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科技]全球变暖 无可挽回的人祸
作者:尤莼洁 林 环 梁建刚

《新华月报(天下)》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月2日公布了最新的《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报告称全球气候变暖“很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而且将持续数百年。无论人类如何控制污染,都无法阻止全球变暖。“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也是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2001年发布的报告使用的词语是“可能”,表示有66%的可能性。根据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到4摄氏度。由于冰川融化,海平面将上升18到58厘米。全球变暖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干旱、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将增加。
       回到1月30日,在美国众议院2007年首次听政会上,科学家指责布什政府通过删改科学研究论文等各种手段,施压让气候学家低估全球变暖的危害。
       全球变暖是科学问题吗?没错。但它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布什政府向来质疑“全球变暖”学说,2001年还退出了“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王义桅评论:上世纪90年代以后,绿色环保事业全面走向了政治化阶段。它既是政党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国际政治行为中的重要内容。
       全球变暖的危机前,具有全人类共同命运感的绿色意识比任何时候都更显示出其影响力。目前,世界上很少有单独的科学论文如IPCC的报告一样对国际政治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建立的IPCC,一度被称为“大惊小怪的组织”。但1995年其历史上的第二份评估报告,直接促成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今年IPCC的报告还没正式面世时就被多方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京都议定书》的第一个承诺期将在2012年结束。据悉,IPCC将支持各国签署一项新的环保条约,通过设定强制指标来减少签约国温室气体排放量。
       对中国来说,IPCC今年的这份报告相当重要。作为发展中国家,《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没有规定中国的减排义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不可避免地将成为关注的焦点:虽然从人均排放量看,中国目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排量的13%。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气候变化谈判,其难度要远远大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
       压力,也是动力。近年,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主题。在王义桅看来,应对全球变暖唯有冀望于“超越国家模式”的国际合作,直面真相,团结一致才能拯救地球。在“道德起因”和“战略利益”的博弈中,人类将寻求应对全球变暖的最终答案。
       2月1日,法国埃菲尔铁塔上的2万盏灯关闭5分钟,表达了对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化的关切。欧洲大陆的数百万家庭也都同时关灯,表示支持。
       在西方,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仅次于失业、恐怖主义、经济景气与否这些事关生存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呼吁全球立即采取联合行动,延缓和阻止气候变暖的进程。“人们应从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入手。”目前,一项被称为“碳中和”的环保行动在西方走红: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而中国民众也对全球变暖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不断地进行内省。
       全球变暖正在改变你我,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2月2日《解放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链接
       “金丝雀”效应
       17世纪,英国人将金丝雀放到矿井里检测矿井里的空气质量。如果金丝雀死了,表示矿井里的空气已达到令人中毒的水平。
       地球上,有两个地方可以被称为是“煤矿里的金丝雀”,它们就是南极和北极。
       南极,目前我们这个星球最大的冰库。1978年曾有科学家警告说:如果你看到南极半岛冰层崩溃,密切关注它,因为那可能被看作全球变暖的警钟。
       冰架频频破裂极地敲响警钟
       2002年1月,拉森-B冰架发生了1.1万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崩塌,整个过程持续了35天。拉森-B冰架的崩裂几乎可以肯定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的后果。南极气温在过去50年中上升了2.5℃,与南极半岛冰架相连的244个冰川中,87%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而在1995年至2002年间,南极半岛失去了大约1.25万平方公里的冰架,相当于卢森堡国土面积的4倍。
       与此同时,北极也传来了冰架破裂的轰鸣声——3000岁高龄的“冰架老大”沃德·亨特分裂成两大部分,同时撒落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冰山。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目前加拿大北极圈地区剩下的冰架比1906年首次发现时缩小了90%;北极冰层的厚度,40年里消失了40%。
       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都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着90%的阳光,使地球保持冷却。如果冰融化了,海洋将吸收太阳的能量。阳光照射到海水里,90%以上都将被吸收,所以那里将形成一个热源。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表明,那时北极熊都会被淹死,因为它们不得不游上60公里才能找到一块冰,但那块冰却薄得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它只能留在水里,绝望地游向死亡。
       而对人类来说,全球变暖会导致许多新的变化发生:非洲最高的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融速度惊人,1912年至今,其山顶的冰冠缩小了80%;冰川的消融使上述地区的永冻土层丧失了“黏合剂”的功能,山崩和泥石流频发。
       雪线步步升高情况不容乐观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了阿尔卑斯山。仅仅到了6月份,奥地利的皮兹图冰川就开始消融,化成冰冷的溪水,涌向海边。当地滑雪场的老板决定采取行动,以特制白毯覆盖6公顷的冰川,试图让冰川在夏日仍保持冰峰。这种方法固然能奏效于一时一地,但人们不可能把整座阿尔卑斯山用毯子盖住。过去15年,瑞士的冰川有五分之一不见踪影。随着气温逐年上升,雪线也步步升高,有些滑雪场迟早将无雪可滑。
       由于气候变暖,阿拉斯加冻土带一年中可以行车的天数,35年前是225天,现在降到了75天以下。北极的永冻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松动融化。
       情况如此明显而严重,以至于美国《科学》杂志在其公布的2006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中,把全球冰盖正在减少列入其中。科学家通过机载激光测高、卫星观测等手段发现,格陵兰冰盖每年至少消失掉1000亿吨,南极冰盖每年也大概减少数百亿吨水。(伊淳)
        (1月7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