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国际]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记录)》 2007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建章立制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届会议11日至18日在万国宫举行,与会代表就人权理事会首届主席德阿尔瓦提出的建章立制一揽子方案的原则达成了一致。理事会第六届会议19日上午开始举行,会上以46票支持、1票反对正式通过这一方案。该方案确立了定期普遍审议机制、人权特别机制、专家咨询机制以及理事会议程和议事规则等。会议还选举罗马尼亚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科斯泰亚担任人权理事会第二任主席。
       当天,中国代表团团长成竞业在会上发言时说,人权理事会如期完成建章立制工作,为人权理事会工作全面步入正轨奠定了基础。
       成竞业指出,中国代表团自始至终本着建设性态度参与磋商,为实现协商一致体现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中国期待各方继续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以普遍性、公正性、客观性和非选择性等原则为指导,真正实现人权理事会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初衷。
       成竞业对人权理事会协商一致通过“主席案文”表示祝贺。他说,虽然案文并非十全十美,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各方共识。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凝聚了所有代表团的艰苦努力和政治智慧。中国代表团对有关各方展示的建设性和灵活的姿态表示赞赏,并对人权理事会主席引导各方在关键时刻弥合分歧、克服困难、达成一致表示感谢。
       人权理事会建章立制一揽子方案最重要之处,是确立了定期普遍审议机制,即世界国一律平等,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每隔四年都接受一次人权状况审议。
       个别国家滥用国别提案是原人权委员会的主要弊端。自1991年以来,人权会通过的100多项国别提案全部针对发展中国家,人权会沦为南北激烈政治对抗的场所,与促进和保障人权的初衷背道而驰,引起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
       为防止国别人权再度沦为人权问题政治化的工具,为成立伊始的人权理事会树立信誉和权威,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建章立制的磋商中明确提出了国别提案的适用标准。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推动下,“主席案文”明确规定国别提案应获得最广泛的支持(最好15个成员国联署)。
       中国在国别人权提案问题上提出的建议有利于保障人权理事会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防止出现滥用国别提案的现象,避免理事会重蹈以前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政治对抗的覆辙,这一建议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理事会各成员国的认可。
       (据6月21日《人民日报》)
       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减灾合作机制
       5月24日下午,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位于法国巴黎的欧洲空间局总部签署了“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这标志着中国国家航天局已成为该国际减灾合作机制的正式成员。
       “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是由欧洲空间局和加拿大航天局发起建立的减灾合作机制。该机制通过利用其成员机构提供的卫星资源,向遭受重大灾害的国家无偿提供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协助受灾国对灾害进行监测和评估。自2000年正式宣布投入运作以来,该机制已启动近百次,向有关受灾国提供了针对洪灾、滑坡、地震、林火、飓风、火山等灾害的数据支持。
       成为国际减灾合作机制的正式成员后,我国发生重大灾害期间,可无偿获取其他成员国卫星提供的数据,及时监测和评估灾害情况;同时,我国也将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和风云气象卫星的数据,向受到灾害的该机制其他成员国无偿提供数据支持。“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的签署,将在满足我国部分重大灾害管理实际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空间合作的领域,提高我国在亚太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影响。
       目前,该机制的成员包括欧洲空间局(ESA)、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加拿大航天局(CSA)、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英国国家空间中心(BNSC)等10余个航天机构。
       (据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八届亚欧外长会议在德国举行
       我外长提出推动亚欧合作建议
       
       5月28日至29日,第八届亚欧外长会议在德国北部港口城市汉堡举行。包括中国外长杨洁篪以及日本、韩国、东盟10国、欧盟27国的外长或代表在内的亚欧会议45个成员的代表出席会议。其中,印度、巴基斯坦、蒙古、东盟秘书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6个亚欧会议新成员是首次参加亚欧外长会议。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会上发表讲话,阐述了对新形势下推进亚欧合作的看法。
       杨洁篪积极评价亚欧会议机制建立10年来取得的进展,指出在新形势下,亚欧地区的相互关联性和依存度加深,双方需要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新的困难和挑战。
       杨洁篪就推动亚欧合作在今后10年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第一,推进多边主义,加强政治对话与互信。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的沟通与协调,推动有效解决有关热点问题及地区争端,加强反恐、防扩散领域的合作,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探寻有效途径,加强经贸、金融、中小企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务实合作;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多哈发展议程取得平衡、共赢的结果。
       第三,加强伙伴关系,确保能源安全,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倡导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和协同保障。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发达国家应加大绝对减排力度,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的承诺。
       第四,尊重多样性,继续推动文明文化对话。充分尊重不同民族、宗教、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继续开展平等对话,提倡包容而非歧视,交流而非排斥,对话而非对抗,共处而非冲突。
       杨洁篪还阐述了中国在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无核化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介绍了中国作为东道国筹备明年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情况。
       会议结束时,杨洁篪与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等亚欧会议协调员共同出席了亚欧外长会议记者会。
       本次会议是亚欧会议第二次扩大后举行的首次外长会议,会议着重审议了亚欧合作的未来发展。
       会议闭幕当天,德国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国发表了《主席声明》。强调欧亚各国应利用亚欧会议机制加强对话与合作,以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声明说,与会各方广泛讨论了共同关心的问题,并且讨论富有成果。本次会议的议题既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反恐、防扩散、世界贸易等全球性问题,也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朝鲜半岛无核化和中东局势等国际热点问题。
       关于伊朗核问题,声明要求伊朗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第1747号决议,停止铀浓缩活动,并强调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争端。声明还表示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是相关活动必须符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
       关于朝核问题,声明表示欢迎今年2月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通过的共同文件,强调六方会谈是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最可行机制。声明还说,亚欧会议成员支持中东实现广泛、公正、持久的和平,并呼吁各方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危及和平进程的行动。
       关于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声明强调,为解决2012年旨在限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气候保护问题,有必要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达成一项新的国际协议,并强调有关协议谈判应该在2009年之前结束。声明还表示支持亚欧会议成员间就如何利用新能源加强合作。
       本届会议还对中国将于明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准备工作表示支持,同时对越南愿在2009年承办第九届亚欧外长会议表示欢迎。
       
       28日,杨洁篪同欧盟“三驾马车”外长举行会谈。双方就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达成共识,并就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及中东局势、气候变化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当天,杨洁篪还会见了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并分别与法国、日本、巴基斯坦、印度、泰国、韩国、拉脱维亚和英国8国部长举行了会谈。
       29日,杨洁篪分别会见了蒙古外长恩赫包勒德、波兰外长福蒂加、捷克外长施瓦岑贝格、斯洛伐克外长库比什和斯洛文尼亚外长鲁佩尔。
       (据5月30、31日《人民日报》)
       第六届亚洲安全大会在新加坡举行
       
       6月1日至3日,第六届亚洲安全大会在新加坡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防部长、高级防务官员及安全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亚洲安全大会已成为讨论地区及全球安全问题的一个有用平台,让各国和地区的国防部长及高级将领针对彼此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同时,他们还对地区安全架构达成共识,肯定了加强地区安全合作的重要性。
       此次会议由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战略研究所举办。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防部长、高级防务官员及安全专家就美国与亚太安全、核问题的挑战及亚洲安全合作等多项议题进行了讨论,以促进亚太国家和地区及本地区以外的主要大国针对重要的地区安全课题进行对话,增进互信。
       自2002年亚洲安全会议开始举办以来,中国此次首次派遣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章沁生中将率领的代表团与会。章沁生在会议上就中国的亚太安全政策发表了题为《加强对话合作,维护和平繁荣》的讲话。与会者对此给予了积极评价。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明确表示,亚洲国家并不把中国军事力量增长等看作是对地区安全的一个威胁,并愿意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表示,美中在反恐、反核扩散及能源安全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因此有理由对美中关系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也认为,印中关系已显著改善,当双方致力于与全球经济融合时,新的机遇也为双方重塑关系提供了机会。
       与会者还积极评价中国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所发挥的作用。
       6月2日,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贤会见了章沁生,双方就发展中新两国防务部门关系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此前,章沁生还分别会见了新加坡三军总长郭木财和出席亚洲安全大会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日本自卫队联合参谋长斋藤隆及其他国家防务部门和军队领导人。
       (据6月3、4日《人民日报》)
       亚洲合作对话第六次外长会议在首尔举行
       
       6月5日,亚洲合作对话第六次外长会议在首尔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促进信息技术合作、缩小数码鸿沟”。包括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内的29个亚洲国家的外交部长和政府官员,以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出席了本次会议。
       当天,杨洁篪在会上发言,就亚洲合作对话、气候变化等问题发表看法和主张。
       杨洁篪指出,实现亚洲的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是亚洲合作对话的宗旨和目标。亚洲合作对话在促进亚洲整体意识、增进政治互信、加强互利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支持亚洲合作对话发挥泛亚洲合作的特色,坚持进取、包容、兼顾各方舒适度的核心理念以及非正式和渐进式的发展进程,一方面继续发挥纽带作用,开展对话和沟通,一方面逐步深化扶贫、农业、能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亚洲各次区域合作机制的优势互补。
       杨洁篪表示,中方赞赏有关加强信息技术合作的倡议,以缩小成员国间的“数字鸿沟”,赞同成立高级别研究小组,就亚洲合作对话的未来发展进行宏观的前瞻性研究,提出设想和建议。作为亚洲合作对话农业合作牵头国之一,中国将一如既往,加强与成员国间的农业合作。
       关于气候变化问题,杨洁篪说,第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确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和初步实施计划,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第二,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长期历史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造成的,发达国家在2012年后应继续率先承担减排义务,继续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历史排放少。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展中国家应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参与清洁发展机制国际合作等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第四,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到发达国家的1/3,但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中国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的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将履行在公约和议定书下的承诺,按照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与会期间,杨洁篪还同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等国代表团团长进行了友好交谈。
       会议发表了《首尔信息技术宣言》,呼吁亚洲各国加强信息技术合作,缩小各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存在的差距。
       宣言要求信息技术先进国家为缩小成员国间存在的“数码鸿沟”、帮助其他国家建立信息技术发展战略和体系作出贡献。宣言还要求各成员国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共享发展信息技术的经验,以及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的共同研究工作。
       会议期间,各国代表对信息技术合作等19个亚洲合作对话项目进行了评估,制定了加入亚洲合作对话的标准,并决定组建高级别研究小组,对亚洲合作对话的未来发展提出设想和建议。
       6月4日,杨洁篪在首尔分别会见了参加亚洲合作对话第六次外长会议的不丹信息与通讯大臣多吉、文莱外交和贸易部第二部长林玉成、科威特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共同关心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杨洁篪还就气候变化等问题同四国团长交换了意见。各方一致认为,各国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实现促进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各尽所能,加强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努力。
       (据6月5、6日《人民日报》)
       中日韩外长会议在韩国举行
       
       6月3日,中日韩外长会议在韩国济州岛举行,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日本外相麻生太郎、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宋淳出席。三国外长就中日韩合作未来发展方向、具体领域的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杨洁篪说,中日韩在维护亚洲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筑和谐亚洲方面,有共同的利益、需要、责任和目标。三国应从战略高度把握中日、中韩、韩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机遇,扩大交流与合作,通过对话妥善解决彼此分歧,成为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未来的伙伴,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和谐的伙伴。
       三国外长一致认为,中日韩是亚洲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加强三国间的对话与合作,对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国将致力于把握友好合作的大方向,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在推进东亚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加强沟通与协调,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三国外长同意加强三国在投资、能源、航空、环保、气候变化、文化、媒体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杨洁篪阐述了中方有关立场主张。
       三国外长还讨论了朝鲜半岛核问题和东北亚安全局势,重申希望澳门汇业银行涉朝资金问题早日得到解决,尽快落实起步阶段行动,推动六方会谈不断取得进展,实现半岛无核化,有关国家之间关系正常化和东北亚长治久安。三方愿继续保持沟通与合作。
       杨洁篪当天还分别会晤了宋淳和麻生太郎,同他们就加强双边对话与合作,以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磋商与协作交换了意见。
       (据6月4日《人民日报》)
       尼日利亚新总统宣誓就职,许嘉璐出席就职典礼
       
       5月29日,尼日利亚当选总统奥马鲁·亚拉杜瓦在尼首都阿布贾宣誓就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总统。
       当天,在阿布贾市中心的雄鹰广场举行了总统就职典礼。近40个国家派代表出席了典礼,其中包括12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
       亚拉杜瓦在宣誓就职后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了离任总统奥巴桑乔对尼日利亚政治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他表示在任期内将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民主法律体系,改善治安环境并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
       尼日利亚当选副总统古德勒克·埃伯勒·乔纳森也在典礼上宣誓就职。就职典礼之前,尼日利亚离任总统奥巴桑乔举行了告别仪式。
       亚拉杜瓦在4月21日举行的大选中胜出,当选尼新一任总统。
       就职当天,奥马鲁·亚拉杜瓦在总统府会见了许嘉璐。
       亚拉杜瓦感谢中国政府派高级别代表团前来出席他的就职典礼,并请许嘉璐转达他对胡锦涛的亲切问候。亚拉杜瓦高度评价尼中关系,认为两国关系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尼方欢迎更多中国公司来尼投资和开展合作,希望双方积极拓展合作领域,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许嘉璐祝贺亚拉杜瓦就任尼日利亚总统,转达了胡锦涛对亚拉杜瓦的问候。许嘉璐表示,中方重视中尼关系,愿与尼方共同努力,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亚拉杜瓦就职典礼前,即将卸任的奥巴桑乔总统在总统府会见了许嘉璐。他感谢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通信等领域给予尼方的帮助,表示他卸任后将继续为发展两国关系而努力。
       许嘉璐感谢奥巴桑乔在任总统期间为发展中尼关系所作的贡献,表示中方愿与尼方一道,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推动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据5月30、31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