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课文研析]《大堰河——我的保姆》解读
作者:于吉东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作。1933年春,身陷牢笼,失去自由的诗人透过阴冷监狱碗口大的窗户,看到天空飘落的雪花,想起了早已故去的保姆:“今天我见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自然界的无情风雪引起了诗人的特殊感受和沉思,唤醒了诗人对乳母的思念,使他的思绪飞回到幼年时代,并由此展开对乳母大堰河的追忆和悼念。
       就整首诗而言,诗歌采取的是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诗人直抒胸臆,偏重于整首诗内在的旋律和节奏,随着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诗歌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句子的长短,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意到笔随,真切深挚,淋漓尽致,扣人心扉,诗人只求把内容表达得鲜明生动,不追求含蓄蕴藉,富有余味,以致被批评有着言之过尽的艺术缺陷。把积蓄已久的内心情感,像江河决堤般地倾泄出来,直接的倾诉和呼号,是第一人称抒情方式的优势所在,直接倾诉的直率与真诚,往往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而且这种畅快、狂放的宣泄,有时的确难以用理性意识来控制。
       直接倾诉,真切深挚,淋漓尽致,感人至深,便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突出的特点。真挚的感情,要在饱含真情的事体上来直抒胸臆。二者一旦融汇成为一体,作品便真情满溢,震撼人心。诗歌饱含真情的事体有二,这便是大堰河的笑与哭。
       大堰河是诗人的保姆,身份卑微,她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艾青出生后,因为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迷信的父母便把他寄养在贫苦农妇大堰河的家里。大堰河“以养育我养育她的全家”,她是用她甘甜的乳汁和无尽的劳作换取微薄的报酬,但崇高无私的大堰河总是以深挚的母爱无微不至地抚育和照料着乳儿。接连八个“在……之后”的排句描写了大堰河穷困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诗人深情强调的是:“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平常细微的动作中,我们看到了一颗温存善良的母亲的心。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分离的时刻,慈爱的大堰河流下了依依难舍的泪水。诗人写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爱的纯情充溢在这对保姆和乳儿之间,深挚的母子情也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唤起普天下儿女对乳母的亲切怀想和忆念。
       流尽乳液之后的大堰河依然牵挂着乳儿,她来到乳儿的家里,“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劳动是那么粗重繁多,洗衣服、洗菜、做饭、烧火、晒粮、喂猪,但“她含着笑”愉快地做着。连用六个排比句式,像一组特写镜头,真切而又形象地描述了大堰河怎样“含着笑”,进行繁杂而艰苦的劳作。只要能和乳儿在一起,“深爱着她的乳儿”的大堰河再苦再累也毫不在乎。“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大堰河美丽的梦境,恰是一位对乳儿倾注了全部感情的母亲的希冀。
       大堰河“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她因乳儿而笑,因乳儿而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沐浴着春天阳光般母爱的乳儿,长大后同样在“心的最深处”“深深的爱她”,诗人说《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他把对大堰河的怀念、感激、赞美凝结成一首赞美诗。这是诗人写给乳母的赞歌,也是呈献给人类生命养育者的赞美诗。诗人在诗歌的结末这样写道:“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歌表达的正是赤子这种炽烈的情意。
       于吉东,江苏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沛县分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