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公务员]公务员谈成长:我的8年公务员历程
作者:梅永红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正式成为一名公务员是在1997年。回顾自己8年的公务员历程,虽然不能说取得了多大成就,但的确有许多的心得体会。能够借此机会与新公务员们进行一次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深入调查研究
       中国有句古话:“在山言山”,也就是所谓“干什么吆喝什么”。我现在是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同时还兼任科学技术部调研室主任,至今已经有近十年的专职调研工作经历。所以很愿意向大家谈谈我在调查研究方面的体验。
       我认为,对一名公务员来说,了解基本的国情,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占总人口70%的农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的区域发展差距究竟有多大?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是我们在公务员岗位上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尽管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但通过调查研究所形成的直观印象将更为深刻。
       调查研究所带来的远不止是对事物本身的了解,还将影响我们的人生观。这些年来,我先后对一些贫困地区做过调研,得到的感受令人受益终生。比如,在广西的石山地区、贵州的麻山地区,我看到当地的农民尽管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但至今仍然一贫如洗,不能不感到自身责任的沉重。在河南的艾滋病村,那些身染艾滋病毒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对生的期盼,成为时刻提醒我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的呐喊。“心中常念农桑苦,耳里如闻冻饥声”,我们享受着人民的俸禄,必须以加倍的努力来回报人民。
       调查研究还能够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去年我到海南参加一个会议,很想去凭吊位于海口的明朝清官海瑞之墓,终因时间关系未能如愿。但是,我却因为这一次的活动,对海瑞有了更多的了解。海瑞去世的时候,他的一位名叫朱良的好友前去送行,留下了一首诗:“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根。说与他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如果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实在是一种非凡的境界。特别是作为一名公务员,实际上也正是权力的象征,要做到洁身自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第二,勤于学习思考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有人估计,近三十年代人类创造的知识,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而在未来20年时,人类的知识总量中有90%以上还没有被创造出来。所以,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为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而满足。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每天都需要面对各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在这种工作格局下,我们很容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机械性,让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内容,让所有有用的信息在这种机械性的重复中悄悄地流逝。天长日久,我们就可能感觉到自身知识的枯竭。相反的,如果我们自觉地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事业,就一定能体验到与日俱增的充实。
       对于公务员来说,真正的差距就是体现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上。我们基本上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五年、十年之后肯定会形成差别,有的甚至还会形成很大的差别,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在这方面,我有三点体会:一是不要为用而学,而是以学为乐,广学博学;二是不断地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对事物系统的认识;三是永远不要吝惜你的笔,勤于笔耕,将使你的认识得到更大的拓展和深化。
       我还要表达的一个观点是:知识不等于思想。只有把知识内化为思想,我们才能说真正掌握了知识。特别是在今天,面对着海量的信息,我们必然面对一个判断和取舍的问题。在许多时候,我们甚至还会面对误导性的信息。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就很容易人云亦云。
       第三,弘扬民族精神
       对于公务员来说,强调民族精神不是空泛之谈,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这些年来,我到过许多国家,在民族精神这个问题上我有两个基本判断:第一,世界不可能因为全球化而消除民族性;第二,世界不可能因为全球化而消除民族利益。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传承,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衰亡。
       我们强调弘扬民族精神,当然不是狭隘的,不是封闭的。在这个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肤色可以不同,语言可以不同,但对于最崇高理想和境界的追求,往往是共有的。我们应当利用当今日益开放的条件,博采众长,为民族精神注入更多新的内涵。但是,这决不表明我们对本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轻视。在这一方面,日本、韩国应当成为我们的榜样,犹太人应当成为我们的榜样。
       我们需要铭记:我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人,更是一个社会人,一个有着国家和民族属性的人。否则,我们就会成为随波逐流的一叶浮萍,永远流不到理想的精神家园。1918年,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在其60岁生日的时候跳进北京静业湖自尽身亡,留下遗书云:“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使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在我看来,所谓国性,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基本认同。
       (本稿根据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远程培训学院直播课程整理)
       梅永红,湖北省黄梅县人,198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1987年至1995年,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工作,先后从事项目管理、推广培训和推广理论研究等工作。1995年至1997年,在原国家科委农村中心工作,先后从事科技扶贫、农村政策调研等工作。1997年至今,在科技部办公厅工作,先后担任调研宣传处副处长、处长,办公厅副主任兼调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调研、重要文件起草等工作。
       自1998年以来,在公务员年度考评中连续8年获得优秀,多次受到科技部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被国家机关工委评为“优秀青年”等。
       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
       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是经人事部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培训教育专业网。它依托政府、研究机构和国内外著名院校,按照“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的要求,汇聚整合国内外优秀的学习培训资源,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信号传输技术的专业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天、地、人”相结合,覆盖全国的培训网络,为各级各类人事人才培训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及时提供优秀的培训教育资源,实现培训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