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作家研究]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之画
作者:李桂芳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成就高。王维运用最自然凝练、最富特征的语言描写山水田园,点缀成一幅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文字代替绘画所用的线条色彩来展现具有诗意的画面,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统一。
       一、善于经营位置
       南朝谢赫《画之六法》云:“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日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而“经营位置”是“画之总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结构上就吸取了绘画技法的特点,善于把许多个别景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媛。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整首诗犹如从一个定点“柴门外”拍摄出来的照片,首联和颈联剪辑了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画。颔联和尾联再剪接诗人与裴迪两个隐士的特写镜头:柴门之外,倚仗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虚里孤炯,神态悠然,诗、画、音乐完美结合。
       又如《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首五言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渭水河畔的农村薄暮风光,是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诗一开头,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接着刻画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正迎候着归家的牧童。然后再描写麦田里的野鸡叫的正欢,桑林的桑叶已所剩无几。最后是农人家扛着锄头回家,边走边说,十分和睦,整个描绘有声有色。最后两句“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乡间这美丽的景象,令人十分向往,不禁令人怅然地吟起《式微》来。《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这种带有绘画特色的结构也体现在组诗的创作上,如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作者描绘了辋川二十景,大都清新自然,俨然入画。有的写诗人与来客泛舟到湖心亭饮酒赏荷:轻轻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临湖亭》);有的写独坐幽竹深处弹琴长啸: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还有的写柳浪之倒影:分行接绮树,倒影人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柳浪》);写宫槐之荫径,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宫槐陌》)等。这二十首绝句就这样组合成一幅辋川别墅图,让人爽心悦目。
       二、讲究虚实、远近、大小
       我国古代绘画非常讲究画面布局的虚实、大小、远近,疏密、浓淡等关系的处理,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成功地运用了这些技巧。《终南山》全篇以虚实结合、移步换形的手法,仅四十个字就描绘出偌大一座终南山的奇峰广脉、深壑云烟、景象变幻。请看: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首联从主峰太乙峰着笔,先用夸张手法勾画终南山的总轮廓,写远景,写终南山的高和远,写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颔联写近景,写烟云变灭,出神入化。颈联用“分野中峰变”写终南山从南到北的阔,而“阴晴众壑殊”则是以阳光的浓淡、有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形态。尾联撇开山写人,更反衬出山之崇峻。
       《终南山》写登山,写山的神奇、变化莫测;而《汉江临眺》则是写临水,写水的生气、浩渺苍茫。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以大泼墨手法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古楚之地和三湘之水连接,汉江人荆江与长江汇聚合流。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前句状滔滔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接着诗人的笔墨由远及近,绘出眼前的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两句以虚实相间的笔法形象地写出了人的动与静的错觉造成的美感: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翩翩起舞了。这首诗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宛如一幅色彩素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讲究色彩运用
       在色彩的运用上,王维采用多样化、整体化的色彩,逼真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中的形形色色,使景物跃然纸上。如《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溪明月下”,描写少女月下浣纱的情景,那青嫩的绿葵、银色的月光、透明的轻纱、清浅的白石滩水,构成了色泽清新纯净的心境。如《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诗人在勾勒景物的基础上着色,“红”、“绿”两个颜色的运用,给读者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着色之后再加一层渲染:深红或浅红的花瓣沾着隔夜的雨滴;雨后空气澄鲜,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更妙的是诗人着一“染”与“然”(燃)字,就夸张化的浓敷出草色绿之深,桃花红之艳,视觉感受极为强烈。诗人还讲究色调的对比与映衬,如《积雨辋川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水田之“绿”与飞白鹭之“白”,夏木之“青”与啭黄鹂之“黄”,对比极鲜明,再加上“漠漠”、“阴阴”两组叠字则益虚益深,具有了很浓的装饰画的味道。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还比较讲究光影的摄入与映衬,很多诗中都反复描摹了朝晖夕阴、月光云影和松林清泉日月光晕烘托之下的折光投影。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皓皓月光朗照下的森森松林、淙淙流泉、苍苍山石以及蓊蓊郁郁的树影,清流的折光组成一幅韵味幽远的山水画。又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刑桂州》)使人看到淡淡的斜晖投射在广阔的江面,汹涌的怒潮,仿佛使得天地也为之阴暗起来。类似的还有“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等。
       四、善于描写自然界的音响
       王维不仅工于诗画,而且擅长音乐,他不仅善于把音乐中的
       节奏运用到诗作中去,使其韵律悠扬;而且他的山水田园诗常常流淌着大自然的天籁之音:鸡鸣犬吠、暮鼓晨钟、莺歌燕语、猿啼蝉噪、落叶飞花、流泉风雨、弹琴鼓瑟……这样他的诗不仅具有构图美、色彩美,而且呈现出一种动态美。他既写惊心动魄的森林交响乐:“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送梓州李使君》),也弹奏如泣如诉的小夜曲:“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又如“月渡天河光转湿,鹊惊秋树叶频飞”(《秋思二首》)与“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用清新含蓄的笔调,写出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和音响,令人觉得每一句诗中的意象刹那间都活动了起来。
       不仅如此,王维对音节的快慢、声调的高低都有精心的讲究,表现音响的艺术手段更是多种多样。如《山居秋瞑》:“空山秋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其中颔联上句“月”是人声,“照”是去声,声调由低敛趋向高放,与月光逐渐铺洒林间的境况相合;下旬前四字全为齿音,末尾“流”是舌音,发音由细碎到圆转,令人想起泉流石上的潺潺之声。颈联则从听觉引出视觉,先写林中传来一阵阵笑语喧哗,再带出浣纱女子归来的情景,体现了宁静秋夜中的活泼生机。而“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则是声与色相映,一个“咽”字就惟妙惟肖的模拟出流泉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穿行的幽咽之声,又与上一句“深山何处钟”所写的隐隐钟声呼应,渲染了深山丛林的幽邃与僻静。其他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晓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待储光羲不至》),“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遇感化寺云兴上人山院》),“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高原》)等等,也都是借大自然的种种声息来衬托心境之恬静、淡泊。
       总之,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艺术成就很高,无论是雄奇壮阔的景象,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他都能敏锐的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挥洒自如,意境独到。正因为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所以最易把读者带入诗境,难怪当香菱向黛玉请求作诗的方法时,黛玉首先要她读的唐诗,不是李白、杜甫的作品,而是《王摩诘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