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与“人本”对立的是“官本”
作者:张心阳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8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和初识朋友吴君喝茶,他讲了一件事情,让我想了半宿。他所在的是一个科研教学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都评技术职称。奇怪的是一些不曾搞过专业的行政官员,只要本人申报,不看科研教学成果,也可以拿到高级技术职称。他们既手握行政权,又可头顶高职帽,双得双赢——即使行政职务上不去,技术级别还可以一路攀升。因为在一个单位里高职有一定的比例,这样一来,像吴君这样长期从事专业而不曾作过做官梦的人就惨了,因为哪怕你就是王选、季羡林、袁隆平,也休想评上教授、研究员什么的。而差点让他晕倒的是,制定这份文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体现了崇高的执政理念,深得人民群众欢迎。但就上述现象不难看出,权力中间层的某些人只不过将“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招牌,或仅仅作为一个口号,根深蒂固于他们心目中的仍然是“官本位”。
       官,原本是一个不错的名称:官者,公也。《汉书》中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那时做官颇有“天下为公”、以人为本之意。然而,失去监督的权力毕竟是容易异化的,权力一旦可以主宰一切,一旦与私利相通,“官本位”就不能不形成。为此有人便直言不讳地说:“命即爵也。”甚至连孔老夫子也忍不住了,提醒广大“有志青年”:“学而优则仕”。前些天,央视《百家讲坛》讲《武则天》,就讲到将“官本位”推向新高度的唐朝各品官员的待遇,其中弄到五品以上官职,就有三大好处:一不赋役,二可荫庇,三免刑罚。这就是典型的“官本位”。“官本位”不仅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权力,上级比下级有更好的政治和物质待遇,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还将通过这种层级差别来认定人的高低、贵贱和尊卑,它否定或根本看不上那些处于下层或平凡人的价值和尊严。
       于此便可一目了然,某些权力者既然无视多数平凡人的价值和尊严,那怎么可能做到以人为本?
       于此也可以断定,与以人为本根本对立的就是以官为本,心中时时放不下“官本位”的人,让其以人为本无异于与虎谋皮!
       对承袭了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毛泽东说得干脆:“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无疑,党政领导干部中,有不少像孔繁森、郑培民这样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的人,但也可以肯定地说,有些人正像本文开头说的那样,他们不只在个别事情上,甚至在制度上、政策上搞以官为本。在一些社会群体中,我们不难看到,在行使公共权力上是权力者恃权滥用还是普通民众?在衣食住行上是权力者更为优越还是普通员工?在做官就业上是权力者子女亲友得天独厚还是普通百姓?不能说权力者不在为他人谋利益,但利益的总量是有限的,利益分配是有原则的,官多得一份,民必少得一份;官多占一份,民必少占一份。如此,领导干部脑子里如果有了太多的“官本位”,民众的利益势必受侵害,这样的“官本位”连公正都没有做到,何谈以人为本?
       当年苏联的“官本位”堪称世界之首,各级官员垄断着话语权,享受着不同等级的特供,他们的子女一个个成为军官或干部,普通民众“不服从者也不得食”(托洛斯基语)……一切就如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所概括的:“苏联已经出现共产主义的特殊阶层和新贵族”,“他们把荣誉、财富、权力都攫为己有”。苏联解体后的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也不无痛心疾首地说,苏共垮台的原因是权力者垄断了国家的财产、权力和真理,它断送了国家,导致国家上层的腐化变质,直接出卖民族利益。这就是“官本位”的最终结果。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出,一个时时处处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权,百姓怎么可能抛弃它?在它被抛弃的时候,怎么可能连一个替它说话的人也没有?
       讲“官本”就很难讲“人本”,讲“人本”就必须去掉“官本”。二者的根本对立,既是权力的对立,观念的对立,也是利益的对立,文化的对立,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调和余地。因此,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首先将“官本位”从社会体制、各种制度、一切政策和人们思想观念中扫地出门。
       【司志政荐自《北京日报》2007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