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反思者]语文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作者:田绍春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教师素质是当前教育配套改革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一个要素之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步伐,是摆在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语文新课标和新课程,对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于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摆在了语文教师的面前:我们教师的文学素养真的能够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
       面对语文教学的现状,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就是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有待提高。首先,许多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已经失去了关心文学发展、文学现象的兴趣,仅仅依靠做学生时所学的文学理论,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更新、改变。在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个人爱好,语文教师一般不会主动阅读文学名著。其次,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时,习惯于现成的结论,一切以教参为依据,不愿去认真品味文学语言。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才能发挥文学教育应有的功用。文学教育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因为文学是滋养人类心田的甘霖,是阳光,有文学熏陶的人生往往更丰富多彩。文学使我们看到了社会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的另一种真实,使我们看清了我们的生存本质。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理性的深刻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而美是更贴近我们生存本质的一种激动人心的本质,它更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理想,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给人生注入活力、色彩与动力。
       李泽厚先生说过:“文学的最高价值、文学的永恒性源泉在于它可以帮助人类心灵进行美好的历史性积淀。就是说,成功的文学作品,它总是在人类心灵中注入新的美好的东西。这可能看不见,不是像科学那样可以测量、计算,但它确实存在着。”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给学生情感与灵魂造成的震荡可能是终身的,也可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余光中的一首《乡愁》短短的几行文字,几个画面积淀了作者的全部人生经验与情感体验,解读作品本身就是解读余光中的人生经历与人生况味,它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一篇《孔雀东南飞》展现的爱情悲剧可以让学生深刻地发现我们自身隐藏着的悲悯情怀与至善!在文学作品中审视自己的灵魂,发现自身的美德,这就是文学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任何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共同点乃是对现实社会、现实人生的批判与超越,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足。无论是古希腊悲剧还是中国文学滥觞的“风骚”,无不以批判性获得其最灿烂耀眼的那轮光辉。因为批判使生命获得尊严,批判为追求开辟了新的道路,批判正是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也是文人存在的一种理由,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这就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所以恒久动人的原因之一。而超越性则是文学的第二个根本特性,司汤达曾说过:“一切伟大作家都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这就清楚而深刻地告诉我们,人类的生存之路最终要由理想之光来照亮,瑞典化学家伯恩哈德·诺贝尔在其设立诺贝尔奖金的遗嘱中都提出文学奖必须授予“写出有理想倾向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在我们今天这个过度物化以致于使人癫狂的时代里,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给学生们一盏理想的明灯,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抵御眼前太多的诱惑,帮助他们寻找到真正的幸福之路。
       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直接关系到他(她)的教育目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精神素质与灵魂的走向。语文教师要提高文学素养,还得听从鲁迅教导的“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除了文学理论,经典名著外,还应该读精的、新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
       田绍春,男,中学教师,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