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财富]吉利:告别低价车
作者:葛 清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8年1月31日这天,李书福坐在吉利集团北京代表处的会客室里,脸上显露出万事缠身的辛苦和疲倦。他对记者反思自己多年来的造车之旅,突然语出惊人:吉利已经转型,将不再造低价车。
       李书福承认,造廉价车让吉利失去了造血功能,利润低,几乎不赚钱。
       在中国,吉利已成为廉价车的代名词,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安全性的质疑一直不断。随着国有大型汽车企业和国际汽车巨头降价介入中低档轿车领域,对吉利品牌毫无忠诚度的消费者转而开始购置洋品牌小轿车。到如今,吉利连“廉价车”的竞争力也丧失殆尽。
       “我们的产品没有尊严”
       从北美底特律车展回国,李书福便向外宣布,吉利未来出厂的新车都会安装上BMBS技术。光是这一项,吉利汽车的成本就上升了一万多元,当然售价也就水涨船高。李书福透露,2008年吉利计划发布的数款中档轿车,售价不再是几万元,而是10万元以上。
       但是这些并没有让吉利立即甩掉“廉价车”的帽子。
       “我们的产品没有尊严,售价总是比人家便宜,总是被人家低看一眼,这个局面最起码我接受不了。”李书福对记者说。
       在吉利10年廉价造车的过程中,李书福提出要像卖西瓜一样地卖汽车。虽然李书福的本意是让普通人对汽车不再感到高不可攀,但这个“西瓜”的比喻却让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安全性能始终将信将疑。有消费者甚至认为,吉利汽车可能连基本的碰撞试验都没有做。
       对此,李书福回应说:“不做碰撞试验,怎么知道这个车是安全的?谁说吉利车不做碰撞试验?他敢站出来说吗?”
       转型不易
       “自主品牌的汽车,不管是吉利车还是奇瑞车,卖价都比不过洋品牌。消费者对中国自己造的汽车品牌不认同,对自主品牌也不是很信任。”李书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吉利的竞争对手、同样走低价格路线、同样高举民族自主创新大旗介入汽车业的奇瑞汽车公司,在惨烈的竞争格局下,与吉利面临同样的处境。李书福的难题并不属于他一个人。
       在国有大型汽车企业和跨国汽车巨头双重夹击之下,李书福和尹同耀本能地做出了同样一个决定:放弃低端市场。
       李书福明确告诉记者,他绝不会借别人的人才和技术来求发展。“把全世界最好的人都放在一起,你说是不是这个企业就办好了呢?奔驰、宝马、通用、丰田、本田都请过来了,就搞好了吗?是搞不好的。要自立才能成长。”他始终不愿抛弃自主创新、民族品牌这面大旗。
       然而,李书福选择的这条道路将异常艰难。因为他面对的是国有大型汽车企业和跨国汽车巨头的强强联手。吉利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滚动发展,以抵抗巨头们联手组成的市场进攻,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吉利一直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而银行业对其支持又不够,这种情况下从低端往中低端转型,难度可想而知。
       李书福是一个典型的浙商,敢说敢干,也很努力。可是现实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很残酷。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