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者]自我认同理论在阅读中的运用
作者:余庆华 秦巧珍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从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来看,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就是认识自己”。在现当代,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实现了在“后现代”的视野下对“现代性”的“自我认同”的新的探索和深度的反思。他竭力探索从个体性走向关系性的自我认同之路,超越了那种基于孤立静止的“个体”自身去寻求自我认同的途径。自我认同的“内容”,即个人的经历由之建构的特质,也会随着社会和文化的改变而改变这样。个体的认同不是在行为之中发现的,也不是在他人的反应之中发现的,而是在保持特定地叙事进程之中被开拓出来的。个体通过向内用力,通过内在参照系统而形成了自我反思性,人们由此形成自我认同的过程。
       一、自我认同理论与文本阅读的关系
       在当前文学文本阅读中,读者作为阅读主体有自由阅读的民主权利,因此只有让读者自由地参与文本的读解,他的创造力才能得以自由发展。作者、读者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世界,在文本阅读中,将他们联系起来的是文本,因此,理解文本是重点。“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理解文本要在一种对话中来理解它。文本阅读,必须启发引导读者与文本进行对话,使他们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进而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并且“受之于心”。正如伽达默尔所说:“人们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和找到回答,因为他必须以此方式把自己摆到对他言说的东西中去。只有当本文所说的解释者在自己的语言中找到表达时,文本中具体的东西才能得到理解。文本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掌握:(一)、文学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能够激发人们对自己文化的反思。(二)、文学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能给人们以价值更新的启示。
       二、运用自我认同理论体验文本情感
       情感有特殊的功能,它无论是作为表现对象,还是作为创作的提升之力,都是文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成份。有人甚至将它称为文学的内在特质,把它定位为使艺术形象生动的根本因素,是艺术形象活的灵魂。情感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天然的涂改功能,能改变事物的本来样子,使其显示出审美价值。譬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情感离不开外部世界,甚至它本身也体现为外部世界,尽管它是那样的主观化、心灵化。也就是说,情感虽然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力,但它不会凭空产生。
       我们有各种的好情感。“人们在对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和把握中认为有这样几种美:优柔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屈原悲呼“悲莫悲兮生别离”,王维则端起酒杯“劝君更尽一杯酒”,李白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而徐志摩则低声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虽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但离别总让人不舍。想起出门前奶奶的叮咛,登车时父母的眼神等等,无不在各种分别的场面上重演。正是人类有这么多复杂的情感,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面对自己的情感世界,我们的情感是可以控制的:我们不以自身的、自我评价的所谓的情感苛求他人的回报、交换,既不施舍情感,也不乞求情感,力争做美好情感的辐射源,运用情感来建立友爱,开辟景深幽美的情感溶洞,以储蓄和滴灌人间情感的奇花异葩。我们臣服于一切有益于美化、升华我们的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的规劝,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美好、健美,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我们认同文学文本情感首先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要弄清楚读者的情感体验。读者的情感体验就是其自我认同情感的参照体系。另一方面运用自我认同理论认同文本情感。体验文本情感时首先要以朗读来启发情感。声情并茂的诵读就是一种真切的自我情感体验。朗读时能调动丰厚的情感积累去领悟体验。还应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去不断感受文本的艺术魅力,逐步升华自己的情感体验。其次,要品味文本蕴涵的情感。黑格尔曾经说:“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能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才真正美的。”许多文学文本,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蕴蓄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再就是体验文本情感。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的就是山、海等引发人的情感的反映。认同文本情感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多因素复合的心理过程。如果读者的情感反应与文本灌注的审美情感是基本一致的,就会产生与作者一样的情感。
       最后认同文本情感。语言的根本特点就是表达出不在场的隐蔽的东西。这些隐蔽的不在场的东西存在于一个由过去、现在、将来组成的历史河流中,也存在于一个无限广阔的现时的空间范围中。这些不在场的东西也是人类生命活动、情感体验的结晶,主动调动自己的生命、情感体验去与它遇合,在感动中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对文本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读者为文本而感动,那自然会激活他们的生活体验,去感悟文本深处的东西,用它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海德格尔说:“人与存在的契合就是惊异。”一旦惊异地发现人与存在相契合,人就聆听到了存在的声音或召唤,内心的震撼产生的感动,使人感受到眼前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不同于平常熟识的。如在《我与地坛》一文中,史铁生怀着忏悔的心情描述着母亲如何在他消沉的日子里默默地忍受着担忧的煎熬,以致我驱车返回至她的面前,她依然毫无知觉。作者这种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愧疚的生命体验,唤醒了我们经验领域中的对母爱的联想,使我们想起了我们的母亲默默为我们付出的许多许多;想起了孟郊笔下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老母……同时我们的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震撼,我们会为自己平时对母亲缺少理解、体谅、感激、回报而羞愧。这就是一种情感的认同。
       余庆华,男,湖北鄂州大学文法系教师。秦巧珍,女,湖北鄂州古城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