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者]心理疏导与阅读能力培养
作者:楚文芳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其实,教学也是如此——教无定法。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学识、性格以及教学设备、教学对象、课文类型、实践经验等,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将各种方法融会贯通,为我们所用,逐步探索并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下面仅就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来具体谈谈总复习时如何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能力。
       一、注重学生的心理因素
       处于初三总复习阶段的学生心理比较复杂,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怎样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如何转化学生的不良心理,调动其积极因素,直接关系到复习课的教学成效。
       要转化学生的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学生存在哪些不良心理现象。语文总复习中学生的不良心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骄傲自满心理。少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阶段学得不错,复习作用不大,甚至认为听老师讲,不如自己看。主要表现为:听课不认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2、消极厌学心理。有些同学认为复习课就是“炒剩饭”,对复习课有一种厌烦情绪。主要表现在:听课打不起精神,甚至打瞌睡,看小说、杂志,做小动作等等。3、依赖懒惰心理。有些学生完全依赖教师课堂讲解,不去认认真真的读课文,不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不愿动脑思考问题,死记硬背,不会在学习中自我总结和提高。这些不良心理对语文总复习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直接影响复习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一方面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上复习课的心理特点设计好复习方法,编排好复习内容,把握好复习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对学生评价要多表扬少批评,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听课情绪,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真正争取在足够阶段尽快的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能力提高
       l、现代文的阅读——应重视自读。
       自读的方法是:(1)先粗读课文,让学生掌握字的注音、词的释义,并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等;(2)再细读,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写作方法,品味精彩片断,熟读成诵有关文字等,这样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3)再精读课文,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对文章的精彩片断,结合课后练习和《河南教研》的阅读训练进行体味、品尝,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并对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吸收,进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我认为,教师列出复习要点,学生多读课文,再加上精讲精练是提高同学们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2、文言文的阅读——在了解内容基础上朗读成诵。
       新大纲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与过去相比有所降低,现在的要求是“能顺畅朗读,了解内容,背诵一些课文”。能熟读和背诵一些文言文的名篇,将受益终身。所以,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应让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练习”,直至“成诵”。
       首先应“了解内容”,结合练习并弄懂语句的意思,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至于文学常识方面,能够按照课文的注释、了解一些重要作家简历及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就可以了)。对文中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练习”及“了解内容”都有较具体明确的要求。因此文言文复习一定要依纲据本,弄懂语句意思、了解基本内容,以应付“理解默写”这一题型。
       其次,顺畅朗读学生应做到不掉字,不加字,有适当的停顿、快慢适中。课后对朗读基本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有提示重音读法,有提示快慢停顿的等)。以初中语文第五册基本课文为例,文言文(包括古诗词)课后基本上都有朗读提示。复习中应加强朗读训练。最后应“背诵”、“默写”,“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行教材中的35篇(首)左右的基本课文绝大部分要求背诵或默写,所以复习文言文时课堂上应特别注意背诵、默写。课后采取同桌互背的方法来检查背诵情况。
       楚文芳,教师,现居河南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