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翻译研究]全球化语境下如何翻译“Chinese”
作者:徐颖果

《译林》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近年来,海外华人用英文创作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对这些英文文学作品中Chinese一词的理解,往往关系到对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等关键问题。本文用身份理论,从离散文化的视角,通过列举Chinese一词不同的汉语译名及不同内涵,试图澄清一些容易引起误读的翻译,以有助于对海外华人和华裔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同时也说明,理解和翻译Chinese时,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Chinese 华人 华裔 唐人 美国华裔文学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Chinese 这一英文单词的汉语译名令人瞩目。Chinese一词的含义随着全世界各个角落的Chinese的繁衍、发展而衍变、发展着。除了“中国人”、“中文”的译名之外,Chinese还能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翻译成华人,华侨,华裔,华族,唐人;中文,华文和华语等等。其含义之多、深层意义之复杂,有时甚至无法翻译,因为任何一个现存的词都可能只是部分地表征了Chinese一词的含义而遗漏了其余。与此同时,也有华裔根据自己对身份的理解和选择而给自己命名,使得指称海外华人的名称在不断地丰富。
       近年来,海外华人在文学作品中的显现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对一些关键词的翻译不当,导致了对文本的误读。本文通过讨论Chinese一词的各种汉语译名及其内涵,从身份研究的视角,说明英语单词Chinese汉语译名的多样性, 说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在翻译中起到重要作用, 探讨译名与身份的关系,从而澄清一些引起误读的翻译。在全球化语境下,Chinese一词的翻译与文化身份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Chinese一词的汉语译名具有表征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背景和现实生活环境的特点。本文通过列举Chinese一词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汉语译名以及不同内涵,试图说明马林诺夫斯基在研究人类原始语言时提出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概念,对于21世纪的文学文本研究和翻译研究仍然具有意义,在翻译过程中, 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都有缺一不可的重要作用。不但如此,译者的语际语境认知程度,直接关系到Chinese译名的准确性。译者的认知语境与原文作者的认知语境越接近,越有可能产生贴切的译文。如果对源语语境的社会和文化认知不足,就很难获得对原文语境的充分认知,也就很难产生贴切的译文。
       研究Chinese的汉语译名,有必要了解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据出版于2003年的资料表明:“海外大量汉族居住区最早出现公元13世纪。在1276年蒙古征服之后,大规模的汉族群开始移民。”②该作者认为,第二次移民潮始于元朝(1206—1368),并得到朝廷的鼓励。元朝的统治者对建立贸易殖民地(与希腊、亚美尼亚的扩张类型相同)非常感兴趣,随之,14世纪后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中国人在柬埔寨、爪哇、苏门答腊、新加坡定居。15世纪中国在泰国建立殖民地。一个世纪以后,一个中国殖民地一跃成为现在的菲律宾……从17世纪开始,中国离散族群居住群在世界各地建立。③据统计,海外华人大约有三千五百万,主要居住在以下国家和地区: 缅甸、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朝鲜、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台湾、日本、泰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秘鲁、南美洲、欧洲。④
       19世纪中叶,不少其他国家的人为了去金山淘金而移民美国。在1849年的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中,从世界各地到旧金山淘金的人约有十万零一百人,其中来自中国的有325人。此后,中国人移民美国的人数不断增加。以下图标显示的仅仅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一百年间,移居美国的华人和他们出生在美国的后代的人口数字:
       ①此论文为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2006年度立项项目的部分内容。课题名称:《美国华裔戏剧研究》。编号:A0601007。
       ②③Gabriel Sheffer, Diaspora Politics: at Home Abroad. Cambridge UP, 2003, P. 16.
       ④同上, P. 104。
       1900年至2000年间美国的华人人口
       
       在大多数英汉词典中,Chinese的释义是“中国的;汉语,中国人。”(注:http://dict.cn/en/search/)但是当指涉海外华人,或有中国人血统的华裔时,Chinese一词一般翻译成“华人”,以区别生活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辞海》中对“华人”一词的定义是:“是对中华民族的泛称。今日广义的‘中华民族’,包含中国境内各大小民族,以及这些民族在海内外的后裔。” 以及:“广义的‘华人’指所有中华民族的人,狭义的‘华人’指拥有外国国籍的中国人。狭义的‘华人’含义与‘华侨’相对,‘华人’指身在国外但具有中国国籍的炎黄子孙。”(注:http://baike.baidu.com/view/442086.htm)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广义和狭义加起来Chinese一词同时指“中国人”和“华人”。比如: Chinese可以翻译成“华人”。在美国语境中,指涉19世纪移民美国的中国人时,Chinese一词一般翻译成“来自中国的移民”、“华人移民” 或“华人”。Chinese还可以翻译成“华侨”。当我们身在中国大陆的中国人指涉侨居海外的中国人时,我们常常用“海外华人”,或“华侨”,英文是overseas Chinese,其中的Chinese还是翻译成“华人”,英文都是Chinese。
       Chinese也可以翻译成“华族”和“华语”。在多民族和谐相处的新加坡共和国,华人是主要的民族之一。在新加坡,Chinese一词的英文译名是“华人”,或“华族”。新加坡《联合早报》新加坡《联合早报》,2006年10月31日。有一则报道,题为:“华语已成为华族主要家庭用语:讲方言人口比例去年降至24%。”显而易见,在新加坡,华语指的是普通话,相对于在新家坡华人中流行的粤语,客家话,闽南话等方言而言。新加坡的华人在新加坡的人口版图中占大多数,Chinese被翻译成“华族”,那么华族所说的普通话Chinese就成为“华语”。“华族”和“华语” 两个词的英文都是Chinese。换句话,这里的华文(Chinese)就是普通话。根据《辞海》的定义,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注:http://baike.baidu.com/view/442086.htm)而美国人则多用Mandarin 一词指中国的普通话。“Mandarin”在美国语境中指中国官话、普通话。
       在海外Chinese可以翻译成“华文”。比如,美国的华裔作家用英文创作的文学作品被称为“美国华裔文学”(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而华裔或海外华人作家用中文创作的则被称为“美国华文文学”( American Chinese literature)。同是Chinese一词,前者中的Chinese被翻译成华裔,后者中的Chinese被翻译成华文。前者指认身份,后者指认语言。
       Chinese还可以作形容词,与表示国家的名词构成复合名词。有中国人血统但却生长在外国的华人,被称为华裔,或某籍华人,如美国华裔也称美籍华人,澳大利亚华裔也称澳籍华人,法国华裔也称法国籍华人。英文分别是: Chinese American, Chinese Australian, Chinese French。在这些词汇中,Chinese是形容词,指有中国人血统的,修饰后面的名词“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法国人”。值得注意的是,当Chinese这个词省去修饰词时,往往引起误读,进而被误译。在美国这个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各族裔人民在指涉其他族裔或自己族裔人民的时候通常只是说出他们母国的名字,而无需赘言他们是什么裔的美国人。比如非洲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犹太裔美国人( Jewish American),意大利裔美国人( Italian American)分别被简称为African、Jewish、Italian。由于华裔在美国并非人口占多数的族裔群体,而多数美国人不能分辨华裔与其他亚洲裔美国人的区别,所以经常统称他们为“亚裔”。用英语表达常常只是Chinese, 或者Asians, 并不需要说他们是美国华裔(Chinese Americans) 或美国亚裔(Asian Americans), 因为这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此,当我们在华裔作家的作品中看到他们在美国语境中说 “We Chinese” 这样的表述时, 一定要从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 切忌简单从事, 一律翻译成 “我们中国人。” 例如,汤亭亭在强调华裔在历史上对美国做出贡献时曾经说道: “No, we"re not outsiders; we Chinese belongs here. This is our country, this is our history, we are a part of America. If it weren"t for us, America would be a different place” (意思是: 不,我们不是局外人,我们华裔属于这里。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历史,我们是美国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我们华人对美国作出的贡献,美国绝不是现在的样子。)(注:Chang, Joan Chiunghuei. Transforming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 Study of History, Sexuality, and Ethnicity.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New Approaches,General ed. Yoshinobu Hakutani. New York: Peter Lang, (vol. 20), 2000. P. 47.)这段话表明华裔作家试图通过说明华裔对美国建国的历史贡献,进而主张华裔在美国的权力。倘若我们把此处的Chinese翻译成“中国人”,整个语篇就会变成汤亭亭作为中国人,在申张中国人对美国的权力:“我们不是局外人,我们中国人属于这里,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历史,我们是美国的一部分,如果不是我们,美国绝不是现在的样子。” 这样,语篇便不通了。因此,当文本的语境说明Chinese是在指Chinese American时,Chinese一词应该翻译成“华裔”,而不是“中国人”。总之,无论把华裔叫做什么, 华裔首先想到的都是这些称谓背后可能存在的种族歧视。汤亭亭在这里最想说的是华裔和其他美国人一样,应该得到平等的待遇,不应该受到歧视。所以说,在不同的语境中,“We Chinese” 可以翻译成 “我们中国人”、“我们华人”、“我们华裔”、“我们华侨”、“我们华人移民”( Chinese Immigrants ),或“我们华族”等等。对一个词的翻译,不能脱离语言语境、情景语境 和文化语境,更不能脱离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
       Chinese还可以翻译成“唐人”。美国唐人街的华人常常称自己为“唐人”。在与华裔作家赵健秀联系的一封电子邮件中,笔者提及拟将他的短篇小说集翻译成《修建铁路的华工》(The Chinaman Facific & Frisco R. R. Co.),赵健秀表示他希望Chinaman能翻译成“唐人”(Tang Yun——赵健秀语, 2003年4月10电子邮件),即: 《修建铁路的唐人》。美国华裔诗人梁志英( Russell Liong)也曾说: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长在被隔离的唐人街的他,“只知道我是唐人,也这样称呼自己,而别人都是美国人”。(注:原文是:“I merely knew and called myself tong yun, or ‘Tangperson’ in the Catonese dialect; Everybody else was simply ‘American."” Russell C. Leong, Before and After Orientalism. Amerasia Journal, Vol 31, No 1, 2005. P. V.)唐人的含义是究竟是什么呢? 《辞海》对“唐人”一词由来的解释是: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从唐太宗贞观开始,拓土开疆,威震中亚、西亚及南海诸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武功之盛,可想而知。到了唐玄宗开元之治,国威更加繁盛,远近各国都派人前来“访问”。从此,海外人对中国的一切便均以“唐”字加称,如称中国人为“唐人”,称中国的字为“唐字”,称中国为“唐山”等等,这种情形延续至今。
       直至明清都是如此。《明史·真腊传》中说:“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直到目前,老一辈的华侨仍喜欢自称“唐人”,称中国为“唐山”,至于华侨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这几乎举世皆知。(注:http://dict.cn/en/search/)
       根据《辞海》的定义,“唐人”是在海外对中国人的别称,仍然指中国人。但是我们注意到,以上例子中的梁志英和赵健秀都是华裔,而非华人,或中国人。而且,赵健秀所说之“唐人”,是Chinaman的汉语译名,并非Chinese的汉语译名。赵健秀声称自己是Chinaman(唐人)。赵健秀和梁志英都是美国华裔,如果他们是“唐人”,那么“唐人”一词就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国人或华人了,而包括华裔在内了。由此便想到赵健秀的剧作The Chickencoop Chinaman 则应译成《鸡笼中的唐人》。当然,赵健秀所指之唐人的意义要复杂得多,对此将另行讨论。
       总之,在翻译中过于依赖语言情景而忽视文化情景,则容易导致简单化,造成望文生义的文字处理。如果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个方面加以阐释,就会注意字面之下的文化内涵。事实上在我国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由于对Chinese一词的理解脱离了文化语境,将其不分文化背景地一律翻译成中国人,都与对Chinese一词的理解偏差与翻译不当不无关系。
       美国华裔作家在作品中努力表现的华裔遭歧视的现实,我们在中国语境中的翻译者是没有亲身体会的。翻译者用对目的语的语境(此处是汉语)所了解的知识,有可能不足以理解源语语境( 此处是英语),因此对源语语境中的Chinese的含义,不能正确而充分地理解,从而无法提出准确表述源语语境的译名。所以说,翻译所起的作用已经不再是寻求语言对等的作用,而是表征华裔的文化趋向。语言层面的对等,并不能真正达到信息的对等。翻译不仅包括语言翻译,而且包括情景翻译和文化翻译。
        在21世纪的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中国人的足迹。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地华人作用逐渐增大,Chinese一词所涵盖的内容将日趋丰富。美国华裔文学和美国华文文学的共同兴盛,就反映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令人兴奋的趋势:即“世界华人文学”的崛起。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Chinese 一词直指世界上所有的华人,无论是中国人,海外华人、某国华裔、华族或唐人, 大家都是Chinese,都是世界华人。世界华人包括一切Chinese。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裔,可能会为了生存的实际问题而声称自己是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本国公民, 但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感情是显而易见的。社会身份并不等同于精神诉求。海外华人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切的感情,这一切都流露在他们作品的字里行间。在他们与种族主义的斗争中, 中国文化是他们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和创作源泉。中国文化一直是, 也将永远是, 将全世界华人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的纽带。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世界杰出华人”节目,“华人青年音乐家系列”,等等,正在把世界各地的华人联系在一起。Chinese一词的中文译名,也会随着世界华人的发展壮大而有更多的内涵和译名。
       (徐颖果:天津理工大学美国华裔文学研究所教授邮编:3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