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反思
作者:王秋红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为现代教育提供着多种技术支持。目前,多媒体已广泛介入到教育教学中来,那么多媒体的运用对语文教学到底有益还是有害呢?其实,这主要还是看其在教学中运用的“时”与“度”的问题。只要运用的时间恰当,运用的度恰好,对教学的帮助应是事半功倍的。多媒体也不过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只要教师摆正其位置,正确地认识和使用它,对教学应该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一、辅助导语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心理学指出: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喜好和关切的情绪,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因素;兴趣的激发,是指将一定的刺激因子作用于受激主体学生,通过激活大脑皮层产生对某一事物较强的思维倾向、思维兴奋,使当前兴趣由潜默状态转到露显状态、由较低较淡状态转到较高较浓状态。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思维迅速兴奋起来,从而激发起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因此,教师在导语设计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或介绍课文背景,或认识作者其人,或展示相关资料……将不仅会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内容的“铺垫”,更重要的还有学生情绪的“铺垫”和兴趣的“铺垫”。
       二、辅助情境的渲染,锻炼学生的思维
       多媒体自身固有创设情境的技术优势,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显示屏上和投影仪投影在幕布上的静态、动态的形象,并可根据需要配音配乐,以求得最佳情境功效,这种情境可称为“多媒体情境”。这些情境大都是一种视听背景,是指有利于对当前对象进行动作、观察、阅读、听闻和思维活动的人工设置并演绎的图像声音背景。这种“有利”主要表现为能减少或清除干扰、提高效率,提高身心舒适度等利益性效果。例如电影音乐大都是背景音乐,某些影片从头到尾都伴随着背景音乐。没有背景音乐,这部影片就大为逊色,观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背景音乐所起的重要作用。
       同样,这个原理和规律在多媒体教学中也一样适用。如在《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若配以星空的画面和舒缓的音乐,必能使学生潜意识地集中精神,排除干扰,进入联想想象的情境,充分打开思维的空间,徜徉于天上美丽的街市中,任思想驰骋,最终锻炼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形成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三、辅助练习的安排,增加课堂的容量
       练习是获取阅读知识和培养阅读技能的有效途径,是语文教师最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运用多媒体制作阅读练习并不复杂,操作起来也十分方便。而且它在设计目标和指导思想上与传统的做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把图像、声音、动画等引入阅读教学的课堂,就使之比传统的做法,更具有个性化的色彩,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如在制作《乡愁》的课件时,在学习赏析了第一首之后,“学以致用”部分可设计一组练习题,主要内容是思乡诗,由学生自己赏析。这就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中教师写一首讲一首的单调性,大幅度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对学生,除了可以训练迁移能力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综合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集科学性、思想性、技术性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摆正它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地运用,便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秋红,湖北襄樊市第二十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