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书平台]用系统论研究中医
作者:赵国求

《读书》 2005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看到《读书》二○○五年第九期发表的《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等文章,勾起了我的许多感慨。我是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长期从事物理学、哲学、思维科学及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专著《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初探》二○○五年元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医今天的问题,就我所知,不应完全归于中医现代化的提倡,而应更多地从中医自身找原因。说句心里话,如果不是解放后国家的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而让中医与西医自由竞争,病员的流失,恐怕比今天还要惨。农村的缺医少药,很大程度上不是对中医不重视,而更多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体制的变化造成的。
       将现代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用于中医,只要不带偏见,包括中医从业人员在内,我看不会有人反对。但如何引进现代科学却产生了很大的争议。过去我们采用的科学方法,多为分析还原。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科学的分析还原不适合中医理论体系。但现代科学并不只是分析还原!我们赞成将系统整体论用于中医,陆广莘老教授二十年前就曾大力宣传过,我十分赞成陆老的观点。但遗憾的是,系统整体论如何应用于中医,却很少有人做深入的科学研究。即使有人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也因为系统论的高难度而被置于一边,难以进入主流舆论。
       为什么还原论不适宜于中医呢?这要深入研究中国的思维传统、哲学传统与科学传统。中医深受“道”自然观的影响,而“道”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是系统整体论。西医用还原论作指导,它注重分析还原,注重人体的解剖,注重人体的结构;中医以系统整体论作指导,它注重系统整体运动变化的过程,注重运动变化带来的外在表象(状态变化)。所以我们说西医是结构观、还原论指导下的结构医学或实证医学,中医是运动观、系统整体论指导下的过程医学或状态医学。中西医研究的对象相同,但研究的视角,研究的方法不同。因此,中西医理论的概念,中西医治病的方法也将表现出重大差异。中医的阴阳、五行、气等概念,不是结构观概念,而是运动观概念。
       既然阴阳、五行、气等不是结构观概念,而是运动观概念,那么中医现代化就有一个很关键、很基础的任务,那就是从运动观、系统整体论上深挖阴阳、五行、气等概念的物质运动观科学涵义。中医看病,最终的目的是让人体达到阴阳平衡,这实际是从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思考问题。因为人体就是一个复杂巨系统。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就是人体复杂巨系统稳定有序的状态。相对于系统的稳定有序,系统的状态变化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向快节奏或系统元素增多的方向偏离,一种是向慢节奏或系统元素减少的方向偏离。而中国古人所称的阴阳刚好与系统内物质运动的快慢节奏或系统元素的多少相关。对人体则是生命物质运动的节奏或成分的变化。阴一般是慢节奏,而阳一般是快节奏,中医的宏观辨证与微观化检都可作出证明。这就使阴阳平衡与系统的稳定性发生了联系。阴阳是系统物质运动的状态参量,而非结构参量。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给出了一个中医现代化系统整体论研究模型:
       人体最佳阴阳平衡←→人体复杂巨系统最佳有序
       中医的“气”则是从系统的稳定性上看运动状态的变化。凡是对系统稳定有益的运动状态,就是“好气”、“正气”;凡是对系统稳定有害的运动状态,就是“坏气”、“邪气”。中医的阴阳二气只能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才能得到合乎中医自身逻辑的解释。中医的辨证则是从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上去把握疾病的演变过程,去把握人体生命物质运行状态的变化,从而辨证治病的。中医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系统的稳定性使其达到最佳有序,抑或是达到最佳阴阳平衡。
       如果按中医的思维方式,将人体健康状态按最佳阴阳平衡、阴阳平衡,阴证、阳证,阴极、阳极(死亡)作一区分,那么,对人体这个复杂巨系统,从系统论上我们就可作出对应区分:最佳有序、有序、亚有序、有序的破坏等等。很显然,中医理论及其辨证施治就自然纳入到现代系统科学方法之内。现代生理学也就可以作为系统论科学方法的物质基础为中医所用。中医原有的人文色彩很浓的一些概念,就可以赋予科学的含义。中医的个性经验也可以规范到具有前后逻辑一致的系统论理论体系之中。这应是中医现代化梦寐以求的目标。
       由于中医现代化是一个世界难题,有人索性放弃中医科学性追求,将中医作为“非物质文明遗产”向联合国申请“遗产保护”。难道真的打算将中医作为“文化”送进历史博物馆吗?实际上中医作为一种医学,它只能是科学而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