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情感]丁玲的四段情
作者:宋凤英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丁玲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有才气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这一辈子有四段难忘的情感经历。
       胡也频:丁玲心中永远有他的位置
       1924年,20岁的丁玲来到了北平,在一个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当胡也频得知丁玲失弟之痛后,就用纸盒装满玫瑰,写下字条:“你一个新的弟弟所献。”
       这时恰值丁玲的朋友王剑虹的父亲准备回湖南老家,就邀请丁玲一起回去,丁玲就离开了北平,回到湖南老家。胡也频闻讯后,向朋友借钱追到湖南。当他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丁玲面前时,丁玲被深深感动了,爱情之门豁然开启。
       丁玲和胡也频回到北平后,受到一些人的非议。丁玲一气之下,干脆于1925年秋和胡也频在香山同居。
       1928年年底,胡也频与丁玲同赴上海,他们与沈从文一起创办了红黑出版社,编辑出版文艺期刊《红黑》,但红黑出版社不久就倒闭了。为了还债,胡也频离开上海赴山东省立高中教书。一个多月后,忍受不了相思煎熬的丁玲也来到了济南。1930年11月8日,丁玲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胡小频。当时,胡也频在济南的激烈言论和行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不满。同年7月,胡也频和丁玲被迫离开济南,经青岛回到上海。当时,胡也频在外从事革命活动,丁玲在家照看婴儿。1931年2月7日,胡也频等左联五烈士在上海龙华遇难,时年28岁。
       不管后来走入丁玲生命中是怎样的男子,但在她的爱情世界中,胡也频有着最重要的位置。丁玲也说,她最纪念的是胡也频。
       冯雪峰:丁玲第一次爱过的男人
       丁玲第一次见到冯雪峰时,感觉非常失望,她本来认为一个在北大学日语的年轻人应该是很英俊潇洒的,而他看上去却像个乡下人。然而他们谈文学、谈时事,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
       1985年,丁玲回忆说:“对我来说,情况非常复杂。虽然我深深地爱着另一个人,但我同胡也频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彼此都有很深的感情依恋,如果我离开他,他就会自杀。我不能同我所爱的这个人生活在一起,于是对他说,虽然我们不能生活在一起,但我们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但丁玲心中并没有熄灭对冯雪峰的热恋。胡也频遇害后,冯雪峰来安慰丁玲,爱情重新燃起。
       对于自己和冯雪峰的感情,丁玲也从未掩饰过。1937年在与斯诺夫人的谈话中,她坦率地说:“我有了一次伟大的罗曼史:我从未同胡也频结婚,虽然我们住在一起,一个朋友的朋友来到我们家,他也是一个诗人。他长得很丑,甚至比胡也频还穷,但我认为这个人在文学方面特别有才能。在我的整个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爱过的人……”
       冯雪峰逝世后,丁玲在回忆录《魍魉世界》中,仍然表达出对冯雪峰的真诚情感。
       1986年2月7日是农历大年初一。清晨,丁玲在病榻上迎来她的最后一个春节,听着街上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她感叹地说了一句:“雪峰就是这个时候死的。”二十多天后,丁玲逝世。
       冯达:让丁玲后悔的一次婚姻
       胡也频牺牲后,史沫特莱采访丁玲,需要一个翻译,这个翻译就是26岁的冯达。冯达常去看望丁玲,陪伴着身心疲惫的丁玲。1931年11月,他们同居了,并一起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丁玲后来这样回忆冯达:“这是一个陌生人,我一点也不了解他,他用一种平稳的生活态度来帮助我。他没有热,也没有光,也不能吸引我……他常常来看我,讲一点他知道的国际国内新闻给我听,我也得到一点素材,就写进小说里去。他不妨碍我,看见我在写文章,他就走了。我肚子饿了,他就买一些菜、面包来,帮我做一顿简单的饭。慢慢生活下来,我能容忍这样一个人。后来,他就搬到我后楼亭子间。”
       不久,冯达调至中共江苏省委并负责《真话报》工作。丁玲也接受组织安排,参加《北斗》编辑工作。1933年5月14日,冯达出门时告诉丁玲:“12点钟要是我不回来你就赶紧离开。”5月14日上午11点半,丁玲从上海正风文学院回到家,冯达未归。她正要整理东西离家时,当时的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真话报》总编辑潘梓年来了。丁玲后来回忆说,“突然听到楼梯上响着杂乱的步履声,三个陌生人同时挤了进来。过了一会儿,冯达回来了。他一看见我和潘梓年,猛地一惊,然后就低下头。我心里想,难道是他出卖了我们?”
       在监狱中,冯达含着眼泪向丁玲赌咒发誓,说他没有出卖丁玲,丁玲相信了他,但性格刚烈的丁玲准备以死来抗争,请求冯达帮助她自杀。她把头颈伸进绳套,一脚踢翻了凳子,冯达实在看不下去,把已经失去知觉的丁玲救了下来。此后,她决然地离开冯达,从此再未见面。
       陈明:丁玲相濡以沫的伴侣
       丁玲最后的情感寄托人是陈明。
       延安文艺界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时,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文艺晚会,其中一个节目就是根据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改编的一个话剧。陈明在剧中是男一号,他英俊的扮相、娴熟的表演和抑扬顿挫的歌声赢来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坐在观众席中的丁玲在陈明身上看见了胡也频的影子。
       8月,中央军委委托中宣部组建“西北战地服务团”(简称西战团),任命丁玲为西战团主任,陈明为西战团的宣传股长。陈明脑子快、主意多,还很会做思想工作。丁玲越发喜欢这位年轻的宣传股长,而陈明对丁玲则是充满敬意。在西战团期间,丁玲和陈明开始相爱。
       陈明和丁玲之间的关系成了一些人谈论的话题。他们觉得,丁玲和陈明之间有两个鸿沟:资历和年龄。丁玲不在乎这些,但陈明的压力要大得多。许多人的好心规劝,搞得陈明心里很烦,于是他和剧团里的一名女演员闪电式地办了婚事。
       婚后,陈明很快感觉到自己是无法欺骗自己的感情的,他依然深深思念着丁玲。他和新婚的妻子去看望丁玲,丁玲强作笑颜祝这对新人幸福。刹那间,陈明忽然明白,自己做了件天大的蠢事。通情达理的妻子也觉察到了,她对陈明说:“我们俩人都做了一件错事,我们来改正它吧。”他们心平气和地办理了手续,结束了这短暂的婚姻。
       1942年2月,38岁的丁玲与25岁的陈明在有些人的嘲讽和挖苦声中正式结婚。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请客吃饭,两人手牵着手在延安的街头快乐地散步,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幸福。
       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弥留之际,向陈明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你再亲亲我!”而在这句话之后,丁玲说了一句:“你太苦了,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
       (摘自《名人传记》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