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我所亲历的文物造假
作者:彭 扬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文物造假工业图景中,造假工厂是“批发商”,而盗墓造假团队则是“行为艺术家”。前者包退包换,后者则卷铺盖走人。
       艺术收藏市场以井喷的规模飞速发展,也带动了造假工业的繁荣昌盛。很多人都感叹收藏业江湖水之深,但学费也是必须交的,错误也是必然犯的。当王刚在鉴宝节目中挥舞大槌击碎“价值连城”的赝品时,同时破碎的还有藏家的白日梦。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个高雅的爱好,变成了世界上最凶险的赌博?
       造假工业“与时俱进”
       进入铜器鉴定行业几十年,徐志诚的生命中最多的画面便是在各种充满期盼的眼神面前揭穿一个个谎言,直至眼神破碎,谎言消散。用他的话说,如果一年有365天,只有一天能遇见一件上乘的珍宝,其余的364天都是在跟赝品打交道。
       在徐志诚的印象中,造假工业在生产上已经全面流水线化了,“拿铜器来说,从制作蜡模,铸件加工到开始做锈,比中型的工厂还要规范和快捷。”90年代末期,徐志诚乔装成一名说着客家话的福建老板,来到河南许昌。鉴藏界有句顺口溜,叫做“要赔钱到郑州,要赔光到许昌,要赔命到漯河”。可见河南的造假工业有多么发达。为了了解铜器造假技术的“突破与进取”,他在工厂厂长的带领下参观了铜器造假的全过程。
       这个占地面积不大的工厂隐藏在一个村落的深处,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部门和分工之详细,让他“眼花缭乱”。有的工人正在一个高墙围起的院子里烧铸,有的工人在装配,有的在熔铜,整条流水线是曾经应用最广的青铜器的铸造法。
       路过一个类似于阅览室的房间,里面的情景让徐志诚大吃一惊。这里云集了当今鉴定界大量的专家报告,还有人甚至在翻译很多本英文的文物杂志,与世界文物界最新的研究技术成果“一同前进”。徐志诚回忆道:“厂长告诉我,这里的员工都是全职的大学毕业生,甚至还有一位文物学的研究生。”
       让他惊讶的不仅如此,造假工业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进化论”。造假工厂的“技术研发部门的员工就像IT制造业一样,能不断升级换代。如果市场上广泛流通的赝品是他们的“第一代产品”,那么正当专家们刚找到破解之道时,“第二、第三代产品”早已经蓄势待发。一旦“一代”产品赚够银子,“二代”立即出马,而“第四代”和“第五代”则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中了。
       徐志诚说:“有时你都不敢在书里曝光得太多,否则压箱底的东西没了,就好像最后一道防线失守了。”
       鉴定专家上当记
       在35岁的时候,徐志诚已经帮助很多艺术机构与国家部门鉴别了众多的铜器宝物,无一失误,于是自视甚高。但是,一件赝品彻底打击了他的自得。
       徐志诚在河南郑州找到一件被张姓卖者称为春秋晚期的四虎蟠龙纹豆。徐志诚从锈色、花纹与款式、声响与手感、铜制和器式上均看不出有任何问题。
       整个交易在张姓卖家的家里进行,徐志诚注意到他家里还贴着大大的“喜”字。张说自己上个月才刚结婚,家里的冰箱、沙发等也都是崭新的。还说请徐专家一定放心,自己怎么敢在专家眼里玩假货,如果是假的,你也知道我家地址,还可以来找我换嘛。徐志诚想,对啊,知道你的庙,这个和尚还能跑得了吗?于是当时就花重金买下了这个铜器。
       两个月后,他才发现这个铜器有点“怪异”,铜锈和豆盘外壁开始有些微微的变色,这个变化一般人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对于长期鉴宝的专家来说,却是致命的破绽。他立即用打火机烧烤变色部位,赝品的面孔一点一点浮现在他的眼前。他一时气极,买了一张飞机票飞去河南,结果先前的房子已经人去楼空,只有一个大大的“喜”字还贴在门口,这时他才恍然大悟,自己被人下了套。
       原来,当时铜器出现了一种新的造假技术,名为“电解锈”,在器皿表面涂上泥,浸在化学药水里,棒状的导体插进液体,通电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两天后就给器皿上了一层铜锈。完美的程度几乎跟真品的铜锈一模一样。
       从此徐志诚收起了小觑天下的得意,与那些造假贩子比起来,他要学的还很多。
       与盗墓有关的造假
       数年前,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周边地区,一群文物造假者先是把一些古墓挖空,把里面或多或少的宝物全部走私出国,再把制造的铜器赝品摆设进去,伪装成还未出土的样子,巧妙地把古墓还原。他们还使用了一种新型的铜器造假技术,叫“贴皮锈”,即把锈斑用贴纸贴在伪造的文物上以达到真实的出土效果。造假者们向前来勘察的收藏家展示一件铜器的真品,声称是从这些墓地里挖掘出来的,如果买家愿意一个古墓付50万元人民币,那么这些墓地里所有的铜器宝物都归他所有。收藏家心花怒放,认为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花了近千万买下了周围所有的古墓。
       3年前,陕西省关中平原一个村民声称挖出了一件宝器。消息传开没几天,即有一位西安富商愿意出高价收购。
       那个村民告诉富商,邻村的好友也挖出过类似的宝物,如果他需要,可送过来。富商听后当即决定住下等候。晚上,有些形迹可疑的人在门外徘徊。村民说是土匪来了,建议他们去屋后的井里躲一躲。刚到井底,就听见一群“土匪”破门而入。等一切尘埃落定时,村民才提议重返地面。他先顺着井绳爬到地上,然后冲着井底的二人招手。富商快速爬上了井绳,司机紧跟其后,谁知快到地面的时候,村民大喊:“不好了,土匪又来了。”富商吓得魂飞魄散,不由自主地松开了拽着的井绳,司机也被同时撞了下去,双双毙命。
       原来,这个宝物是他跟扮成“土匪”的同伙伪造的,原本只是想高价卖出后制造一个宝物被抢的合理假象,没想到富商摔死了。
       “很多收藏者都跟我抱怨:为什么我的收藏史就是一个骗局连着另一个骗局的惨痛经历?为什么我就走不出迷魂阵?”徐志诚感慨万千,“其实骗局从来都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想要不被骗,首先不要骗自己:‘自己会有中大奖的机会’。大奖越大,可能性越低。没有这种蠢蠢欲动,你就有了真正的收藏之心。”
       (摘自《看天下》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