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理性探析
作者:孙云凤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社交空前活跃。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口语交际能力。因此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语交际能力。将口语交际能力的获得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目的之一已成为语言教学的总趋势。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它是人们素养、能力和智慧的一种综合反映,它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以下简称“口语交际训练”)就是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为任务的一种听说训练。
       一、中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现状及其成因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重,在教材中则体现为口语交际训练不再依附于阅读、写作训练。这是语文教改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化的重要标志。
       中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现状究竟如何呢?笔者曾在江苏苏北地区15所中小学向26名语文教师,58名学生,15位校领导采用访谈的形式就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1、学校领导及语文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普遍认识;2、学校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的安排情况;3、学校对口语交际训练方面的教科研情况;4、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方法;5、口语交际训练成效怎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普遍不太受重视,尤其是学校领导对口语交际训练持轻视态度的占大多数;口语交际训练无目的、无计划的现象普遍存在。笔者调查的15所学校有11所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没有提及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另外4所学校虽在教学计划中有所提及,但却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口语训练的方式方法丰富多彩,但操作上随意性大,主观性强。笔者采访的26名语文教师都或多或少地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但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训练到底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各年级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不明确。
       追究造成口语交际训练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教育体制的约束。时至今日,学校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围绕着各类考试转,而无论是小升初考试,还是中考和高考都没有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出过明确要求,更没有进行过相关的考核。其次是口语交际训练缺乏具体的操作程序,即缺乏关于活动目的、要点、规则、情境、步骤、工具等内容的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其实就是关于口语交际训练的详尽的设计方案。目前我国尚无一套较完备的指导中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理论体系,在教学实践上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仔细研究现有的教学方法,内容尽管丰富,但很多是抽象、不具体、不实用、不具备操作性,没有可模仿性,只停留在原则的说明上,有理而不很有用。事实上,教学方法应以教学过程的形式出现,以物化的、技巧性的操作要则的形式出现。要具体介绍口语训练的操作步骤、操作要点,就必须有深刻的见解和周密的实践。张志公说:“教学工作者首先要讲科学。无论说话、听话、识字、读书、作文,能力一步一步地提高,应该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摸清楚这些规律,运用它,设计出训练的途径、步骤、规格和方法,就能大大减少教学上的盲目性,提高效率。”
       二、口语交际训练的理性探析
       怎样建立既符合语文教学大纲精神,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案呢?有必要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个体发展态势做个粗略的理性观照,从科学性、计划性和针对性上对口语交际训练作出总体规划。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科学性
       语言学家运用信息论的观点,把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称为传递信息的“代码”。从言语形成的角度来说,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一个“编码——发码—传递——接收——解码”的过程,是人们将自己的内部言语借助于词语按一定的句式快速转换为外部言语的过程。美国学者P·B·邓斯和E·N·平森这样描述口语交际的机理:“从说话人传递到听话人的信息,首先是以语言形式排列的;说话人选择恰当的词和句子来表达他想说的话,然后,这些信息经过一系列的转换,成为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形态,并最终在听话人一端又重新变成语言形式,听话人使他的听觉去适应一系列的词和句子;在他听懂了说话人所说的话的时候,这个过程就完成了。”这两位学者又由此认定,言语交际是一条联结说话人头脑和听话人头脑的许多事件的链条,这条由一系列事件串联而成的链条,就叫做“言语链”。
       对这个语言学家们表述的语言动态系统进行考察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听和说是一个整体,共同完成口语交际。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又各自可以分解为几个要素。
       1、听话能力
       听话能力应包括言语的感知与记忆;言语的理解与组织及对言语的反应与评价。其构成要素主要有:
       (1)有意注意的能力。说话有时空性特点,因境而异,瞬时即逝,所以要听得清楚,听得准确,必须强调对听知有意注意的训练,培养注意力的专注性、持续性和对注意力的协调分配能力。
       (2)辨音识义的能力。听话人用自己的听觉去接收说话人发出的信息代码,必须对说话人所采用的语音形式具有相通并敏于感知的能力,能听音辨调,能准确地辨析同音词、近音词、多义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要表达的语义内容。
       (3)理解语意的能力。听话人要听懂说话人话语的全部意义,特别是要理解说话人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形式表达的真实意思,必须对在特定交际场合中收到的语言代码进行分解和组合,作出综合处理。不仅能辨识语流中单个的语音形式所表现的语意,而且能理清语脉,合成语义,将语流形式正确无误地还原为思想内容。这是听话能力的核心。
       (4)辨析品评的能力。一个善于听话的人,必定会在了解说话人的语义内容的基础上,同时作出分析、综合、评判,鉴别其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高低,从而决定自己对语义信息的取舍,或摄取储存,或排除淘汰。品评能力是以理解为基础,比理解力更高层次的能力。
       2、说话能力
       说话能力应包括语言材料与法则的内部储存;言语组织力;说话方式的抉择力;言语形式的表现力;体态语及副语言的应用能力。其构成要素主要有:
       (1)组织言语内容的能力。讲话有先想后讲,边想边讲的特点。想,就是组织内部言语。想好了,思维材料才能转化为连续的、线性的意义体系。内部言语组织得快且好,语流才能连贯、畅通、清晰、有条理。
       (2)快速编码的能力。内部言语生成之后,就得将其转化为外部言语——有声语言。这个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困惑是迅速选择有联系的、清晰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正确用语法手段显示思维单位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语言编码的能力,能力越强,有声语言的客观效应就越好。
       (3)准确发码的能力。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以语音形式传递到听话人听觉器官的,说话人如果能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语速、语量的变化表情达意,使编码的语句既能达意,又能传情,那么说起话来就会让人爱听,表达的效果也就增强了。
       (4)定向表述的能力。说话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其效果既决定于说话动机、话题的潜在内容,又受制于听话对象的身份、修养、心态以及其它诸多环境条件。说话人只有随时对说话的内容、情态和详略等作出调节,才能使讲话更有针对性,更切合具体情境。这种口语表达的应变能力是说话者思维灵活性必具的品质。
       (二)口语交际训练内容的基本要点——口语交际训练的计划性
       任何科学目标的实现都是以实施计划的合理性为基础前提的。根据语言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笔者认为口语交际训练在优化训练内容的同时,应注意增强计划性,以发挥整体优化的效益。为此,必须抓好以下四个基本要点:
       1、积累语言材料。语言信息是思维的材料,思维的过程就是对语言信息加工的过程,语言越丰富,思维加工也就越有效。
       2、提高言语技巧。说话人想收到交际的最佳效果,必须围绕既定目的,对语音编码实行最佳控制,即按照语言的规则将这些词语排成正确的次序。这个由语言的规则构成的控制体系,就是口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言语技巧。
       3、丰富言语生活。口语交际的全过程都涉及到储存的信息与大脑高级自觉意识活动之间的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始终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要更丰富、更广泛,不应局限在课本,而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丰富学生口语交际的智力背景,提升口语交际的质量。
       4、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习惯。积极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听说读写共同具备的要求。没有积极而持久的口语交际兴趣,人们的智力会凝滞甚至衰退,语言也将随之退化和衰老;没有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听的抗扰力和准确度会减弱,说的混浊度会因不良习惯的干扰而增强,语言品质就会受到侵蚀。在训练全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要求,加强趣味性。
       需要指出的是,这四个基本要点不是并列的,而是处于两个平面:语言的材料和言语的技巧属于语言学平面,兴趣和习惯属于心理学平面。它们又共同受到智力活动的制约。在编码阶段,智力活动决定着说话者对词语的选择和言语形式的组织;在解码阶段,智力活动决定着听者对言语形式的辨认和分析综合。发展智力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关键环节,它影响着、推动着进而决定着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水平。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应加强思维训练,既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积累材料,习得技巧,更要不断拓展视野,丰富智力生活。
       (三)学生口头语言的特点——口语交际训练的针对性
       口头语言的学习是人类智能开发的第一项工程。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言语的发展逐级上升。小学生主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发展语言,培养独自言语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语言尚处于积累和学习时期,对成人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可塑性特别大,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往往对其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非常有利于良好的言语习惯的培养。
       初中学生内部言语在外部言语发展的基础上与思维同步发展。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先想后说后做的水平逐步提高,并且在说和做后,进行自我评价。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性格尚未定型,在说话和交际方面还没有高中生那么多的羞涩感,这对登台演说、当众讲话的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利的。抓紧这一时机进行正规的、严格的口语交际训练,将对孩子一生的智能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中学生的言语一般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表现在:一是词汇比较丰富,口头言语不但能作连贯的叙述而且讲究修辞,使言语表达得更细致动人。二是由于学习了语法和文言文,他们的语言结构趋向复杂,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典故和学习过的术语、成句。三是能独立地进行听说读写。四是能够运用内部语言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创造性地完成各种作业,进行自我监督并自我调节以支配自己的智力活动,考虑自己的思想方法。
       综上所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以理论为依据,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应突出口语交际训练以思维训练为重点的理论思想,努力开发富有智力价值的课题,设计富有智力价值的方案,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口语交际训练内容的整体安排上,各个年级之间应有连续性、循环性和递进性,体现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低到高的渐进过程。在口语交际训练的结构层次上要有针对性。各种训练应保持各自的结构层次,形成各自的训练序列;而根据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不同特点,又应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教学段相对独立又紧密衔接的有机整体,拟定明确的阶段要求和具体的测试指标,防止和及时纠正语言发展中的自发偏异现象。小学、初中侧重于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高中则侧重于言语技巧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不同年龄段也应有所不同,努力加强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中去。
       孙云凤,女,江苏淮阴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文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