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课文研析]试析《竞选州长》的情节结构
作者:樊兆阳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初二十世纪末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早期作品中触及到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佳作,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大胆有力地揭露了美国“民主政治”和“自由选举”的虚伪本质。
       《竞选州长》虽是小说,却没有一般小说所具备的故事情节、典型环境,人物性格及其相互关系也不是通过双方正面冲突来刻画,而是借助于大量的引文及“我”的心理反应表现出来。
       故事的开端写自信“声望还好”的“我”一投入竞选就很不愉快。因为竞选的对手是两个“对各式各样可耻的罪行都习以为常了”的无耻之徒,“我”不愿与他们“相提并论”,并引祖母回信,证实“我”正派,对手卑劣。故事的发展首先摘引报纸上的“新闻”《伪证罪》,污蔑“我”犯有“伪证罪”。“我”被“弄得神经错乱,不知所措”。又引翌日同一报纸的“新闻”《耐人寻味》,轻而易举地坐实了“我”犯的“罪”。其次,摘引《新闻报》上《敬请说明》一文,诬陷“我”犯有“盗窃罪”。然后又引报纸上《谣言被揭穿了》的一段话,说“我”犯了“盗尸罪”,指斥“我”诽谤“死人”。紧接着又引“新闻”《好一个体面的候选人》,对“我”进行第四次诬陷,加“我”以“酒疯子罪”,挑拨我和本党同仁的关系。在“我”“毫不感到苦恼”时,匿名信又接踵而至。笔者摘引两封匿名信,指控“我”“丧失人道”,诬栽“我”有“难言隐私”。在转述报纸说“我”犯有“贿赂罪”和“讹诈罪”之后,“新闻”《注意这个角色》集前六次诬陷、攻击之大成,公然唆使独立党员不要把选票投给“我”。“我”面对一大串晦气的头衔“深感羞辱”,准备“答复”,可诬人者得寸进尺,笔者又直述三则骇人听闻的“新闻”——烧死病人、谋杀叔父、搜刮弃婴。这三则“新闻”急速地把小说推倒高潮:九个不同肤色的小孩同时登台,“叫‘我’爸爸”。“我”已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我”够不上“所需的条件”,“满怀懊恼”地“提出了退出竞选的声明”。最后摘引声明信末的下款结束全文。
       全文由新闻消息及信件的摘引与“我”的心理活动、插说辩白的叙述交替组合而成。由先到后,新闻及信件所反映的犯罪情节越来越离奇严重,加给“我”的罪名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无法辩白。“我”参与竞选的心理也由“得意”而递降到“动摇”,直至退出竞选。整篇小说既没写竞选过程,也没写竞选活动,与“我”竞选的两个人物也没有直接出场跟“我”发生正面冲突。全部内容除“我”的简短心理反应和辩白外,几乎都是摘录新闻消息和信件。小说的情节结构,就有这些新闻消息和信件所组成。小说的冲突,也靠这些引文来推动。从而形成本文奇特的情节结构,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列宁说:“只要资本还有统治报刊的权力,这种自由就是一种欺骗。”马克·吐温为了揭露这种欺骗,别具匠心,摘录大量引文构成情节结构,独创出《竞选州长》这篇揭露美国“民主”和“自由”虚伪性的极为绝妙的“特别报道”。
       樊兆阳,山东省郓城县郓城镇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