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语文教学要加强科学言语教育
作者:刘全卫

《文学教育》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现代公民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且还有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谈到:发展独立阅读能力。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阅读议论、理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思考作出判断。写议论文,能做到有理有据。能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由此可见,科学言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言语主要体现在科技性、应用性、论说性、阐释性等文体(以实用性科学性的说明文、应用文为主,兼顾议论文、记叙文)中,以传递信息、知识、观点为目的,运用抽象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客观、准确、真实地描述对象。语言要求逻辑性、概括性、确定性,思维要求严密性、规范性。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一起共同构成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言语的重要性
       1、个人的成长需要科学言语能力。一个善于思维的人,不仅要有形象思维,更要有很高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和言语行为是同一过程的两种形式。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必须凭借于言语活动的展开,必将体现于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提高,必将极大促进个体的生存能力、科研能力。培养科学言语能力,就是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2、科学言语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个体适应现代生活。生活中,与艺术语言相比,科学言语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重视交流的效率,语言表达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最简洁、准确、严密、快速的方式表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另外,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法律社会,而与经济规律、法律规则相适应的是要求人们之间交流的准确性、客观性。因此,概念确切、意义精当、表达明确的科学言语能力已成为现代人重要的言语基本素质。
       阅读是人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不能有效阅读的人往往缺乏必需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完成了基础教育的人,他们今后面对的是自学,不再像以前那样有老师的详细指导,要靠自己去安排学习,从各种学习资料去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样,阅读能力就成了自学的基础,有了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效地检索信息、理解文章、对资料进行思考和评估。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中,阅读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生存手段。
       3、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学生预示着一个高技能的未来劳动力。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主要工业化国家15岁学生进行三年一次的知识和技能调查,内容为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PISA提供的阅读样本都不是文学作品,均是实用性科技性文章,获取信息一般都是“惟一”答案。PISA阅读评价的重点是测试学生在为了个人应用而阅读、为了公共应用而阅读、为了工作而阅读和为了教育而阅读的情境下提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它考查学生是否有能力有效地分析、讨论、交流他们的思想;是否有能力终身学习等,其基本方面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生在PISA中的成绩都不错,芬兰学生的成绩最好。芬兰被连续评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这也从其学生的良好的阅读能力得到反映。PISA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5岁学生的阅读高分成绩预示着一个高技能的未来劳动力,有高平均分的国家将会有一个相当可观的经济和社会优势。参考PISA,我们会发现我们的阅读教育与国际通行的做法相差越来越远,这必然致使我国在国际竞争及可持续发展中处于劣势。
       4、理性思维,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性思维。国家的发展不仅是经济、技术、道德、人性的发展,更是理性思维的发展及其体现于制度建设、行为规范、社会生活上。农业社会领先世界的中国,之所以从近代开始落后于西方,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语言特点有密切关系。重形象、轻逻辑;重意念、轻理性;重文化蕴涵、轻浅白直露;重艺术言语及文体、轻科学言语及文体,重经验、权威、偶然,这几乎成了我们民族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而欧美发达国家则强调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及与之适应的语言、文体、规范、制度。研究西方社会之所以遥遥领先的原因,人们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懂得科学的思维和理性的开拓才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真谛。
       二、科学言语教学的困窘
       1、现在许多学生思考问题个人化、情绪化、随意化,缺乏理性思维的严密、逻辑、推理,思维显得肤浅、简陋、盲从。许多学生缺乏独立的自学能力、读写能力,理解能力较差,不能通过准确地理解词语、概念和严密的逻辑层次来把握社科及自然科学文章中的信息、观点,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许多学生没有接受速读及阅读的培训,阅读速度慢、质量差;许多学生不会写规范格式的应用文。写说明文和议论文时,不能正确把握文体特征及语言特点,不能清晰准确地解说事物说明事理,不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阐明思想。
       2、忽视科学言语教育是我国语文教育由来已久的问题。科学言语教育至今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在语文教学中取得应有的地位。本世纪以来关注人文性的课改更使科学言语教学雪上加霜。新课标主张人文性,混淆了文章阅读和文学欣赏的区别,忽视社会实用性科技性文章的阅读。语文教学始终强调语文教育的思想教化功能。有人甚至主张以文学教育取代语文教育。许多教师倾向于运用高水准的文学材料来培养学生的文学语言,对客观、抽象、准确、严密、逻辑较强的科学言语加以冷落。或者一味重视应试考试,教学围绕考卷试题转,唯考试分数至上。如此,科学的、理性的文章往往放置在一边,学生的科学言语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系统训练,科学素养得不到精心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实用性阅读能力低下。
       3、选文是语文教材的核心。目前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均加大了文学、文化作品的容量。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阅读部分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第一、二、五、六册占50%或以上;第三、四册占100%。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促进其人文素养的提高。但我们不应忽略科学言语的学习。教材中,以科学言语为主要特征的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却大量删减,选文内容也无法跟上时代步伐。而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都要求语文教材重视概念明确、意义精当、表述准确、富有时代性的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和记叙文。日本的国语教材就值得借鉴。日本的阅读教材只选取了说明性文章和以诗歌、童话、小说为主的文学性文章。《光村图书·小学国语》中说明性阅读文章就占整本教材的半壁江山。说明文的外延涉及人文、地理、自然、社会, 以平白、浅显的描述性口吻来叙述事物、事件,夹叙夹议。选文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人权、和平、环境、国际理解。文章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来吸引读者,让学生在一种亲切的氛围中既习得语言、知识、技能,又在思维、视野、观察力等方面的到启迪与发展。
       4、语文教师自身的科学言语能力不高也是导致学生科学言语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课程设置重视学生的艺术言语能力培养,具体体现于诸多文学类课程。对科学言语能力培养只零星散落在写作概论、形式逻辑课上,而且还只是以讲解少量几篇应用文、论说文敷衍了事。与科学言语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如阅读课、文章学课,许多高校都开设不了。这就使中文系的“文学味”极浓,师生自觉不自觉地排斥科学言语色彩较重的语体学习,善形象而拙抽象,喜情感性抒发而厌逻辑思维。因此,参加工作后,许多教师对喜欢的、发挥性强的艺术言语类课文就讲多讲透,对不喜欢的、难以发挥的科学言语类课文就作冷处理。如此,不仅教师的科学言语能力水平没有得到长进,还会连累学生的科学言语能力的发展。
       5、阅读教学严重脱离生活,脱离实际。PISA对阅读能力的界定与我们传统的阅读理念不同,它强调的是联系实际、独立思考、主动阅读、持续发展,关注的是那些有利于成为终身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未来生活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重点评价学生是否学会从外在世界取得信息、解决问题,并且将问题与课本里的基础知识相结合,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做的好处是: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将阅读上升到与生活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使阅读学习成为提高素养的桥梁。由此发现:我国的阅读教学严重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在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阅读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很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主动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和比较,因此我们感到学生的书卷气很浓,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往往闹笑话或不知所措。
       三、对科学言语教育忽视的解决对策
       1、在理念上要重视科学言语教育。言语教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是科学言语与艺术言语,二者的功能、效用不可互替,不可厚此薄彼。科学言语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现实世界,对这些言语的阅读理解,要采用逻辑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类、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准确客观地理解文本,把握、推断、思考、评价信息观点,不能随意解读。运用科学言语时要求客观、理性地表达观点、思想,阐明事物、事理,言语不能含糊、随意、模棱两可,推理必须严密,合乎逻辑,正确反映事物、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言语交际能力,使他们在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能阅读各种信息,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掌握生存的技能,同时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这不仅是现代信息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的迫切任务,也是个体生存发展对语文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2、在师资培训上加强科学言语教育。高师中文系的课程结构设置改革已刻不容缓,课程设置必须面向社会实践、个体生存发展,不应错误地视语文为“语言+文学”,任意扩大文学类课程的比例,应从基础语文教育实际出发,重视科学言语类语体色彩较浓的文章学、阅读学、应用写作学等课程的开发,重视逻辑学、速读速记等课程的教学,满足现代公民对掌握科学言语这种当代社会要求最高、最为规范的言语工具的要求。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言语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学生言语学习的榜样和指导者,教师的教学言语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语。要训练学生正确运用科学言语,提高学生运用科学言语的能力,在教授科学言语时,教师的言语要做到准确、简明、严密、富有逻辑性。教师要明白科学言语与艺术言语的区别、功能和效用,切不可以艺术言语代替科学言语。试图用文学言语学习去包办一切的言语学习是不切合实际的,相反只会使学生的言语能力结构畸形化,造成其总体言语能力水平的低下。语文教师要提高对科学言语的认识,重视科学言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言语水平,同时带动学生科学言语能力的提高。
       4、阅读教材要增加说明文的容量。对说明文教育的重视反映了语文教材对社会、时代变迁的关注。说明文教育已不仅仅停留于说明一座桥的构造原理,描述一座园林的内外结构,或用数字、证据、对比等说明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狭隘的说明文概念上。说明性文章要突破传统的说明文概念中单纯以数据、事例等来描述、说明事物的“说明文”文体,要赋予说明文以更宽泛的外延,文体应包含传统的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及记叙文,内容可涉及自然、社会、文化、环境、科学等多方面。启迪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小文;引发学生关注环境、关注人类的生死存亡、关注世界、宇宙类的文章;唤起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思考,对异文化、异民族的兴趣、思考,引发对国际、民族理解认识以及地球村、法律等知识均可作为说明文的内容。说明文教育应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考,渗透新教育理念的良田沃土。
       参考文献:
       1、《日本语文教育研究》 付宜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价--解读PISA》 王蕾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期
       3、《不能遗忘的科学言语》 欧阳芬 陈国安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6期
       4、《为学习而阅读--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阅读能力评价》 尹雨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5期
       刘全卫,男,河南省平顶山财贸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