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中国与东盟:15年收获一段亲密关系
作者:陈善哲 黄 磊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南宁摆出了欢迎的姿态。午夜12点,机场通往市区的马路边,巨大的彩灯渐次摆开,圆盘形的灯架上闪烁一面面国旗。
       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此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东盟10国的领导人出席峰会开幕式。会后,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纪念峰会联合声明》。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也于10月31日在南宁开幕。
       
       15年前,中国与东盟打开对话的大门时,是否预见双方这么快就收获了一段亲密的伙伴关系?
       标志性峰会
       这是中国首次主办的“10+1”峰会。出席此次中国-东盟峰会的均为各国举足轻重的政治领袖。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给双方建立了一个契机,回顾和总结双方友好关系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展望并规划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方向。
       有研究国际关系的专家表示,中国-东盟的对话与合作以经贸关系为主要着力点。1991年双方初步建立对话机制的时候,双边贸易额只有63亿美元。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双边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双边贸易额达500亿美元。到了200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降税进程正式启动,双边贸易额突飞猛进至1303.7亿元。这个数字是1991年的15倍。
       近日,中国和印尼还签署了一份价值为40亿美元左右的能源投资协议。
       美国斯可利普斯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克罗恩说,中国成功完成了角色转换。在东南亚地区,中国通过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建立起龙头老大的作用。泰国外交部长尼·披汶颂甘把泰国和中国之间的密切关系比喻为“兄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表示,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提高得比美国和日本都快。美国和日本在东南亚具有传统影响力,美国和东盟一些国家拥有双边的军事同盟关系。而且美日也各自与东盟展开FTA的谈判。
       专家认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友好关系将转化为政治利益。翟说,中国与美日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有不同。“中国希望在区域内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想争夺主导权。”而美日却含有争夺主导权的雄心。“因此,只要善于协调,未必会发生直接的竞争。”
       再一个15年
       中国与东盟的对话关系起始于“磋商伙伴”。
       1991年7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应邀出席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首次接触东盟。
       此后,双方的关系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991年至1996年,磋商伙伴关系和全面对话伙伴关系;1997年至2002年,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3年以来,战略伙伴关系。
       对话的过程就是合作的进程。目前,双方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相比,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与东盟确定战略伙伴关系,同样成为双方具有标志意义的“对话成果”。
       旨在促进地区间和平、友好与合作关系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是东盟成员国于1976年2月24日第一次首脑会议上签署的。
       2003年10月,中国在第七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东南亚国家外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国家。此后,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新西兰等国才相继成为该条约的履约国。
       同样是在第七次“对话会议”上,中国政府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双方合作由此再度升级。
       有观点分析,双方对话机制的完善深入和合作的广泛开展是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是双方对话机制日渐成熟,提供了贸易、安全、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的谈判平台;另一方面,是合作增强了双方的自信和互信,又反向推动谈话走向坦诚与深入。
       
       目前,东盟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速。其盟内诸国致力于在2020年前建成以经济、安全、社会文化为三大支柱的东盟共同体。
       由此,中国-东盟借“对话关系”以加深合作的外交模式面对新的发展契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认为,未来15年,将是双方更稳健、更健康、更安全地实现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
       阿罗约在会议上大声提问:“我们的关系在未来15年后又会变得怎么样?”
       “关键是掌握好双方和谐共建的节奏感至关重要,在不同的合作领域施以不同的节奏推进。”翟进一步地解释道。
       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非传统安全等合作相对成熟的领域,可以保持现有的速度,甚至是加速度,以夯实双方关系的基础。
       在东亚地区合作,塑造共同的地区理念等更具“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质的合作领域,可以不温不火,以拓展双方合作的回旋空间。
       在传统安全等相对敏感的合作领域,则可根据双方的可接受程度,持以顺其自然的心态,以积累双方合作水到渠成的条件。
        (11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为该报记者)
       延伸阅读
       透视东盟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
       10月30日,东盟10国领导人齐聚南宁,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此间专家认为,联系紧密的地缘纽带、15年来各方不懈努力发展伙伴关系、彼此在国际事务中的密切配合,让东盟这个几乎涵盖所有东南亚国家的区域组织与中国关系日益密切,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指出,15年来,中国快速发展,东盟壮大,中国与东盟关系呈递进式发展,成为亚洲整体振兴过程中的三个显著特征。
       从地缘角度来看,中国周边的邻近国家约30个,其中东盟10国占据了南面邻国的绝大多数。山水相连的地理纽带,源远流长的历史交往,使东盟与中国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一个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
       自从与东盟1991年正式建立磋商对话关系后,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既定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15年来,中国东盟关系经历了“磋商伙伴-全面对话伙伴-战略伙伴”的三个阶段。双方都为进一步推进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翟指出,近年来,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高层领导人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保持着密切频繁的接触,对于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也说明双方对彼此的重视不断加强。
       “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关系的最高形式。中国首先选择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说明中国充分认识到东盟在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意义,显示出中国东盟外交正稳步成熟。” 翟说。
       以良好政治关系为基础,中国积极扩大与东盟的合作。双方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于2010年建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方还确定了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十大重点合作领域,在执法、青年交流和非传统安全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合作。双方还成立了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和中国-东盟卫生合作基金,用于支持中国-东盟各领域的合作项目。
       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不仅增强了中国和东盟间的政治互信,也带来了经贸领域的互惠合作。紧密合作结出的硕果给本地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2005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300多亿美元,今年1至6月,双边贸易额达727亿美元,同比增长21.7%,东盟与中国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截至去年底,东盟国家在华投资近400亿美元,投资领域从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小型项目扩大到建筑、饭店、电气、矿业和运输等行业。双方人员往来达到650多万人次。
       中国与东盟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密切合作同样可圈可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危机中共同努力,增强了国际社会的信心。在反恐、禁毒、防治禽流感、预防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正逐步深化。
       “经过15年的发展,中国和东盟之间已形成了一种牢固、全面和互利的关系。” 翟说。今后15年,中国在多层次交往中实现共赢的关键在于寻求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协调。
       “东南亚近年来合作良好的发展势头和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使东南亚不再是大国利益角逐的竞技场,而应该成为和谐相处的美好花园。” 翟说。(常璐、王英诚、张周来)
       (10月31日《中国青年报》,作者为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