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都市]“鱼翅捞饭”背后的危险
作者:曹俊杰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过去几年,随着内地经济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传统的炫耀财富的方式,鱼翅消费也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风靡开来。不少酒店为招徕顾客,还推出了价格更加平民的“鱼翅捞饭”、“鱼翅羹”。
       据统计,每年全球在鱼翅市场上交易的鲨鱼数量约在2600万条至7600万条之间。其中,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所占的比重超过一半以上。
       不过,一向对吃颇为自负的国人似乎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今年5月底,野生救援协会和中国社会调查所联合发表了一项对于中国公众鱼翅消费行为和鲨鱼保护认知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鱼翅被水银污染的程度高达70%,而且食用鱼翅正使全球鲨鱼种群遭遇灭顶之灾。根据报告,全球有110种鲨鱼正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一些鲨鱼的数量在过去50年内减少了80%。
       致命一刀
       在遥远的加勒比海或大西洋中,捕捞鲨鱼的渔船成群结队。然而,鱼舱中装满的,只是鲨鱼庞大身躯的一小部分——鳍,这只占鲨鱼身体的5%,也是作为奢侈品鱼翅的原料。
       渔民在捕捞上一条鲨鱼后,不论大小,都会在甲板上用电锯活生生地把鲨鱼的背鳍、两个胸鳍和一部分尾鳍割掉,然后将全身流血不止的鲨鱼扔回海中。因为船舱可没那么大的地方装鲨鱼肉——和鱼翅所能产生的高利润相比,鲨鱼肉经济价值实在不高。为节约成本,捕捞队通常在海上就地作业,新鲜的鱼翅被放进冷冻库,鲨鱼身体则直接抛回海洋。
       可惜,作为食物链顶端的鲨鱼并没有再生鳍的本领。“通常这样一刀,对鲨鱼来说是致命的。它们沉入深海中,无法游动、无法觅食,痛、饿、血流不止,最后带着满腹怨恨默默死去。”参与此次项目调查的调查员、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所的研究员王晓军如是说。
       一些种类的鲨鱼可存活60年,但它们只在生命后半期才进行繁衍。不过,捕捞鲨鱼的人可不管这些,成年鲨鱼逐渐捕捞殆尽后,幼鲨也会成为宰割的对象,就连怀孕的母鲨也难逃厄运。数据显示,专门以捕捞鲨鱼获取鱼翅为业的渔民在近20年间成倍增长。
       被搜集的鳍,渔民会以每公斤200元至700元人民币左右价格卖给鱼翅加工商。加工商再经过加工成干翅或湿翅等品种卖给酒店或个人,好品种的鱼翅售价约在每公斤6000元人民币,一只大鱼翅的售价可高达57000美元。而端上饭桌的一碗鱼翅羹,则卖到几百到上千元人民币不等。
       鸡肋“珍馐”
       鱼翅与燕窝、海参和鲍鱼合称为中国四大“美味”,素有“美容益寿”之誉。自明代以来,鱼翅就被列为御膳。至今,在国内餐饮业内,鱼翅的地位仍是难以撼动的,很多酒楼都把最大的鱼翅展示在大堂最醒目的地方,以作标榜。
       其实,早就有人质疑“鱼翅”的营养价值。在去年野生救援协会主办的国际鲨鱼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鱼类专家王存信教授就指出:“鱼翅和鱼冻、肉冻相似,营养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而蛋白,最多起到一点美容作用。但胶原蛋白,却是不容易被人所消化,即使吃下去,也得不到效果。它本身的营养只跟普通牛肉相似,甚至不及奶制品。至于吃鲨鱼软骨会抗癌的说法,也被认定为没有科学根据。
       “现在,吃鱼翅更多地成为人们展示身份、摆阔的一种方式。”专家称。调查显示:消费者消费鱼翅的心理动机主要是“为了显示个人的品位或身份”、“高档次的鱼翅能给个人的事业或健康带来帮助”。
       事实上,没有什么营养也罢了,更可怕的是,你花巨资买来的可能是一碗毒药。科学家对曼谷销售的鲨鱼鱼翅进行的两项随机检测毒性试验表明,鱼翅被水银污染的程度高达70%,含有可被人体吸收的水银比率已超出正常允许含量42倍。
       专家说,“水银会造成男性不育以及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对怀孕的女性来说,水银还能造成胎儿畸形。”
       (周海涛摘自《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