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中非合作航道拓宽
作者:杨中旭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1月6日,随着4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6位政府代表相继离开北京,全球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完成了它的全部议程。
       峰会期间,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宣布,中国国内首条中非航线将于12月30日开通,届时,上海将直通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一如这条直航航线,中非关系以这次峰会为标志,也走上了飞速发展的轨道。
       对非“大礼”先解燃眉之急
       
       “我们郑重宣示,中非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5日下午的峰会闭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共同宣读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
       “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三大基础中,除了政治上平等互信得以继续保持,经济上合作共赢和文化上交流借鉴是近些年来中非关系出现的新特点”。前中贝(贝宁)纺织品商会常务秘书、“非洲通”陶勇告诉记者,“中非之间已经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攸关的新时代”。
       除了对非投资的商人、研究问题的学者、把握政策的外交官员,大多数中国人都是通过这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才了解到,中国已经成为涉非贸易中最大的买家和卖家之一。中国需要非洲多达8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人均GDP不过1000美元的非洲也需要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
       但是,一些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中非之间的“直航”。
       “这次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的8项援非措施,将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揽子解决了”。中国社科院西亚与非洲研究所副所长杨丽华告诉记者。
       历史上,非洲几次错过发展机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资金链的断裂。因此,胡锦涛主席宣布: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5年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同时,扩大对非洲援助规模,到2009年使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2006年增加一倍。
       其次则是市场准入。胡锦涛主席宣布,进一步向非洲开放市场,把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商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
       “对于一些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来说,能够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种类非常之少,如果再碰上关税壁垒,原有的些许优势也已化为乌有”,杨丽华说,“中国一方面部分实行零关税,一方面扩大受惠商品的种类,针对的就是这些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
       第三是对农业、教育等基础性领域给予扶持。中国政府宣布,今后3年内为非洲培养15000名各类人才;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在非洲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非洲援助30所医院,并提供3亿元人民币无偿援款,帮助非洲防治疟疾;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为非洲援助100所农村学校;在2009年之前,向非洲留学生提供的中非政府奖学金名额由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
       “这些基础性的援助,实际上是一种水涨船高的办法”,陶勇说,“非洲因此而发展进步,不仅对中国有利,对所有与之合作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利”。
       此外,中国政府还宣布,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基金总额逐步达到50亿美元。
       在殷罡(中国社科院西亚和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和陶勇看来,这是中国政府积极促进非洲发展的标志。当然,准备对非投资的中国企业首先要符合一定的资质条件,才能从政府手中获得援助。
       “相对于非洲56个国家和地区,50亿美元并不算多”,陶勇说,“关键在于中国政府表明了一种态度,设立了一种机制,加强对非洲投资企业的管理。这就从技术上、细节上开始消解所谓‘新殖民主义’论调的负面影响”。
       据了解,今年6月温家宝总理出访非洲七国返回北京后,专门指示有关部门加强对非洲当地市场的研究,尤其要做好赴非投资中国企业的筛选和管理工作。这是因为,1984年中国结束“传统方式”的对非援助之后,中国对非投资企业曾联合向政府进言,要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这一政策的出台,政府既加大了对赴非投资企业的支持,也加强了引导与管理,使对非投资企业的融资渠道更为通畅。此前,不少中国企业主建言,中国政府在对非投资企业的金融扶持方面应该参照印度的经验。
       中国的独特作用
       尽管西方各国政府和民间也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帮助非洲经济发展。例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把90%的财产捐赠给基金会,而这些资产绝大部分用在了非洲。或许令盖茨感到痛苦的是,他无法用生意上的往来拉动非洲经济的增长。处在世界产业链的高端,金字塔尖顶无法触摸到庞大的、拥有5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个没有独立)的非洲大陆这一塔基。
       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中国此时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一方面,中国是涉非贸易的最大买家和卖家,另一方面,中国还是与西方贸易的最大买家与卖家。不同的是,买卖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差别。中国对非洲输出的商品同时输出给西方,换取西方的高科技。当中国以高科技“武装”了自己后,与中国往来越发紧密的非洲也在持续获益。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南南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令西方发达国家始料未及”,杨丽华说,“西方发达国家原本以为,如果发展中国家想要发展,向西方取经是惟一的道路”。
       仅以中非关系为例,中国企业参与对外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而非洲作为一个整体,也已开始拥有与其他区域平等合作的经济实力。目前,非洲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与中国在伯仲之间。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于动身前往北京之前的10月30日,亲自主持了拉各斯至卡诺新建铁路的签约仪式。该项目投资总额高达83亿美元,中标者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所属的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北京峰会期间,尼日利亚财政部长内娜迪·奥斯曼女士透露,中国进出口银行很快就将敲定提供总计25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建设输油管道、铺设铁路轨道等等基础设施。
       帮助非洲成为共同责任
       目前,帮助非洲发展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目标。今年上半年,东非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与同为印度洋国家的印度展开了对话;同为今年上半年,西非16国与美国展开对话。作为回应,上个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纽约组织论坛,探讨美非关系。在北京峰会宣言中,中国也宣布“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自主解决非洲问题,支持非洲地区组织和次地区组织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努力,支持非洲国家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
       “在与不同政治实体的交往中,非洲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陶勇说,“与中国、印度的经贸往来愈发紧密,而政治制度、法律框架仍然主要源自——法国和英国,也就是说,中非关系与法非、英非关系不在一个层面上”。
       (《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42期,作者为该刊记者)
       延伸阅读
       中国成为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
       新中国成立之初,多数中国人眼里的非洲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半个世纪后,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和几百家企业走进了这片“阳光灼热”的土地。
       贸易额10年增长10倍
       中非经贸关系近年来得以迅猛发展。目前,中国已超过英国,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非洲国家只有埃及和摩洛哥。现在中国已同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同4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35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混(联)委会机制,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定》。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时,中国与整个非洲贸易只有1200万美元;2000年,中非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到2005年,中非贸易额连续五年实现高速增长,达397.4亿美元,是1995年的10倍,同比增长35%。中国商务部亚非司司长周亚滨10月18日透露,2006年中非贸易额有望突破500亿美元。
       
       机电出口替代日用百货
       过去中国对非洲出口以轻工和日用百货为主,现在机电产品则成为主打。对非洲出口中,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占整个对非洲出口的比重达到45%。目前,中国出口到非洲的商品有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和服装、轻工产品、粮油食品、药品等。50年来,中非贸易也经历了记账、易货、现汇双轨制贸易,直至当前以现汇贸易为主的几个阶段。
       鼓励私营企业走进非洲
       非洲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已达62.7亿美元,设立企业800多家。中国已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对非承包工程涉及房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铁路等国民经济各领域。
       中国正在鼓励更多民营企业走进非洲。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举行了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和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共有1500名中非企业家参加企业家对口洽谈会,洽谈项目涉及农业、水利和金融等诸多领域。10月26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透露说,中国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正在加紧制定促进对非洲投资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让私营部门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自去年8月中非民间商会正式成立至今,已先后接待了近20个非洲企业代表团,组织了7次中国民营企业家代表团赴非洲考察。
       援建49国720余个项目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政府向53个非洲国家提供无私的经济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基础设施。
       从1956年至今,中国援助49个非洲国家建成了720多个成套项目,涉及农牧渔业、轻纺工业、能源、交通运输、通讯、水利电力、文教卫生、食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帮助非洲国家建成铁路2000多公里,公路3000多公里。中国还向非洲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1.8万多人次。同时,中国减免了非洲31个国家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债务158笔,金额约109亿元人民币。
       5年非洲外资流入增加1倍
       中国企业近年来纷纷选择到非洲大陆投资,和非洲经济环境好转密不可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战乱局势动荡,非洲国家经济增长迟缓,1992年整体GDP增长只有0.9%。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非洲经济开始回升,从1995年至2003年,非洲经济基本保持中低速的恢复性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3.5%。非洲经济增长率2004年升至5.3%,去年达到5.4%。由于投资环境改善,非洲国家吸引了更多的外资流入,过去5年,外资流入增加了一倍,2004年达到了180亿美元,是上世纪90年代的3倍。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维持高位也成为非洲产油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非洲开发银行的数据显示,得益于高油价和石油产量的提高,去年非洲石油生产国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谢来)
       (10月29日《新京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