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课文研析]《孔雀东南飞》中兰芝形象探析
作者:孙静华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千百年来,人们对刘兰芝的不幸遭遇无不表示深切同情,她一直是古典文学中被讴歌的妇女形象之一。但是站在今人的角度,再来品味长诗,笔者认为刘兰芝是诗中最值得探讨的人物,她并不是那样完美无缺,在她身上也暴露出了些许不足,让人感到遗憾。
       一、任性,使她失去了婆婆的欢心
       历来人们对刘兰芝的评价都是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知书达理、纯洁大方。刘兰芝如此美好,又为什么不能讨得婆婆的喜欢?焦母反而把兰芝看作眼中钉,百般挑剔。焦母作为母亲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生活幸福吗?从兰芝嫁到焦家时“受母钱帛多”,可以看出,起初焦母对刘兰芝还是十分看重的,她不惜花费重彩迎娶儿媳。但后来焦母为什么对兰芝“失恩义”、“久怀忿”以至于“遣去慎莫留”?笔者认为焦母固然蛮横专制,难以伺候,但刘兰芝本身也有做得欠妥之处。在焦母眼里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兰芝自称“不堪母驱使”,由此看来,刘兰芝确实比较任性,不顾长辈的感受,自作主张。此外,她的任性还体现在回娘家一事,她居然不顾当时的风俗习惯,不通知娘家人来接,说走就走,不仅让焦家难堪,也使自己“进退无颜仪”,这更足以说明刘兰芝不是很守“规矩”,任性是她的致命伤。作为晚辈的她对长辈没能做到尊重、谦让、宽容。
       二、不善沟通,导致与婆婆关系疏远
       长诗没有写刘兰芝与焦母之间的正面冲突,但她们间的矛盾却是极其深重。我们知道长辈和晚辈之间存在代沟,这是事实,也是很正常的,但当出现矛盾的时候,作为晚辈应多为长辈着想,努力化解矛盾,善于包容,不使长辈伤心。身为儿媳的兰芝又是如何对待婆媳间矛盾的呢?长诗开头刘兰芝自述的一段话中交代:焦仲卿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兰芝常常是“贱妾留空房”,她与丈夫“相见常同稀”。由此可见,她只得与婆婆朝夕相处,这样难免有一些“摩擦”,而这些“摩擦”往往是双方造成的,但诗中丝毫没有提及兰芝主动与婆婆交换意见,或向婆婆认错、道歉。相反当仲卿回来之后,她就把婆婆的不是一股脑儿地向他诉说,什么“大人故嫌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并且要求仲卿“及时相遣归”。
       如果她平时能与婆婆经常保持沟通,能对老人多一分宽容与忍让,那么,她们心中的芥蒂也就不复存在了。
       三、提出遣归,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长诗原本没有序。那是后人所加,序言称刘兰芝是“为仲卿母所遣”,其实是没有依据的,这是作序者自认为的。从长诗开头刘兰芝向焦仲卿诉说的一段可以看到,刘兰芝在焦家感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焦母并没有赶她走,是她主动向焦仲卿提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媳妇在婆家闹了矛盾,一受气就往娘家跑,这是最要不得的。跑回娘家的结果会怎样?要么使矛盾更加激化,要么以此威吓婆家人,从此不敢再对自己动怒。刘兰芝主动提出回娘家,仲卿没有对她好言相劝,反而直截了当地去责备母亲,此时焦母如何忍受得了,结果惹怒了母亲,焦母便顺水推舟,干脆说“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刘兰芝自己要逃离焦家,她怎么还有脸面再回来呢?如果刘兰芝不提出遣归,而是通过丈夫委婉地去了解婆婆为什么对自己持这样不良的态度,以便日后努力改变婆婆对自己的看法,那悲惨的一幕就不会发生了。
       孙静华,女,江苏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