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作者:徐灵俏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涉及知识、思维、性格、人文精神、组织才干等多方面,是智慧的反映。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位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新教材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专门编排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这些,不仅仅是提法,教材编排的改变,更体现了观念的创新,突出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所以,培养学生清楚、准确地运用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任务。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笔者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口语能力的调查。结果发现50%的学生普通话准确,能大方自然地面对大家进行交际,表现得十分自信。20%的学生表现尚可,30%的学生出现脸红、低头、捂嘴、等动作,姿态不够自然,举止欠大方,眼睛不是看着说话的对象,有点游离、闪躲,语言面貌和表达能力都有待加强。那么,应该如何来改变这一现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要立足课堂,从生活入手,运用恰当的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立足课堂,全方位训练。
       (一)活用教材,挖掘交际话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阵地。在课标教材中,每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有趣的游戏》、《我们的画》、《我该怎么办》等等,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儿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但这些都是在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上进行的,训练面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1、从课文的对话入手。
       低年级课文生动有趣、语言优美,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出现,笔者认为让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如《月亮的心愿》一课中,妈妈和珍珍的对话较多:
       珍珍,早点儿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还要去郊游呢。
       妈妈,我不想去了。
       明天还是和大家一起去玩玩吧!
       可是,医生说你的病还没好呢!
       这些都是很具生活化的语言,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的过程,其实就是练习口语对话的过程。
       2、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
       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办法。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很大的开放度,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拓展,会生发出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
       如《两只小狮子》一课中狮子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学到这里,我让孩子们想象:“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说呢?”
       生1:“妈妈,我懂了,以后我一定会苦练本领,成为一只真正的狮子!”
       生2:“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偷懒了,我会向哥哥、姐姐们学习,练习滚、扑、撕、咬,不信?你等着瞧!”
       生3:“妈妈,你说得对,我不应该天天玩,要多学生活的本领,成为真正的狮子!
       (二)加强双向互动,培养语言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才能让学生有听有说,有评有议,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1、生生互动:这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运作方法是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
       2、师生互动:指教师要转换角色,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交际网,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3、群体互动: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全班式的集体讨论,甚至包括走出课堂与人们交流。这种方式,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接触的人更多,探究的问题更深入,效果会更明显。
       (三)根据年龄特点,多做示范指导。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掌握的词汇不多,口语表达有困难,有时不知道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说啥,想到哪儿说哪儿。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做好示范。
       1、指导观察。
       如在指导看图写话《我该怎么办?》时,我将写话与说话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再抓重点细致地观察我和叔叔的表情,想想:我该怎么办?该不该把门打开呢?然后互相交流自己的办法。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有序可循,说、写起来容易多了。
       2、以问助答。
       低年级学生说的时候,往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简单。比如放完五一长假以后,我让学生说说五一长假怎样度过的,学生只说出去旅游了,很好玩之类的话。为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帮助学生丰富说话内容。你和谁一起去了什么地方?那个地方有哪些景物?你最难忘的是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样学生说的内容就丰富多了。
       3、提供句式。
       在观察公园里的景色时,我提供了这样的句式:这里的景色太美了!______________;在观察同学们活动课的表现时,我提供了这样的句式:同学们玩得真开心,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在过完六一后,我提供的句式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多么难忘啊!这样一句一句连起来成为一段话,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说起来才会兴趣盎然。
       4、激发想象。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在理解了寓意后,引导学生想象: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他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学生说话的兴致很高,描写得也很细致。
       二、关注生活,创设多种交际机会。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主要源泉,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课程标准》提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低年级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生活实际沟通,学生才会不觉其难,而觉其趣,更觉其需。
       (一)捕捉生活素材。
       口语交际的生活素材很多,如可以捕捉家庭生活的素材:《我最喜爱的动画片》、《我的爸爸妈妈》;捕捉学校生活的素材:《快乐的六一》、《老鹰捉小鸡游戏》;捕捉社会生活素材:《家乡在我心中》、《乱扔垃圾的危害》;捕捉自然风光的素材:《找春天》、《秋天的画》等,学生都很喜欢。
       (二)再现生活情境。
       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的一时、一事、一物……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有话可说。如在上《打电话》一课时,笔者设置了这样几个情节:
       情境一:星期五下午,我代表学校参加县乒乓球比赛去了,不知道今天的作业是什么……
       情境二:放学了,我才发现坐公交车的钱丢了,我回不了家……
       情境三:我感冒发烧,在医院里打吊针,爸爸、妈妈上班去了,还没来得及向老师请假……
       情境四:今天下午,学校要举行庆六一文娱演出,我忘记带演出服装……
       (三)回归生活空间。
       在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成立小剧社搞课本剧表演;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当校园广播员、电视小记者等。这些“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
       三、多元评价,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因此,笔者认为评价观点要多元化。既有听说又有交往,既要关注语言因素也要关注非语言因素。这样才能全面完成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任务,增强学生的交际动力。评价目标定位要恰当,在评价中多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
       口语交际课是一种新课型,牵涉到许多认识、技能及操作上的问题,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徐灵俏,教师,现居浙江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