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作家研究]王维山水诗动静相衬的和谐美
作者:王宝奇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动与静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绝对静止的景物是没有的。动与静的和谐统一,构成了自然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非常注意动静相衬,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作为艺术手段的动态性,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创造静的意境服务,从而造成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他的山水田园诗,在幽深冷寂的氛围和浓厚艳丽的色彩中,表现的是幽静的意境。先看他的一首《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满树盛开的桃花,带着晶莹闪亮的点点水珠,在春光明媚的早晨,更显得鲜红娇艳、芳汁欲滴。远处嫩叶青青的柳丛,在轻纱般薄薄的晨雾之中,恰似又多了几分浓绿。这两个特写镜头,表现出多么闲适而又恬静的诗意啊!这是写无声(静)。清晨,院里连个人影也没有。一宿山风吹落的满地花瓣,还未见家僮出来拾扫;山庄的主人,在融融的春光里,依旧梦意酣然,沉醉不醒。黄莺那清脆甜美的报春之声远远传来,不时打破这春山的宁静。这是写有声(动)。全诗用无声衬托出有声,用有声点缀无声,这就把一场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的清晨显得更幽静,而黄莺的叫声更加动听。短短四句诗,让读者得到一种心旷神怡荣辱皆忘的美的享受。
       山川景物中的幽静意境,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有着与众不同的景象。刘熙载《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王维描写山水田园,就善于运用这种手法,恰到好处的捕捉静谧之中的动景,甚至是一些很细微的动态,极力烘托大自然的幽静。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春桂之花的纷落来反衬溶在春夜之中的人物的闲静。然而不仅是人静,大自然的景物更静,以致连细小的桂花无声无息的谢落都给人以如此突出的感受。在这万物皆新的春天,山谷之夜,万籁皆寂,犹如空无一物的真空世界。那皎洁柔和的月光,竟然把山鸟吓得惶恐不安而惊叫,由此可见春涧中是何等的静谧。仅仅二十个字,就把这幽静的意境写绝了。其中之妙就在于着意去捕捉花落、月出、鸟鸣等—些春夜中仅有的短暂而细微的动态,将春涧静谧的实在感强烈地烘托了出来。
       王维善于写静境,但这种静绝不显得凝滞、呆板和枯燥。他总是用变换多样的手法,表现幽静在各种环境中的不同情调,使人真切地品味到这些幽静所特有的韵味和意趣。因此,他的许多诗同是写的幽静,但人们只觉得各有其味,而毫无重复和单调之感。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空山无人来写静,以只闻人语声而不见人来,进一步衬出空山之静;再加上一轮明月当空,月光透过森林又照在一片青苔上就更突现出静来。《辛夷坞》也写得很巧妙:“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种景也写得很新奇。涧户之寂,似乎连植物也能感受到。但树梢上芙蓉花又不甘寂寞,只好自开自落以取娱。人们可以听到花瓣落地的沙沙声。这种以动写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再看《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扬扫复平。”这里,作者的自我形象已完全净化,升华了彻底融化到具体的物象中去,仿佛只是自然原始本样的状态。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不着痕迹的微妙复归和还原,也是更高程度的“意”和“象”的融合和统一。
       王维美学追求的空灵风格不是一种死寂,而是一种体悟到自我心性和物象内核和谐圆满的空旷和超脱,因而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幽静但无孟浩然的兴意萧条的凄清,也无柳宗元式的寒气逼人的幽峭,而是幽静中显现盎然意趣以及生命光辉的宁静甜美和灵秀淡雅,有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蓬勃生机。那些天然神韵之美和灵动之美把我们带进了—个动静和谐甜美又似含有某种哲理意味的另一世界。
       王宝奇,陕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