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古典诗歌的审美教育
作者:张金朔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现代心理学认为,让孩子从小背诵一些古诗,不仅能促进他们智力和语言的发展,而且能陶冶他们的情操。语文课本中的古诗,以其健康的思想,凝练的词句,优美的韵律,深远的意境,成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形象思维训练、尤其是审美训练的极好素材,因此要尽量让孩子背诵更多的古典诗词是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赏心悦目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罗丹说:“你不要忘了我最喜欢的一句箴言:‘自然总是美的’”。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川风物,体现了一种优雅和谐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是一种通过感官便能直接感受并领略到的美感:听觉感受到早莺鸣叫、新燕呢喃;视觉感受到乱花、浅草、绿杨、白堤;甚至嗅觉都能感受到早春温暖的气息。对读者来说,这种审美感受始终伴随并增添着赏心悦目的美感。
       二、荡气回肠的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它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社会美首先表现在那些作为革命实践主体的先进人物身上,因为人物形象的美是社会美的集中体现。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表现出一种崇高向上的阳刚之美,读后令人荡气回肠扼腕击节。
       社会美作为生活形象,包括人物、事件、场景等等,而所谓“事件”、“场景”也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美与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作品主人公或作者)有着崇高的理想,在理想中集中地反映了真和善,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的利益。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很多,而在一切美好事物中的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那些推动历史前进的富有创造力量的人物形象。高尔基说:“美化人、赞美人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提高人的自尊心,有助于发展人对于自己的创造力的信心。此外,赞美人是因为一切美好的有社会价值的东西,都是由人的力量、人的意志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时代人的美,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美的基本内容。
       三、巧夺天工的艺术美
       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它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征。从本质看,艺术美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当人们面对艺术美而发出惊叹之时,其主要原因在于艺术形象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智慧和才能。
       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作者以凝练的语言,通过一幅秋郊夕照图的描绘,准确而委婉的刻画出旅人漂泊的心境。前三句用九个并列的实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的烘托出旅人的哀愁。这首词语言音节和谐,画面色彩鲜明,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
       如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自然重音落在“蓑笠翁”、“独钓”上,突出老渔翁形象和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再以陆游的《示儿》为例,这首诗感情含蓄深沉,第一句降调表达出诗人的复杂心境;第二句,应用升调倾吐悲愤心情;第三句语势微扬,表达豪迈气概;第四句,语调深沉,诚挚表达出诗人临终前的全部感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情感基础和有力手段。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高尚道德行为的荣誉感和对卑鄙行为的羞耻心。在这里,人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的形成是完全一致的。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会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席勒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教师若能巧妙地将审美教育融会于德育和智育之中,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金朔,河北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