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作文教学中的角色转换
作者:龚文池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沿袭着这样一个模式:老师布置文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堂上点评,这样一年一年的训练下去,学生作文成绩没见有多大长进。从学生作文时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写作的害怕,同时也折射出老师对作文教学感到的困惑与无奈。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活动这一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也需要师生的角色发生转换,以适应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变先前的被动写作为主动参与写作活动,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作文活动的热情。作文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如何转换呢?
       一、变指导为相互探讨。在作文教学中,可打破过去老师命题,再作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去作文的传统模式。从命题入手,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作文前的所有活动中。按自然组别,或其它组别的形式,研讨出文题,然后相互分析文题,共同探讨。在此基础上,把审题、选材、确定主旨、布局安排、细节描写等这些讨论的结果各组均形成书面材料,分组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参与到小组中研讨,也可独立成一家之言,这一家之言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指导,而只是与学生进行的情感的交流、写作方法的探讨、布局谋篇的筛选、细节描写的确定的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探讨的过程,是教师的情感与学生情感相互碰撞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参与写作。
       这一转变,使教师“教”的行为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切行为,不再是以自己的设想为中心,而应始终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写作的内容、方法、手段、环境和师生关系协调等。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行为职能转化的要求。
       二、变单一的学生写为师生同写。通常情况下,是老师布置题目学生写作,当然这也是作文教学核心内容所在。不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选择性的写一写下水作文,特别是写写学生议出的文题,对整个作文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首先从教师方面讲,由于直接参与写作,对文题的难易和写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的把握。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直接参与写作,对教师自身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均有帮助。更便于与学生进行写作感受、方法等方面的探讨与交流,更有针对性引导学生作文。使作文指导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的生活。
       其次,教师写下水作文对学生是一个激励。因为教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写同一文题,师生都是写作者,这一下子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有种亲近感。将教师写的下水文在学生面前朗读或让学生给予评改,使学生多了一次学习写作的机会。师生同写这一关系转换,使教师权威地位发生彻底改变,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地位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变单一评改为形式多样的评改。近年来,我一改过去那种老师一统天下的评改模式,把老师示范评改与学生学着评改结合起来,把老师引导评改与学生的自主评改结合起来,把学生自改与分组交叉互改、老师面改结合起来,学生集体互改与老师抽改结合起来。
       这些评改的方法交替进行,一般是新的学期初,我将全体学生的第一篇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以便学生学习评改作文的方法。以后的作文就以学生自改、互改为主,老师的抽改为辅。不管是学生自改还是互改,每次评改,教师均按每次作文的要求提供具体的评改方案,让学生的评改有目的地进行。老师的抽改,可以在学生评改之前,也可在学生评改之后重点抽改一个自然组。对其余的作文采取只读不改的方式。这样每次作文写得如何老师就做到心中有数,为后面的课堂评讲积累了材料,也能使评讲落到实处。对学生的互评互改要求做到既有旁批,也有总评,评出等次,并签上评者姓名。
       这样的评改活动,大大缩短了作文的周期,一般是每周一大作。同时,由于学生的全员参加评改,人人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人人也想展示一下自己当小老师的水平,所以评改格外认真,总想写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评语。潜移默化中既提高了学生评改能力,激发了写作的热情,也普遍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龚文池,教师,现居湖北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