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论语文课的“语文味”
作者:魏宏穆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发生着重大的变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新课程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不断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也扩大了所有教师的视野,让我们在当好一个老师的同时,也成了一名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吹拂下,语文课堂呈现出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繁荣景象,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异彩纷呈。但是,审视今天的语文教学,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进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
       且看下面的例子,某君在上《万紫千红的花》一文时,他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玫瑰问学生这是什么颜色,学生答曰红色;又问玫瑰花还有什么颜色,学生回答了很多;“那么,玫瑰花为什么有这么多颜色呢?要了解这一奥秘,今天我们来学习《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接着,他就花色形成、变化的原因以及花色与昆虫的关系等知识,有讲解、有提问、有实验,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没有一个不知道的。最后,他还开展竞赛活动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学生回答踊跃。这样的一堂课,可能有人会说很精彩、很成功;可是,仔细一琢磨,就不对劲,没有“语文味儿”。
       什么是“语文味儿”?为什么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这些都是由语文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所谓人文性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康人格”。还认为,语文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应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一堂好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具有语文美感。情感本是美感的重要因素,教出了情感的语文课也就是有美感的语文课。但是,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是丰富多彩的。首先,语文课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与文化美。其次,语文课堂上要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
       2、重视语感培养。语文课应教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这三者之中,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为最基础最核心。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而不是靠分析出来的。因此,语文课上要书声琅琅,书声琅琅本身就是“语文味儿”的重要体现。
       3、积淀民族文化。一堂语文课,如果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味,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具有“语文味儿”。民族文化还是一条渊远流长奔腾不息的河流,一代一代的人们汇入自己时代的文化小溪,才有后来的波澜壮阔的民族文化景观。换言之,“积淀民族文化”也包括积淀当代民族文化。
       4、丰富生存智慧。语文是交际工具,是让人学会交往的学科,是让人学会生存的学科,是让人学会合作、学会对话的学科,简单的说,是让人学会做人的主要学科。因此,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
       5、提升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把中国人的人生境界划分为从高到底的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就是像原始人那样凭本能做事;所谓功利境界,即主观为自己,同时又可能客观为他人;所谓道德境界,即“正其义不谋其利”,即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所谓天地境界,即为整个宇宙的利益而做事。语文教学就是要使人身上的魔鬼属性越来越少,天使属性越来越多。
       再好的剧本,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也会变得干瘪无味,毫无创造;而优秀演员哪怕是你给他一个菜谱,他也能念得催人泪下。二者的区别是综合素质的区别。要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使语文课具有语文味,最重要的是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1、热爱语文,纯洁语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地使用语言,为纯洁祖国语言而不懈努力。语言文字是深厚文化的积淀,对待祖国语言文字就像教徒那样虔诚。潜心学习,勤奋读书,独立思考,养成研究探讨语言文字的习惯,久而久之,分析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会明显提高,对文章的把握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说到基本功,我的体会是语文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第一素材,语文教师的读和说要让学生听得入耳,入情,入心,这是课堂“迷住”学生的第一要素。语文教师的听和写也应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另外,语文教师应该是生动,有情趣的人,他的语言是有个性,有思想,幽默、风趣、机智的。
       2、关注生活,珍爱生命。生活是“源头活水”。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并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习惯,并要让学生不但认真阅读课文,而且更应习惯于课外博览,并把这种“阅读”化为人生的一道风景;要让学生不但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而且更习惯于写信、写日记、写随笔,不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此外,日常生活中,从打电话到会客人,从听广播到看电视,从同学争辩到家庭讨论……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运用。阅读理解的能力,一方面来自阅读经验,另一方面主要是生活的阅历。写作也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的智慧来自对自我的认识。先哲也说,认识你自己!而认识自己主要来自生活的独特体验。一个不热爱生活,不珍爱生命,没有理想,缺乏浪漫情怀、人文精神的教师,在艺术上是很难企及高境界的。“哑巴”语文,学了语文学生没有了“斯文”、“儒雅”,不能改善人的生活品质,这是语文教育的没落。
       3、形成风格,独立思考。作为语文教师要不倦学习,拓展知识,刻苦磨砺,提高素质。不仅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并把它运用于自己的教育工作之中,不断开发、巩固,提高创新教学的能力,完善创新思维能力,优化创新个性和创新品格,积累、升华创新教学的经验;而且还要研究当代社会主义教育的新问题,创造性地丰富当前素质教育的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形成独特的创新教学风格。同时,语文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就生活在语文之中。而所谓语文素养,谈到底,就是人的一种智慧。由此可以说,语文教育就是言语智慧的教育。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思想应该具有独立性。不盲从权威,不轻信教条,不追逐流俗,博览群书以增学养,深入思考,以成己见,深潜人生以传达体验,独辟蹊径以立风范。没有思想的教师,他的课必然是苍白,没有个性、诗意的。而面对语文教育理念多,教改多,教法层出不穷的时代,更应该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至于迷失自我,迷失语文教育的主旨。反思与批判是主体精神的重要特征。
       总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语文教师要注重对新的教学思想的理解和内化,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教学语文,研究语文。让我们的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乐学语文,学会语文。让我们的语文课上有朗朗的读书声,让语文课有浓浓的语文味道,让学习成为我们师生的生活,让我们宝贵的生命因语文而精彩。最后,我想引用李海林老师的话作为结束语:语文,我究竟该如何描述你在我心中的模样!你从远处向我走来,似乎到了我触手可及的地方,你又倏忽一下,与我擦肩而过,从我的眼前走向更远的地方。诗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魏宏穆,浙江象山县石浦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