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现代媒体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呼长波 王思锋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借助媒体创设构建主义理论所要求的情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的“写什么、怎么写、如何改、学方法”的问题,促使学生由同化(扩展认知结构)到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的发生和完成,从而愉快地搞好写作。
       1、观察阶段——现代媒体引领学生解决“写什么”。传统的写作教学特别注重“亲身经历”,认为一篇美文的产生离不开真情实感、实际操作,这固然不错,但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为了写好《一次野营》这篇作文,笔者曾经拿出一天的时间,率领全班同学,带着繁重的物资进行了一次实地操练。看着同学们高昂的兴致和忙碌的身影,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写出佳作来,而其实不然。所幸的是我们带有数码摄像机,将这一过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后来,笔者将记录野营过程的DV作品放映给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同学观看,出乎意料的是在这些班级中产生为数不少的佳作。这使笔者感慨不已“果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同时意识到,应把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作为写作的重点。由此可见,现代媒体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即可把学生引入情景,激发写作热情,又可弥补学生认识与实践的差距,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些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从而实现构建主义理论要求的同化过程。
       2、鉴赏学习阶段——现代媒体有序展示,激励学生解决“怎么写”。在实践中,笔者将写作指导课分为两种类型,借助现代媒体指导学生写作。
       ①对有观察共性的作文题目,媒体的作用是再现场面、形象感知。比如写游记、观后感此类文章,存在着观察共性。在无法引导学生实地观察的情况下,可以搜集、拷贝有关作文内容的录像。写作指导课上,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再现场面,指导学生定向观察。
       ②对无观察共性的写作题目,媒体的作用是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抽象理解。如写《秋韵》、《雨中情》之类的文章,不存在观察的共性,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观察的积极性:有摄像机的同学自己录下适宜的过程;有照像机的可以拍摄典型画面;无设备的可以上网查询相关图片,展开丰富联想进行写作。
       3、修改优化阶段——现代媒体教会“如何改”。“文章不厌百遍改”,说的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作文的修改是何等重要,成功的修改可以使一篇“死亡”的文章获得“新生”。在这一阶段,现代教学媒体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修改过程,交流修改方法。
       ①实物投影。通过投影仪将范文出示、放大。病句、错字、标点符号的当与不当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由学生们指点优劣、品评文章,气氛热烈,效果显著。
       ②网络互评。通过网络,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别人调出来品头论足,每个学生都可成为小老师,对别人的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评后,大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改,使自己的文章“更上一层楼”。
       在整个修改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使自己成为参与者、协商者,而不是指导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感消失了,可以和老师平等地交流、探讨、修改,大大加强了写作教学中信息的传播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
       4、讲评总结阶段——现代媒体引导学生学习法。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写好、改好一篇文章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写作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此,不妨搜集佳作,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欣赏研究,总结规律,探究方法。这些佳作应是有代表性的文章,可以是名家的作品,可以是范文录像,更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文章。现在媒体可以充分发挥其容量大、信息丰富、形象直观等特点介入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爱听乐看,教师点评归纳,写作方法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应用多媒体为手段,大大优化了写作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使枯燥无味的写作教学变得生机盎然、魅力无穷。
       呼长波,王思锋,教师,现居山东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