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史料与知识]“《道德经》版本(文物)展”展品介绍之二
作者:山东省博物馆 等

《中国道教》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该画像石为东汉时期所造。石质,高96厘米,宽74厘米,厚29厘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于山东省嘉祥县洪家庙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这块画像石是小祠堂的一部分,凹面阴线刻。画面分成两层,上层左边一人为老子,右边躬身者为孔子,老子、孔子皆宽衣博带,且孔子手中持鸟,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节,称为“贽礼”,禽鸟为初见尊长所送礼品,在孔子和老子中间有一小儿,为童子项橐。下层为一轺车和一匹马。轺车车辕用一支杆支起,马也没有硏系,意为“停车致仕”。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老子云:“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该画像石即反映了这一故事。该画像石画面清晰,线条流畅,品相极好。为二级文物。
       
   (山东省博物馆)
       

       
  二、 开皇十一年孔钺造老子像
       
  1983年9月,山东省博兴县陈户镇崇德村村民在村北取土时,发现了一批铜佛像窖藏,发现时佛像装在一件红陶瓮中,出土时陶瓮已破碎,造像和泥土混在一起。文物部门得到消息后,立即赶赴现场,将造像收至文物管理所。
       
  这批铜造像共94件,其中有确切纪年的33件。在这批造像中,有一件为道教造像,即开皇十一年(591)孔钺造老子像。该像通高l 3.6厘米,宽5厘米。老子戴道冠,面清瘦,眉目细长,蓄长须。着对襟窄袖道袍,躯体瘦长。左手下垂扶案几一角,右手上举执麈尾,盘腿坐于四足方座上。身后有圆形头光及椭圆形身光,头光内刻莲瓣纹。身后铸光背,上半部阴线刻一树,若垂柳。四足方座上刻铭文:“开皇十一年十月,道民孔钺造老子像一躯□德。”该像是这批造像中唯一一件道教造像,它和其它93件佛教造像共同出土于同一个窖藏,这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该造像中,老子的发髻、面相、服饰、手势及所持麈尾、所扶凭几,包括背光上部的树木等均为道教造像中常见的式样,而其头光、身光及莲纹都借鉴了佛教造像的形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隋代该地区道教和佛教是共存的情况。该造像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铜造老子像,它的出土,对于研究道教像的发展及其特点有重要的文物和学术意义。该像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山东省博兴县博物馆。
       
  (博兴县博物馆张淑敏)
       

       
  三、杜君秀道教造像碑
       
  该造像碑为唐景云二年(711)所造,石质,通高83厘米,于1973年在山西省芮城县学张乡高埝村征集。现藏于山西博物院。一级文物。
       
  碣形(半圆状)碑首,额部线刻两飞天,相向飘飞翻舞,周匝刻牡丹纹饰。碑中上部主龛窟为火焰纹,浮雕一天尊二弟子像,左右两侧雕蹲狮,两边窟龛各雕一力士;中部开三龛,中龛雕薰炉,左右两龛各雕一供养人,做相向跪状,手捧供品,发髻高耸,面向丰满,神态虔诚。三龛间分别刻铭文:“三洞道士杜君秀供养”和“亡尊师王师政”。龛两侧线刻三供养人;碑下部刻铭文:“夫蓬峤瀛洲,金台琼室,萧□□□之外,迥出六尘之表,粤有道□□秀,心悟筌蹄,情捐代网,想白云之可托,高蹈林幽,玩丹霞之驱挹,从倚丘壑,虔构精舍,敬勒尊容尔,其相好分星灵晖湛月,飞仙控鹤,羽客乘螭,碧落空哥,青溪实相,传芳纪叶,刊石题金,希代传奇,神功无量,上沾法界,下及苍生,同出苦原,咸登正道,景云二年十月一日成。”以下是七村施主姓名(略)。
       
   底座铭文:前面施主姓名(略),后铭“上骑都尉行同山县、安邑县、射洪县令关怀智男知隐、三洞道士郭知今、□明观观主张元景、□坐袁道贞,监斋段敬元四十人等”。
       
  该造像品相完整,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而且时代风格明显,有明确纪年,为道教造像的断代提供准确的实物资料。(山西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