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朱元璋与阅江楼
作者:蒋元明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5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到六朝古都南京,朋友说,有一新景观不可不看。于是登上长江边的狮子山,但见一座巍峨壮观的仿古建筑立于山巅,名曰:阅江楼。好不气派!而且,一篇《阅江楼记》,更是洋洋洒洒,古风宏论,文辞斑斓,作者竟是明朝大儒。楼是新建的,记却是六百多年前写的,岂不怪哉?
       这阅江楼,说起来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遗愿”了。朱元璋平定天下,建都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觉得功高盖世,得搞一个纪念碑式的“形象工程”,传之后世。一座岳阳楼,一篇《岳阳楼记》,名传千古。这很让朱元璋动心,于是他打算建一座阅江楼,地址就选在狮子山上。他想,登斯楼也,望浩浩荡荡长江东逝水,阅古今,览万里,何其雄哉,何其伟哉!楼还没建,他就急着下诏举行作文大赛,让群臣都来学范仲淹写《阅江楼记》,他自己也带头挥毫。自学成才,老朱好歹也是个“四六句”作家了。最后经评比,他儿子的老师宋濂得了第一名。“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赐嘉名为阅江楼云”,这篇头名作品后来被选进了《古文观止》。
       然而,楼记写好了,朱元璋却一直在梦游,纸上谈楼,迟迟没有动工,直到他死去。明朝二百六十年,后代也没有人去实现他的这一遗愿。什么样原因?就一个钱字。朱元璋是穷人出身,要过饭,当过小和尚,知道民间疾苦,加上国家初定,百废待兴,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哪有多余的钱去搞什么“形象工程”?他执政三十余年,也没最后下这个决心。要说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也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国的税收都在他口袋里。秦始皇刚坐天下,不是在大修长城的同时,又建阿房宫吗?可见朱元璋这个皇帝还是明智的,要不,一个穷光蛋能开创几百年的基业?
       朱元璋想修楼而没有修,他都干什么啦?朱元璋没有游山玩水,而是起早贪黑忙政务,批阅奏章,建章立制,整顿文风,提倡写短文。他也没有享乐腐化,生活很简单,反对铺张浪费,严罚贪官污吏,铁腕手段,杀贪官数以万计。朱元璋打仗可以与唐太宗李世民齐名,治国也不在宋太祖赵匡胤之下。他没有为自己建起形象工程,树碑立传。可六百多年后,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就是那个写了《海瑞罢官》的先生,专门写了一部《朱元璋传》!
       今天南京人修建阅江楼,当然不是为了老朱的什么“遗愿”,犯得着吗?只不过是藉个名头大做文章,搞个新景点,招揽游客赚钱罢了,功过是非与老朱无干。至于现在一些人,为官一任,建楼一方,大兴土木,把官衙修得巍峨壮观,富丽堂皇,如宫殿一般。大搞形象工程,耗资动辄以亿计,图花钱痛快,那就不是在创业而是在败家了。
       “奚止阅江夫长江而已哉”。宋濂说得好,阅江楼上,岂止看到万里长江而已。建都金陵的六朝,不仅偏据一方,而且均属短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唯有后来的明朝,一统江山,历世二三百年。其中的缘由值得玩味。
       [邓卉卉荐自《大公报》2005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