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艺杂谈]从宣恩民俗和民间歌舞看楚辞对巴文化的影响
作者:阳卓军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楚辞”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战国时代南方楚地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它是在楚国民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并以“楚辞”这一特定形式出现的,但它并不等于楚歌,刘勰说:“不有屈原,岂有《离骚》?”其意有二:一是指屈原将楚歌吸收、改写、加工而为“楚辞”,二是指《离骚》是楚辞的代名词,同时也指伟大诗人屈原和后来其他作家用这种诗体写的一些诗。另外,还指把这些诗歌选辑而成的一部诗集《楚辞》,因此,“楚辞”具有三重含义。
       “楚辞”一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严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楚辞》由西汉刘向辑选,65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大约25篇。①《楚辞》是楚地原始的祭神歌舞的延续。世风民俗,信鬼好祀。其祀,必作歌鼓乐观舞以悦诸神,楚国的地方音乐对楚辞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楚辞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浓厚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②诗中有大量的楚地方言,如语气词“兮”“些”“只”等。
       其次,在形式上,打破四言格律,以五言为基础,句有动词,句式参差,随思想而变化。
       再次,诗中有比较浓厚的爱国爱家的感情。
       楚辞的艺术成就很高,尤其是屈原的作品,开创了我国抒情诗的先河,至今还是光辉的典范。
       首先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源头是人民的口头创作——神话,屈原发展了这一传统,加入了人的理想和感情,创造了新的神人合一的艺术形象。
       其次是比兴手法的运用。作者借香草美人以喻理想和美政,使比兴形象与思想内容合而为一。
       再次,是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抒情说理相结合,感情表达和环境描写融为一体,内心独白和主客问答相结合,语言上华丽与质朴交织,为后代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
       楚辞是楚文化的结晶,《离骚》是楚文化的代表。在古代,巴楚交往密切,文化互有影响,《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巴歌《下里》《巴人》在楚国非常流行,深受楚人喜爱。③
       但是巴人的历史却充满神奇色彩。关于巴人的祖先就有“太暤氏”(《山海经·海内经》)、“黄帝”(《华阳国志·巴志》)以及“禀君”(《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引《世本》)诸说。一般认为“禀君”说可信。“禀君”所处时代,大致是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从文献记载和甲骨卜辞看,巴人很早就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华阳国志·巴志》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又《竹书纪年》载:“(夏启)八年,帝使孟涂如巴莅讼”。《山海经·海内南经》云:“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商代卜辞中也多次出现“巴方”。关于周伐武王的史实中,巴也参与了伐纣。据《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钪、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春秋以后巴国在文献中频繁出现,并与中原诸国及楚国发生着关系。《左传·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载周王室大夫詹桓伯说:“武王克商……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说明巴此时还是一个强国,在周人眼里,能与楚、邓等国平起平坐。《左传·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巴子使韩服告于楚,请与邓为好。楚子使道朔将巴客以聘于邓。 邓南鄙鄾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庸,今湖北竹山)春秋时期,巴人的活动区域在鄂西一带,常与楚或联盟,或战争。随楚国的强盛,巴人也逐渐西移至川东一带,过着一种风餐露宿、游移不定的生活。战国中期为秦所灭。巴人也四散分裂,迁徙他乡。在以后的史书中,也屡有巴人忽隐忽现的遗绪。在现在的鄂西、湘西、川东、贵州都有巴人的后裔存在。
       由于巴国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疆界,没有一个稳定的中心,史书上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记载是语焉不祥,更多的是推测,是传说。因此巴国历史披上了各种各样的神话色彩。要揭开其朦胧的面纱、探究其奥秘,只有去找寻巴人的足迹--文化遗存,才能得其根底。
       从文献记载看,巴人事迹集中发生在鄂西以及峡江一带,在鄂西清江下游两岸峡江内外,也确实发现了一些文化内涵独特的遗存。这一类遗存从新石器末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末期,并沿长江向东延伸到了江汉平原的西部,向西到达川东。与巴人的活动路线基本相符,应该为巴人文化遗存。
       2006年5月,湖北省巴文化研究学会在恩施自治州成立,学会设在湖北民族学院,学者们普遍认为,现在的恩施应该是巴文化的中心之一,在州城的南面有巴公庙,下面的河流叫巴公溪,这些文化遗迹可以证明,远古巴人就活动在这一带。
       笔者想继续探讨巴楚文化的关系,想从现存的文化现象中去寻找远古的巴楚遗风,方法上采用了民间原生态文化现象分析法,从当下的民俗民间歌舞入手去寻找现代巴文化与古代楚文化的关系。之所以选宣恩为对象,有两点考虑:
       一、宣恩是离巴文化中心最近的县城,与州府相距45公里,它南与湘西的巴人联系密切,便于比较;二、本人生于斯长于斯,对这里的习俗民歌相当熟悉,并且曾经亲自参与其中,感受真切。
       本文想从民俗和民间歌舞两个方面来谈楚文化对巴文化的影响,或者说寻找巴文化中的楚文化因素。
       首先看宣恩目前的民间习俗。
       宣恩巴人鬼神观念浓厚。家家户户的中堂上供奉着“天地君(国)亲师”的牌位,逢年过节都要焚香鼎礼膜拜。过年时要祭奠的神灵更多,除了上述五类神之外,还要祭奠财神,水井神,火神,风神,土地神,三十,初一,十五,还要到亲人的坟墓前去烧纸焚香,尤其不能忘记祖坟。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月半节,每年的7月12,这个节日是最重要的,叫做“年小月半大,阎王要回家”,据说这一天是为了祭奠自己死去的祖宗的,这可能就是祭奠为帮助周王伐纣而献身的巴人祖先的。泛神论的观点在此很流行,这一带有很多的庙宇,火神庙,龙王庙,土地庙,雷公庙,关帝庙,河神庙,忠臣庙,观音堂……这些遗存的习俗与《楚辞》中《东皇太一》《云中君》《山鬼》《国殇》中所描写的神灵祭祀是何其相似!楚文化中的祭祀文化在这里仍以原生态的形式上演着,年年如此,家家如此。《楚辞》中的祭祀是为了娱神降神,求神赐福,这里的祭祀也是为了乞福消灾,怀念亲人,目的相同,方式一致。动物崇拜有四月初八的牛王节,土家人的白虎崇拜。
       其次来看看民间歌舞。
       先谈歌谣。宣恩民间歌谣,历史悠久,这里曾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这里的巴人爱歌舞,几乎到了无事不可歌的地步,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可以一歌了之,民歌的种类繁多:神歌,山歌,劳动歌,婚姻歌,儿歌,丧葬歌和节气歌等等,唱腔有地区和民族特点,高山多为高亢粗朴的高腔,低山多为婉转柔和的平腔,二高山两种唱腔兼而有之。
       (一)神歌
       宣恩神歌是山民消灾避难的祭祀歌。如反映姊妹成亲、繁衍人类的傩头爷爷和傩头娘娘的歌曲就别具一格,民族特色浓厚。
       洪水滔天
       七天七夜雨不住,洪水滔天似猛兽。 腊月瑞雪八尺厚,天下人民从头游。
       多少田土无人做,双方姊妹产血球。山下人民才起首,才得祖宗愿从头。
       和得公公多爱子,和得婆婆多贤孙。 和得妯娌多和顺,和得弟兄家不分。
       和得国正天星顺,和得官清民自安。 和得妻贤夫祸少,和得子孝父心宽。
       这是祭奠祖宗时唱的祭歌,这和《楚辞》中的祭祀歌形式一样,内容不同。比如土老师(相当于《楚辞》祭祀歌中的巫师)带领土家人跳祭祀土王的祭歌:
       嗬嗬也嗬,你看我们敬土王,来嗬,嗬嗬也嗬,土王公公啊土王婆,来嗬,
       嗬嗬也嗬,敬王摆手又唱歌,来嗬 ,嗬嗬也嗬,如今这样的久长久远,来嗬……④
       这里的语气词运用得更频繁,与《楚辞》中的“兮”字的出现频率相似,只是顺序不同。
       有意思的是,宣恩南面的湖南龙山县的苗民歌舞词《领魂辞》与《楚辞·九歌》中的《礼魂》中的歌词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其相似:
       《礼魂》: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领魂辞》:祭成啊费心好苦/招魂魄啊儿女就好/敲锣打鼓/手舞足蹈/宽心回去啊英雄得很/象春天开花秋天结果/长此下去/千年百岁都好。/⑤
       (二)盘歌
       宣恩各民族在生产劳动和喜庆、恋爱等活动中往往喜欢用歌来表达感情,最爱唱的是“盘歌”。如:土家族的“生产歌”、苗族的“迎客歌”、侗族的“三月三”和“九月九”赶乡会的恋爱歌。这在《天问》里可以找到影子,屈原在《天问》中运用推源史诗,赛诗盘歌,破谜猜题,入社考试,卜筮贞问以及问答体等民俗句法形式向天发问,这些形式在宣恩民歌中仍然保留着,如下文:
       开台歌
       歌师傅来听我明,我有一言问根本。歌圣他是哪一个?传授歌师几多人?
       哪个歌文写得好?哪个唱歌赛昭君? 哪个漂洋又过海?哪个唱歌走京城?
       你莫盘问唱歌人,山歌不必问根本。 孔丘行唱是歌圣,传教弟子八千人。
       颜回写歌十万本,西施唱歌赛昭君。 玉环唱歌飘过海,梨园歌声满京城。
       盘 歌
       歌先生来歌先生,水有源头木有根;山歌打从哪里起?莲蓬它从哪里生?
       歌师傅来听我明,水的源头木的根;山歌它从劳动起,莲蓬它从水里生。
       什么怀胎怀得高?什么怀胎半中腰?什么怀胎连杆打?什么怀胎棒棒敲?
       高粱怀胎怀得高,苞谷怀胎半中腰;黄豆怀胎连杆打,芝麻怀胎棒棒敲。
       
       土家族生产歌
       什么开花三月红?什么开花两条龙?
       桃树开花三月红,豇豆开花两条龙。
       什么开花朝下长?什么开花靠土中?
       茄子开花朝下长,花生开花靠土中。
       苗族迎客歌
       你是远方来的客,是旱路来呀水路来?
       水路我拿船来渡,旱路我用骄来接。
       我是远乡来的客,旱路也来水路也来;
       水路不要您船来渡,旱路不要用骄来接。
       侗族恋爱歌
       什么开花三月三?什么开花六月六?
       桃李花开三月三,莲蓬开花六月间;
       什么开花九月九?什么开花落雪天?
       菊花开花九月九,腊梅开花落雪天。⑥
       (三)劳动歌
       宣恩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薅草锣鼓”、“劳动号子”“山歌”“夯歌”等民歌。每当夏季农忙时,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农户转工打伙,互相帮助。一般是歌师三至四人,各执鼓、锣、钹、马锣等乐器,由鼓师扬歌打开台,接着就三人或四人轮流对唱,每人四句,鼓乐伴奏,一韵到底。唱法分为扬歌开歌头,请五方土地神和唱书道白及催劳动者努力干活等内容,到收工送神为止。这里,仍然有楚风祭祀神灵的影子,如对日神、火神、水神、木神、土地神的崇拜和歌颂,对收获的期望,巴楚一样,古今相同,只是巴人创造性地把歌舞拿来助兴,提高劳动效率,也体现了巴人是一个善歌的民族。
       1、扬歌开歌头
       鹞子翻身下天界,各位观众请拢来;东边一朵祥云开,西边二朵紫云开。
       祥云起来紫云开,红旗绕绕下田来;红旗插在田坎外,敲锣打鼓唱起来。
       我们唱歌把头排,要请二位歌仙来;张秀才与李秀才,恭请歌仙上寨台。
       众位已请上歌台,一个一首秩序排;大家做活展劲赛,不等人齐唱起来。
       2、恭请五方土地神
       一请东方甲乙木,木长深山成森林;林茂粮丰好前景,人若无木难生存。
       二请南方火丙丁,火高八尺起祥云;炊爨靠火来烹蒸,火的作用无穷尽。
       三请西方庚辛金,金银财宝到主门;人生开支全靠金,金的价值大得很。
       四请北方水癸壬,水的用途广又深;风调雨顺靠水分,人若离水活不成。
       中央来把土地请,土生万物养凡人;恭请土地显神圣,保佑东家好阳春。
       歌仙土地均已请,商量公等唱书文;锣钹歌师把路引,看在何方扎寨营。
       3、收工送神歌
       太阳现在快落坡,看到太阳过了河;天黑收工时正合,还要薅完一大坨。
       看到红日往西奔,商量要送土地神;花言巧语不欠论,薅完这块就转身。
       一送东方木德星,二送南方火德星;三送西方金德星,四送北方水德星。
       五送中央土德星,五位星君都起程;五位星君都显圣,保佑东家好收成。
       大家辛苦一天整,感谢各位众乡邻;只唱这句锣鼓停,我们一起转回程。
       4、伐木号子歌
       领:舒着开山子(斧头)嘛!合:哟嗬哟嗬嘿!
       领:上山来嘛!合:嗨呀嗬哟嗬嗨嗨!
       领:砍起大树嘛!合:哟嗬哟嗬嘿!嘿!
       领:做栋材嘛!合:嗨呀嗬哟嗬嗨嗨!
       哟嗬哟嗬嘿!嘿!
       嗨呀嗬哟嗬嗨嗨!⑦
       (四)情歌
       情歌是巴人用对歌的形式倾吐爱慕之情的歌谣,达到商定终身大事的目的,是做媒的凭证。这在楚辞的《湘君》《湘夫人》中有类似的对唱形式。如:
       小小茅屋出凤凰
       大坪大坝无好秧,大屋大楼无好郎,大户人家无好女,小小茅屋出凤凰。
       恋 情
       姐儿出嫁要离乡,剩我孤雁多悲伤;只因无钱纳聘礼,你我分手割断肠。
       (五)仪式歌
       它是巴人礼俗活动的歌谣,形式古老,内容广泛,语言生动,音韵和谐。⑧如:
       插花礼词(新婚夫妇成婚时的仪式)
       既插花来又披红,好比昔日赵子龙;讲此花来说此花,说起此花有根芽。
       南京请个张银匠,北京请个李匠人;两边匠人一起到,这朵金花打得成。
       一打大星配小星,二打南京对北京,三打桃园三结义,四打狮子配麒麟。
       五打五龙来捧圣,六打南海观世音,七打天上七姊妹,八打神仙过洞庭,
       九打王母娘送子,十打梭罗树一根。十样金花都打全,考中文武两状元,
       插在左边左丞相,插在右边状元郎。我陪新郎作个揖,代代儿孙穿朝衣。
       我陪新郎磕个头,代代儿孙中诸侯。新郎今日插花后,福禄寿禧满门庭。
       今日插花又披红,荣华富贵万万春。
       (六)哭嫁歌
       哭嫁是巴人独特的一道风景,是一种边哭边诉的歌,有单哭、对哭或多人和哭。内容有哭父母、叔伯、家公家婆、哥嫂、兄弟姐妹等十余项,哭唱夜以继日,歌宴盛况空前。
       哭媒人⑨
       哭声媒公与媒婆,一来一往操心多;千言万语是为我,其实各人想酒喝。
       千操心来万操心,媒人恩情讲不尽;帮我翻山又越岭,高坡踩成光坪坪。
       做媒之人无过错,只怪自己命运薄;该富该贵都在我,先贫后富有几多。
       百般事情都不错,怕的开头难结果;板栗开花结成球,可恨媒人想猪头。
       自古媒人多饿口,爱喝酒来爱吃肉;吃了人家一杯酒,就说人家样样有。
       吃了人家一杯茶,就说人家家业大;吃了人家一碗饭,就说人家有万贯。
       吃了人家一碗菜,就说最会把人待;吃了人家一碗肉,说他吃穿都不愁。
       把他说得千宗有,只差讲得口水流;树上猴子哄得走,好话讲了几箩斗。
       细布鞋子做得有,与人做事与人留;你的恩情讲不尽,事后慢慢来为情。
       这里的民歌自然亲切,语言明快,也象《楚辞》那样运用比兴手法,甚至还有夸张和排比。
       (七)儿歌与童谣
       亮火虫⑩
       亮火虫,亮火虫,艳艳红,上天去,雷打你,下地来,火烧你,快来快来我保你。
       阳 雀
       阳雀叫的规规阳,有钱不要娶后娘;前娘杀鸡留鸡腿,后娘杀鸡留鸡肠。
       其他还有闹洞房歌,修屋上梁歌,劝孝歌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最后,谈谈宣恩的民间舞蹈。
       宣恩的民间舞蹈形式多样,五十年代上北京参演还得过奖,主要有摆手舞、铜铃舞、绕棺舞、踩鼓舞、猴儿鼓、茶盘舞、地花灯舞、干龙船、草把龙、狮子舞、龙灯舞等十余种,大都与远古的祭祀神灵和鬼魂有关,与《楚辞》的《招魂》等篇目中描述的祭祀歌舞类似,这里重点介绍宣恩的绕棺舞。
       巴人死后,要举行一种祭祀升天仪式,这就是演变到现在的绕棺舞,死者出柩前一晚上,由道士“掌坛师”手执灯笼导行,其他道士执边鼓、大锣、头钹、二钹随后,孝子弓身紧跟,其他孝男孝女、亲朋好友也可参加。绕棺队形呈一路纵队,队形变换,有一条龙边环绕、套环绕、螺丝转顶、猫赶老鼠等。步伐为小八字步,有四回绕、四退绕、二回头、定点绕、左右退绕、首尾连环等,伴随乐器歌声,送亡魂归天。在绕棺第二轮时,“掌坛师”手执花盘,边舞边唱边散花,又名散花舞。其舞蹈特点是队形和舞步的变换,如果进与退的步伐不一致,即会绊脚摔跤。唱道:“散金花散银花,金花银花落孝家……”⑨
       从上述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恩施当下的巴文化中,生动鲜活地保存着古代楚文化宗教祭祀文化的很多因素,《楚辞》的创作特点在宣恩民间歌谣中仍然保留着很多共同的因素,但又有不少楚文化中所没有的内容,这是由于巴楚在地域上相近,有远古的文化交流基础,而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①《楚辞》郭竹平译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236页
       ②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
       ③《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④《宣恩县民族志》高恨非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60页
       ⑤《吉首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龙文玉《苗族的招魂风俗与屈原的招魂作品》
       ⑥《宣恩县民族志》高恨非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61-164页
       ⑦《宣恩县民族志》高恨非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65-167页
       ⑧《宣恩县民族志》高恨非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70-171页
       ⑨《宣恩县民族志》高恨非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71-172页
       ⑩《宣恩县民族志》高恨非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74-175页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阳卓军,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