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语文课堂中后进生的潜力挖掘
作者:赵淑萍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镜头一——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老师连叫三个学生都不能准确读下来:有念错字的,屠、缀不认识;有停顿错误的,读破了句子;有挤牙膏式的一字一顿全无标点,毫无感情可言。
       镜头二——教师正在分析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认真听讲的同学就在书中找关键句,并试着自己归纳要点。课堂气氛凝重,学生正积极思考。这其中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有几个同学两眼直勾勾的盯着前面发呆,有的同学拿一块橡皮、一枝铅笔玩得不亦乐乎,乒乓直响,完全置身世外,早就忘了是在上课。
       镜头三:老师正在订正试卷,好多同学已经用红笔改错了,教师巡视,发现有几个同学不仅没改,而且根本不知道怎么改,试卷上仍然一片空白。这些同学反应迟缓,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老师要照顾大多数的同学的进度,不能为了几个同学而让好学生吃不饱。于是日积月累差距逐渐加大。上课学生像听天书一样,学生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于是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了:打架,斗殴。大好的青春时光白白浪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刚开始教这样的学生,我也曾经发过牢骚,老师花费很多时间,但学生不出成绩。我甚至想放弃这些学生,从初一年级另起炉灶,接一个新班。但静下心来一想逃避不是办法,要解决问题还得想对策。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幼稚与成熟,热情与冷漠,冲动与镇静杂糅在一起。中国的教师很注重师道尊严,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俯首帖耳。在授业中这种方式可以维护知识的权威性,可是在师生的交流中它就成了一道屏障,老师根本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优秀生是老师的宝,哪怕犯错误,看在学习好的份上,老师也会原谅他。后进生犯了错误,我首先压住火气,不训斥他。因为训斥只能是老师发泄了不满,而对于解决问题毫无益处。有时甚至激化矛盾,学生甩手而去,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使矛盾升级,学生讨厌老师,开始厌恶语文——甚至不学了。我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蔼地说,我知道你也很难过,你也喜欢老师表扬你,让我们一起来找出问题的原因。找出问题,让学生说出心理话,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改正:任何改正都是进步,任何改正都不晚。连大教育家孔子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你我?学生在改正错误的同时也对老师多了一份亲近,自然“亲其师,才能乐其道”。让后进生爱语文,主动学语文。
       其次,教会孩子快速阅读。我们怎样读报呢?只读我们感兴趣的那些内容。因为报纸分成几个版面,如果你对体育感兴趣,就只读体育部分。即使是这样,你也不会读每一则新闻。你通常读报纸的标题或概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因此语文课上,我首先教会学生学会浏览,得到你想要的要点。把书放到你眼睛能够看到整页文字的地方,把手指沿着书页中间很快下行,眼睛只看手指的上方,沿着手指下移,尽量不要回读。时间久了阅读障碍消失,学生自然能一目十行。
       第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领域,一个重要原则:人们喜欢学的东西,学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学,会学得最快。后进生大多数自制力差,精力集中时间短。每节课前二分钟,我让学生读一篇哲理小故事,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蕴涵大道理。以情动人,创设积极向上的情绪,在学习之前先情绪饱满的充满斗志的去冲刺学习任务。其次课堂形式多样化,背诵时,分成小组展开竞赛;每个学生都有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去表现;成语的积累运用则用成语接龙的形式,接不上的取消一次答题资格,别的同学可以抢答;问题讨论时,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此时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就像司机驾驭着课堂按正常轨道行驶。
       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只不过对有些同学的教育方式特别一些。这些需要老师去观察,去思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赵淑萍,教师,现居山东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