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语文课的导语设计例谈
作者:郝子铎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语文课上,好的导语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堂课的良好开端。
       那么,怎样设计好一堂语文课的导语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解题导入。
       就是引导学生从分析课文题目入手研读课文,因为有些文章的题目揭示了中心思想,或从总结上把握了文章结构。
       如: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我引导学生分析:从题目中可知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地点的事?学生答道:“百草园、三味书屋两个地点的事”,我接着引导:“本文哪些段落写‘百草园’,那些段落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学生很快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也便于学生深入地理解作品。
       二、激情导入。
       有些课文蕴含着真挚动人的情感,教师可在上课开始时,介绍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立即进入相关的情感氛围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课文的精神状态,也能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讲阿累的《一面》,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提起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人们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一生中,他用笔作为战斗武器与敌人斗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可以说,鲁讯先生是我们为文的典范,做人的楷模,今天,我们怀着对先生的无限敬仰之情,学习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一面》。”老师这包含着对伟人赞颂、缅怀之情的话语,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
       三、提问导入。
       这种方式可以立刻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充满着创新的活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培养学生从已有知识中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例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自古以来,许多人文墨客借月抒怀,写下了大量有关‘月’的古诗文,谁能说出有关‘月’的古诗文名句?”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说出了他们平时积累有许多有关“月”的古诗文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四、情境导入。
       教师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朗诵几句抒情性强的诗歌,做一个简单易懂的实验,唱一支嘹亮动人的歌,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例如:讲《母亲的白发》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导语:播放歌曲《母亲》的同时,银幕上出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妈妈日夜为儿女操劳的幅幅画面,那深情的曲调,朴实的歌词,清晰的画面,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在场的每个学生内心潜藏的对母亲的浓浓爱意迸发出来,为学生学习课文开了个好头。
       五、设悬导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置疑问,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
       如:讲著名作家萧乾的《枣核》一文时,我这样设计导语:“一般记叙文的主人公都有具体姓名,在总结中心时就可以说‘本文通过写什么样的事,表现了谁(主人公)怎样的精神品质’,但今天我们要学的《枣核》一文却始终没有交代这位主人公的姓名,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样的悬念,学生会急于探究其原因,从而更认真地研读课文。
       总之,语文课导语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章的特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感染性,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愿朋友们设计更好的导语,为语文课添上精彩的一笔。
       郝子铎,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