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本读法]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
作者:游灵燕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后现代教育家、教育阐释学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特殊交往活动。在这种对话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言谈”的天下,而是多种主体间相互对话的过程,本文试从与文本对话这一角度作些探究,希望能给阅读教学找个突破口。
       一、与文本对话的内涵及意义
       对话,是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语言,以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取得双方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现代教育家认为阅读是一种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对话而产生新意义的过程。在阅读活动中,与文本对话就是说读者不再把文本看作无生命的存在,而看作是有生命的、活生生的个体,“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简单地说,读者阅读文本就是与文本对话,通过对话交流从而产生新的意义。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阅读一篇篇课文也是一种对话。《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在相互对话过程中,与文本对话又是全部对话的基础,师生对话要以与文本对话为载体展开,没有与文本的对话就不可能有师生的真正交流与沟通。所以,有效地与文本对话是打开当前阅读教学困境的一把钥匙,对于当前的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过程被看作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国家与社会的代言人,拥有对文本唯一的解释权,学生只要掌握教师所授的内容即可,缺少足够的创造空间。而与文本对话,强调新意义是从与文本对话中产生,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相互理解,从而产生视界的融合。理解不是一种复制行为,而是在不断生成新意义的活动,是一种创造性行为。
       第二、有利于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阅读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所扮演的是教案剧中的一个角色,他们只是起印证、接受教师对课文分析的作用,几乎没有自由阐释、自主评价的权利和机会,他们的主体性并未得到真正体现。而与文本对话,强调文本生成意义的多样性,允许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读出不同意义,教师与学生可以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实际上并没有自己的阅读体会、阅读感受、阅读积累,那哪来的能力的提高?与文本对话,则把阅读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不断地质疑、解疑、对话,达到与文本的相互理解,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与文本对话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或者教师本身曲解了对话教学的内涵,与文本对话的现状不容乐观。现阶段与文本对话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冷漠文本。驯化式教育导致很多教师对课本是以传授方式进行的,这就使得学生只养成带着耳朵听老师讲的习惯,而忘了带一颗心真诚地倾听文本的言语,造成学生对文本的冷漠,对文本的忽视,于是选入课本中一篇篇优美的作品就这样被学生拒至千里之外,出现了文本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
       2、误解文本。当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吹遍教育大地我们为之欣欣然之时,我们却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民主,就把课堂全还给学生了,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足讨论去,学生即使误读文本,也没有给予正确引导,美其名曰还学生的阅读权,实际是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3、僵化文本。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学生思想被“权威”的套子给套住了,缺乏发表自己独特见解与想法的勇气,他们往往在“权威”下解读文本。很多同学手上拥有厚厚的参考书,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本”可参,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可参考,没有细读文本,没有认真的与文本进行对话就参与问题的讨论,这种对话其实是照搬参考书的观点,这样的对话有与没有一个样。
       三、创建有效地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教学
       与文本对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种对话的前提和基础,而现在与文本对话的现状又不尽人意,这就要求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建有效的与文本对话的教学策略影响学生,以打破阅读教学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困境。
       1、平等阅读策略。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教师不再拥有绝对权威,在对话中,只是平等者的首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探究者,而是具有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主体。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安全,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阅读体验。只有尊重学生的体验,只有承认他们是主体,学生才会真正主动走进文本,倾听文本,与文本对话。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间接性暗示”诱发学生共同对文本进行探究,与文本对话,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交流,更深刻认识文本的内涵,从而达到更大视界的融合,创造出新的意义。
       2、真实阅读策略。所有成功的杰出作品,都是以“个个笔下无”的“不朽之文字”,激起“人人心中有”的读者共鸣。作品的魅力往往吸引着读者,使读者“自失于作品独特的思想、内容、情感之中”。这就是真实的阅读,就是原汁原味的阅读。它是指师生在没有受任何干扰的状态下(比如无应试教育的重压、无外加“知识点”的制约)与文本真诚地进行对话,走进文本的世界,感受文本所带来的震撼。阅读课堂教学应该倡导这样的真实阅读观,在课堂上彼此尊重阅读者的“前理解”,立足于他们的真实阅读体验,这样才能使对话教学有效地开展。
       3、话题策略。马克思主义哲学讲道“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感觉”。体验到了的东西往往表达不出来,这就需要在理性认识上给予突破,突破的手段依赖于师生间问题的讨论,对某一问题的深入讨论将会加深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那怎样设置问题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与文本对话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问题转化为话题,因为话题比问题更具有开放性,这就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体验,有利学生分享与文本对话的成果,避免了“学生被老师的问题牵制,讨论按老师设定的思路走”这样一种“牵牛式”课堂教学。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与文本对话,可以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是我们当前迫切要重视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巢宗祺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赖瑞云著《混沌阅读》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教育研究》2001、3.
       5、聂荣鑫《与文本对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新途径》,《学科教育》2003、6.
       6、徐珞翰《试述“对话”理论中的“文本”》,《语文教学通讯》2005、3.
       游灵燕,福建平潭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