.84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8.91%,再度刷新短期外债占比的新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以“贸易信贷”模式进入的“热钱”。另一方面,则影响汇率改革进程的稳健推进,增加了实际汇率调整的难度,并且通过“货币幻觉”对实体经济效率有所冲击。
       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变化使人民币升值预期开始提高。一则,去年以来中国内部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在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乏力的情况下,以升值抑制通胀的提法开始被广泛讨论,并且一定程度上受到有关方面认可;二则,在次贷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已不再是美国政治讨论的核心,在“保尔森”效应逐渐消失后,美国放任美元贬值的相对效应更加突出。可以看到,弱势美元使新兴经济体与欧洲都面临着本币升值的威胁。由于美元年内颓势难转,甚至可能加速下跌,短期内人民币升值预期便迅速提高。
       对此,为了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未来有必要从几方面调整政策思路。
       首先,我国通胀的产生具有纷繁复杂的症结,并非简单调整名义汇率所能解决。事实上,考虑到升值对一国经济的复杂影响,各国都很少正面肯定本币升值的作用,以避免影响市场预期。
       其次,美元贬值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在各国对美国的“不作为”普遍不满的情况下,我国应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与各国一起敦促美国适当干预“弱势美元”的局面,从而间接抑制人民币升值预期。
       最后,促进亚洲金融合作,对缓解升值预期影响也很重要。历史上的多次危机表明,区域性金融一体化是避免升值预期带来外部冲击的重要机制。实现亚洲货币金融一体化虽然困难重重,但中国基于自身利益也应该更积极地参与和推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涛,4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
       【延伸阅读】
       美元贬值坑了多国外汇储备
       詹得斌 陶短房 柳玉鹏 张贵余 张楠伊
       中国是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在全球已知的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有约65%是美元。中国虽未公布官方的外汇储备比例,但应远高于全球平均值。有分析认为,如假定中国外储90%是美元,过去一个月即蒸发357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一个月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
       损失相当于一月4艘航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截止到今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为1.65万亿美元,其中大约有70%是投资以美元为计价的资产。所以美元的贬值,必然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损失。
       对于“外汇储备的蒸发相当于一个月损失4艘航空母舰”的说法,张明表示,这实际上只需要一个很简单的估算。假定现在中国外汇储备为1.5万亿美元,其中70%为美元资产,相当于有总额为1.05万亿的美元储备,假定每个月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为1%,那么每个月中国外汇储备的损失就是100亿美元。由于2005年至今,外汇储备还在不断增长,到底蒸发了多少并不容易估算。
       不过,人民币“破7”与外汇储备损失没有直接联系,因为估算损失的方法是按照升值幅度,如果人民币破7并没有带来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变化,并不会加重损失。不过,中国外汇 储备不断增长,即使升值幅度不变,损失仍然在扩大。
       抛售美元不能解决问题
       据专家介绍,美国经济建立在高外债、高赤字基础上,是典型的“举债经济”。这种经济模式在景气度高的时候,可以凭借旺盛的购买力和市场需求,刺激和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高速增长,一旦出现经济衰退,投资者信心不足、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在此情形下,美国往往通过美元的独特地位,通过贬值或变相贬值美元,转嫁国内金融和经济危机。通过贬值美元可以减少债务负担。许多外汇储备高的国家拥有大量美国国债,美元贬值无疑令这些债务缩水。贬值美元并逼迫相关货币升值,还可降低高外汇储备国家出口的竞争力,减少赤字。
       由于中美贸易额和中国贸易顺差都十分巨大,中国官方所拥有的美元储备逐年飞速增长。而外汇储备水平明显偏高又导致货币供应量居高不下,国内通胀压力增大,为缓解货币增量压力、减少因贬值带来的损失,中方不得不将大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而这些国债又随着美元继续走软而重陷缩水的循环。自2000年美元贬值加速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遭遇无形损失。
       张明说:“中国目前的状况是一种‘尴尬的平衡’,中国美元储备相当多,如果在市场上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元,势必造成美元汇率更大幅度下跌,在中国将其美元资产抛售出手之前,抛售行为可能造成资产的更大损失,抛售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他国家损失也很重
       据路透社消息,仅今年3月一个月,美元相对国际主要货币,贬值就高达2.6%。美元不断贬值给拥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日本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3月27日表示,由于美元贬值,日本的外汇储备损失约为18.5万亿日元,合1872亿美元。曾长期高居全球国家外汇储备第一、2007年12月以9733.65亿美元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的日本,历史上曾饱受美元贬值之苦。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后,美元兑日元持续大幅度贬值,一位日本经济学家说:“美元兑日元的单独贬值,使得日本的经济损失与整个二战的日本损失相当,并且使日本陷入长达十几年的经济低迷。”4月初,美元兑日元跌到1∶95,创12年来新低。丰田公司称,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每升值1日元,该公司利润就将减少3.5亿美元。以日本国会众议院议员、前金融服务大臣山本有二为首的一批人士,日前向日本政府提议,应仿效中国、新加坡建立日本自己的主权财富基金,通过金融投资管理,避免外汇储备因美元贬值而导致损失。
       2008年2月印度外汇储备高达3012亿美元,升至世界第四。由于外汇储备的96.8%为货币资产,其中绝大多数为美元,因此印度受美元贬值的拖累比中国更严重。印度央行去年底在2006-2007年度报告中说,由于美元贬值,截至2007年6月底,央行的外汇资产损失6500亿卢比(1美元约合41卢比)。据《印度时报》报道,由于卢比升值,印度出口总量上升,利润却同比缩水,11个行业产品的出口价格失去优势,与对手相比竞争力平均下降10%-12%。对此,印度力争通过向中东、非洲等市场扩大纺织品等优势产品的出口,以减少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但此举对减少国家外汇储备缩水程度并无直接帮助。
       俄罗斯也不例外。俄塔社报道,据俄罗斯中央银行统计,截止到3月中旬,俄罗斯外汇储备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成为继中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外汇储备国。据俄经贸部测算,预计今年全年卢布兑美元将在2007年基础上升值5.05%。据《俄罗斯报》报道,俄中央银行领导人表示,对于巨额外汇储备,央行筹划使其结构进一步多元化。目前,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约一半是美元资产,约40%为欧元,9%为英镑,1%为日元。俄央行已开始在外汇储备中增加日元和瑞士法郎所占比重。
       韩国央行4月2日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韩国的外汇储备额达到了2642.5亿美元。不过,与俄中印日等国家不同,从去年年底开始,韩元就一路贬值。由于韩国采用的是浮动汇率制,所以韩元兑美元的汇率上下波动幅度很大,基本上没有韩元一味升值或一味贬值的趋势。韩国央行有时还从汇率变动中获得丰厚收益。比如,韩国央行本来预计2007年将亏损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8.36亿),但受汇率影响,实际亏损大幅减少。
       更多花外汇,更少存外汇
       张明还说:“许多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也面临着美元贬值造成的外汇储备蒸发的问题。通常的几个解决办法是,第一,维持本币与美元汇率的稳定,不要出现更大幅度的升值;第二,多元化外汇储备,不是大量抛售,而是小规模减持美元,增持其他货币储备;第三,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积极投资于风险更高、收益更高的金融产品。”
       “如何解决问题,目前的共识有两步”。张明介绍说,第一步,中国每个月都要增加几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于这些新增加的外汇储备要多元化,可新增以欧元、日元计价的外汇产品,因为新增储备的多元化对于存量并没有损失和影响;第二步,中美两国政府应该走到一起,通过各种对话机制,稳定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不要出现太大幅度的增值。但到目前为止,前几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美国都要求人民币更快升值,前段时间美国财长保尔森访华,再次对人民币升值趋势表示赞赏,并强调应该继续这一趋势。
       张明认为,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新的外汇储备的增加,不只是美元储备,其他外汇储备也应该减少,一方面应该“更多地花外汇,更少地存外汇”,不要让储备停留在央行账户上。另一方面,要改变外贸和引资政策,现在中国已拥有这么多资金,不用增加吸引外资流入的优惠政策。
       4月3日,法国道达尔石油集团披露,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局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斥资约28亿欧元,购买该公司1.6%的股权,并可能继续收购。有外媒评论认为,在美元不断贬值的今天,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入非美元证券市场,选择赢利能力强、回报率高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是减少国家财政损失、避免美元贬值负面影响扩大化的良好途径之一。
       (詹得斌 陶短房 柳玉鹏 张贵余 张楠伊)
       (4月11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