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接触不良”论
作者:邵燕祥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某月某日,我到漫画家丁聪先生家探望,那时他刚刚跌了一跤,在家养伤。不记得怎么说起家用电器有故障,他脱口而出说:“什么都是‘接触不良’!”“接触不良”这四个字,似是不经意说出的,却涵盖甚广,他的骨折,不也是肢体跟地面接触不良所致么?不过我没说破。
       其实我无意拿一位长者的病痛开玩笑。我从他家出来后,一直在想老人说出的这四个字,觉得仿佛大有深意存焉。他说“什么都是接触不良”,显然不是讲的一时一事,而基于长期的观察和体会,才做出这一概括。
       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不良”,固然主要是发生在家用电器上,电灯不亮了,电脑启动不了,往往是线路接触不良,电流受阻的缘故。再严重些,就是短路,如电路中电势不同的两点直接碰接或被阻抗形成短路,这时电流强度很大,可能损坏电气设备甚至引起火灾。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许多灾害,从大的方面看是人与自然接触不良的后果,微观地看,是人工、人力、人的智能跟特定的物质对象接触不良,其过程和后果便通过机械、物理、化学现象显示出来。豆腐渣堤坝跟江河水接触不良,洪水便冲决堤坝;大片森林被人乱砍滥伐,是刀斧跟林木接触不良:其深层的原因都是人的思想和作为跟客观世界接触不良。昨天从报上看到2000年“库尔斯克”号潜艇沉没的调查,最初竟是“不良焊接”的焊缝开裂导致过氧化氢从练习鱼雷中外泄,也可以说是焊接工跟焊接物接触不良,这是酿成人死艇亡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至于社会生活中的接触不良,从日常口角到现在人们委婉言之的“肢体冲突”,从家庭暴力到现在人们常说的“群体事件”,几乎无不是双方(或按法律用语叫两造)接触不良的缘故。现成的一个例子,是今天我从报上看到的一件袭警案,这回却不是常见的歹徒或平民所为,而是一个县委书记用手机唤来县武装部的部下,并且坐看他们暴打因公执法的县交警们——交警正在对挂军车车牌的过境车进行例行检查。在这场全武行中,连警察队伍里的交警也沦为现在人们惯说的弱势群体。社会上的不谐和音,总是在强势跟弱势之间因接触不良而发出的警号。最近《瞭望》杂志提出“非直接利益冲突”的问题,也就是在各样“接触不良”中的弱势者,在另一些情况下卷入与自己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不良接触中。如果不在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上化解社会矛盾,那么日积月累、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的接触不良,四面八方汇聚起来,就会引向灾难性的境地。
       在社会生活中,抓紧解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接触不良”现象,既是治标的入手处,也是治本的长治久安之策。
       九十高寿的丁聪老人,从自己的感性印象出发,通过联想和悟性,提出这样一个带普遍性的命题,对我是个很大的启示,特表而出之。如果我的阐述有误,由我负责,而“什么都是接触不良”即“什么(问题,纰漏,事故,纠纷,差错,摩擦,对抗)都是(由)接触不良(引起或表现为接触不良)”,这应该没有疑义。
       冒昧地把“小丁”这句话题为“接触不良论”,不知当否?
       [马玉良荐自《南方周末》2006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