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纪事]“国字号第一考”背后
作者:丁先明 王 睿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2008年度的公务员报考人群中,出现了年薪20万的高收入白领
       30岁的丰芸在南京一家外企工作,她所在的外企属于世界500强企业,她去年的收入超过20万。但是她今年选择了考公务员。丰芸只是今年公务员报考大军中的一个。
       2007年11月14日,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截止。80多万名考生于12月9日走入考场。他们将竞争139个中央国家机关的8691个职位,其中13797人将走向公务员岗位。考试报名的第一天,由于网络报名人数过多,甚至造成系统瘫痪。
       58:1的录取比例,相对于高考2:1、考研4:1的考录比,公务员考试无疑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被称为“国字号第一考”。
       白领加入报考大军
       在朋友们看来,丰芸的工作惹人羡慕,她每月的税后收入超过1万,一年分两次发的年终奖有6万多,一个项目完成后能有数万元的项目奖,去年她的收入有23万。
       不过,20多万的年薪并没有令丰芸获得更多快乐。“一旦有项目做时,人整天忙个不停,根本顾不上家庭。连自己的小孩生病也照顾不了。”她很羡慕公务员相对充裕的休息时间。
       “其实外资企业也较为稳定。这些世界500强企业在招聘时很严,进来后管理较为宽松。而且,有8年相关行业的经验,都是其他大企业猎取的对象。每年都会有10个左右的猎头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上。不过,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我最向往的。公务员更稳定而且清闲。”丰芸说。
       在一项网络调查中,近一半的人认为公务员最吸引人的地方在稳定。“不要高薪要稳定的现象在这几年越来越明显。”南京一家培训学校的李校长说。据人事部统计,1996—2003年,我国辞退的公务员人数不足2万人。按照全国近500万公务员计算,公务员年辞退率约为0.05%,远远低于企业5%到15%的淘汰率。公务员不必担心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也不必担心企业效益下滑影响到他们的工资水平。
       公务员的多重吸引力
       已届退休年龄的黄平到现在还在后悔他当年的选择。黄平是一位军转干部,上世纪90年代从部队转业进入企业工作,后来企业效益滑坡,经过几轮改革依然不见好转。黄平现在已经进入当地政府“解困”行列,而与他同年转业进机关做公务员的战友们绝大多数过上了小康生活。“当时我是看企业工资比机关高才选择不做公务员,现在有些后悔了”,黄平说。
       自1989年至2003年,我国公务员的工资有过5次调整,年均增长率高于10%,2001年增幅更是达到24.6%,远高于绝大多数行业。2004年,北京、上海等地公务员系统实施被称为“3581工程”的“阳光工资”,即科级、处级、局级和部级人员的月工资分别为3000元、5000元、8000元、10000万元,使公务员工资收入至少达到社会中等水平。
       工资除外,由取暖费、消暑费、书报费、通勤费等构成的福利以及交通、住房、通讯等补贴也是公务员收入的一部分。在某杂志刊登的职业排名中,公务员被列为最具灰色收入的职业。
       “走到领导岗位后,一定的灰色收入也是系统内心照不宣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家机关公务员说。
       公务员吸引人的另一个方面还在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一名地方公路局的公务员得了白血病,单位考虑他负责带人在高速公路上画线,接触化学品,将他的病划定为职业病,医药费由单位报销。“幸好是个这样的单位,不然花销这么大,只好等死了。”家人说。
       而对于日前热议的带薪休假制度在现实中能否执行的问题,公务员系统却没有多少人关心。因为能否执行的担忧多分布在企业领域,公务员的带薪休假权利是能够得到严格保障的。
       “在父母看来,他们宁愿我做一个年收入不到10万的处长,也不希望我去做一年能挣20万的商人。”在交通部任职的一名处长如是说。公务员较高的社会地位也让其成为很多人眼中最理想的职业。
       政府和企业争夺人才?
       公务员热引发了人们的一种担心是,政府可能和企业争夺人才。湖北省行政学院崔光胜副教授撰文指出,择业者报考公务员热可能对长期的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因为政府部门的劳动并不能直接增加社会财富。蛋糕的做大一般是由企业、科研机构等市场主体来完成的,政府反而是社会蛋糕的消费者。
       公务员热造成的现实是人才向政府过度转移。崔光胜认为,政府不应该和市场争夺人才,尤其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社会上短缺的人才。他还认为,公务员热也反映了当前择业者创业精神和创业憧憬的消退,这不利于我们创新能力的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林泽炎曾统计,在发达国家,如美国80%的优秀人才集聚在企业,而我国只有30%左右的人才在企业。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彭兆琪副教授认为,目前的制度设计可能会导致公务员队伍多一个庸才、科研机构少一个专才的现象,造成人才配置的错位。“这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需要通过社会配套工程,一方面提高其他行业的吸引力,适度提高公务员的考核淘汰率,改变目前公务员稳定性和附加值过高的情况。”
       (摘自《新世纪周刊》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