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超级丹”是这样炼成的
作者:沈 楠

《人民文摘》 2006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是一个22岁的年轻人最近16年的故事,这是一个羽毛球少年追逐梦想的故事,这还是一个未竟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林丹。
       改变命运的抉择
       儿时的内敛、腼腆,加上细长的手指,这个生在闽西山区的小男孩被推向艺术的道路并非不可理解。不过,骨子里的灵动却与琴这种温雅的东西格格不入。
       在电子琴前老老实实地坐了没几天,他就感觉到了一种与生俱来的疏离。“我可真的是坐不住呀,屁股和耳朵都要磨出老茧了。”而对于同时闯入眼帘的羽毛球,他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近感。看到小伙伴打球,兴高采烈地大呼小叫,令他的手和心都按捺不住。
       尽管这个小男孩还无法从秉性的角度去解释其中的原由,但他却作出了一个也许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选择。
       “我不喜欢弹琴,就不会专心致志,不专心致志怎么会成功哪?我喜欢的是打羽毛球。”
       不懈的软磨硬泡终于令他得以跨出羽毛球生涯的第一步。“第一次走进球馆,拿起球拍的时候,我就再也不想离开它了。”
       林丹是幸运的,在他选择羽毛球的同时,羽毛球也选择了他。
       横空出世
       2000年世界青年锦标赛,林丹初试啼声,成为男团夺冠主力和男单第三,尽管风光被同样年轻的鲍春来盖过,但其步法之灵活、扣杀之犀利、落点之刁钻,特别是十足的霸气、清醒的头脑和突出的控制能力令许多行家预言,这员小将将来必成大器。
       自2003年9月起,他在六项大赛中拿下五项冠军和一项亚军,创造了世界羽坛男单项目的空前战绩,不仅令自己的世界排名从第60位蹿升至第一,而且赢得了“超级丹”的美誉。
       有人说,看林丹比赛是一种享受,因为他在场上总是激情迸发。精湛的球技、骄人的战绩、过人的胆魄、鲜明的个性,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这个少年的2004年将一马平川,而那顶奥运桂冠似乎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主人了。
       然而,人生如戏,如果一切按照预想的发展,那么这个人生虽然完美,却绝算不上精彩。
       雅典之痛
       雅典战役前,训练馆里很安静,没有人说话。
       出征前枯燥的训练令早已摩拳擦掌的林丹心痒难耐,就像一个勇敢的军人对冲锋陷阵有一种莫名的渴望。终于熬到出征雅典的前一晚,他对平生第一次奥运之旅作出了种种设想,其中也包括输球,但更多的是对胜利的向往。那样的胜利一个军礼显然是不够的,他还特意把一顶军帽收拾到自己的行李中,和球拍一起奔赴雅典。
       但是,他没有戴上军帽的机会,甚至没有一次行军礼的机会。计划中跨越一周的梦竟然在开始的地方便草草结束,短得连咀嚼都太仓促。
       一号男单第一轮输了,输给了印尼人苏西洛,而且是以一种他最无法忍受的方式:“如果我感觉自己打得很好,最后比赛却输了,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
       那一晚,他特别失落,睡着却无法入眠,眼泪不自觉地流淌,他几乎一刻也待不下去了:“我想让教练赶快把我弄回国,可这是不可能的。我只能留下来给队友加油。”但这令这个傲气的年轻人更加失落。
       而总教练李永波的话更像针一般扎在他的心上。林丹被淘汰其实不是什么大冷门,外界把他捧得太高了,他自己也有点儿飘,以为真的就是“超级丹”,自从汤姆斯杯以后,他在训练中的付出不像以前那么多,加上在益阳集训时脚部发炎,所以近几个月他的训练并不是很系统,而竞技场恰恰就是平时训练的一个检验。
       那一个星期,风光旖旎的雅典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炼狱,直到最后一天目睹陶菲克夺得奥运冠军,林丹终于可以回家了。
       三个月后出现在中国公开赛上的他仍然隐隐感觉到雅典之痛,不过,此时的他已经能够平静地谈论甚至咀嚼那个噩梦。
       王者归来
       三个月前那场刻骨铭心的失利此时看来反而是为这个弱冠少年创造了一个成长和蜕变的契机。“现在的我特别明白比赛是什么——连续的胜利也不代表以后就不会输球,因为输赢都是很正常的。奥运会的失败教会我用这样的平静心态看待比赛和人生。”
       但奥运之殇终究在林丹内心留下了一道伤疤,于是当他与奥运得意的印尼人陶菲克隔网相对的时候,他有了最好的医治伤疤的机会。
       一样少年得志,一样血气方刚,一样个性鲜明。一个折戟奥运赛场,一个却成功封王。
       “我知道林丹一直想战胜我,因为我是奥运冠军。”
       “他只不过多拿了几个公开赛冠军,但亚运会呢?奥运会呢?这些他都没拿过。上次在印尼我也赢过他了,找个机会再比一下。在我看来,林丹是有股霸气,但在技术上没有我细腻,因此击败他不难。”
       面对对手的“挑衅”,同样年轻气盛的林丹只是笑笑,说“我现在最想战胜的人就是陶菲克。”在冷静的言语背后,利剑已悄然出鞘。
       陶菲克说对了,林丹的技术确实不如他细腻,但他说错了最关键的,最终的胜利者并不是他。因为这位印尼小生忽略了一点——林丹已今非昔比。
       如今的“超级丹”更加深谙以己之长搏敌之短的道理,耐心地与技术细腻的对手大打拉吊,从多拍中寻觅战机,最终磨垮了赛前咄咄逼人的奥运冠军,不仅用成绩证明了谁是当今第一,而且为中国队五夺苏迪曼杯取下决定性的一分。
       从接受失败到不畏失败,“超级丹”被挫折锤打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在霸气之上增添的几分沉稳令这个羽坛男单一号在对手面前变得更加“可怕”,却让支持他的人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