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关于高职语文教材编制的几点思考
作者:陆 书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教材是揭示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最重要的载体。它既连接着课程与教学,又连接着教师和学生。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结果。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诸多的课程中,高职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材的编制面貌如何,将直接影响着课程内容的构成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因而,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一件事关整门课程的大事,理应谨慎为之。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就当前的情况看,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制所存在的问题不少,这种情况不利于我们整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高职语文教材编制的问题展开讨论,敬请方家批评。
       一、大学语文教材与高职语文教材
       要对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我们首先需要辨识高职语文教材与大学语文教材之间的异同。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得先从大学语文与高职语文学科课程的设置说起。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理、工、农、医、艺、法、经济等非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分析表达、阅读鉴赏能力的直接功能,并承担着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拓宽视野的重任。大学语文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是:通过中外文学作品、口语和写作范例的教学,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汉语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思维和鉴赏能力;掌握行政公文、法律文书和一般实用文章的写作方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熟练地高效地阅读和写作。同时了解文学与文章体裁的有关常识,增强审美意识,提高人文素质,为学习其他专业和从事各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见,作为承载课程内容的大学语文教材,它应立足于我国文学和民族文化,突破中学语文单篇文章单独阅读分析的教材编制模式,让学生更深层的了解我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对文学的认识由零散化转向系统化。具体而言,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主要是以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为中心,同时编排一些口语交际和写作材料。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是大学语文教材最为重要的部分。
       相对于大学语文,高职语文虽然也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我们的母语课程,也承担着一定的人文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任务。但是由于高职语文课程所面对的学习对象的特殊性,因而高职语文有着独特的任务,那就是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高职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启迪思维、开拓视野、提高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适应今后就业岗位的需要,对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语文课的任务是: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大信息量的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增强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高职语文要以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让学生处于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学、教师用心导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自觉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也就是说,高职语文相对于大学语文而言,它更加注重工具性、实用性和专业基础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语文教材内容应该有别于大学语文教材。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生文化基础的实际以及高职语文教材信息容量和所占课时的有限性,要求高职语文教材编写降低难度、高度,淡化系统性、经典性,突出能力培养目标,兼具人文熏陶与能力训练的双重责任,以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养。
       二、当前高职语文教材编选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就当前情况看,许多高职院校选用的语文教材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实际之间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有着明显的断层和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高职语文教材编制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们以黄立中、施新主编的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出版的《高职语文》教材为例稍加说明。该教材的内容和体例是由课文、写作指导与训练、口语指导与训练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课文按内容及文体组成六个单元。每单元的课文分为教读、课内自读和课外阅读三类。每单元前有“学习指导”,教读课文前加“提示”,后有“思考与练习”;课内自读课文前加“提示”,课文后加“注释”,后有“思考与练习”;课外阅读课文后边附“赏析”及“参考文献”。《写作指导与训练》共有记人、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文5篇指导写作的知识短文和训练题,附于相应单元之后,共师生教学时参考。《口语指导与训练》附于整册教材后,安排有朗读、复述、演讲、解说、辩论、当面交谈、电话交谈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每个技能训练项目依训练指导短文、训练示范、训练内容等顺序编排。
       据编者介绍,该教材的编写宗旨是“力求突出高职特点,符合高职层次,贴近高职学生实际”。但从教材编排的内容和体例来看,似乎与其介绍的宗旨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从选文来看,每个单元安排的教读课文基本上都是些难度较大、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的文章,如第一单元“记人、叙事”单元的《冯諼客孟尝君》《垓下之围》,第二单元“写景、抒情”单元的《刺世疾邪赋》《<哀江南赋>序》《秋声赋》等;第二,从课文、写作与口语三部分的内容比例来看,课文所占的比例最大,总体来看,还是以选文的阅读为中心的编排思想,这一点使得这套教材与一般的大学语文教材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并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从根本上说,学科本位取向明显。第三,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些高职学生对教材普遍有一种抵制情绪,任课教师也普遍反映这样的教材不好教。于是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对教材进行较大的调整,有些教师甚至彻底将其颠覆,改换门庭、另起炉灶。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教材最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或者它本身的作用事实上被架空了。
       总的来说,选材上过于强调思想性、教育性、经典性,与高职生的接受能力不合拍;编排上着力维护体系的规整、体例的划一和体裁的完备,与高职教育的灵活性和变动性相悖离;编写方式上大多因袭流行了几十年的“注释+导读”的范文讲解模式,与高职语文的能力结构要求有差距。在这样的框架下进行的语文教学,犹如戴着镣铐在逼窄的空间跳舞,沉重压抑、僵化刻板,缺乏鲜活的时代性和实践的生命力,不仅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收效甚微,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极为不利。
       第二个方面是教材本身不符合高职教育特色,与专业方向不甚“对口”。很多高职院校在选用语文教材这一环节上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旅游学院、经贸学院、工商学院等等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基本上都沿用一套通用的高职语文教材。有些高职院校为了省事,甚至就拿大学语文教材来敷衍,等等这些做法,与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与职业教育专业的方向、课程目标背道而驰,严重阻碍着高职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不利于学生母语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与高职语文教材编写人员的素质有关,在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制队伍中,相对于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我国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制尤其是高职语文教材编制队伍是相对落后的。没有专业的编制人员,没有专业的编制机构,是我国高职语文教材编制的现状。另一方面也与我国高职语文教材编制理论的落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要说高职语文教材编制理论,就是我国整个教材编制理论都严重落后于教学实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制所存在的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就可以理解的了。这样的现实告诉我们,抓紧高职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建设是摆在我们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严峻的课题。
       
       三、高职语文教材编制的几点原则
       那么,在现实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编制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有高职特色又符合高职学生层次,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接受的高职语文教材呢。在本文中我们无意提出一套教材的编写方案,我们认为在提出编写方案之前更为重要的是明白高职语文教材编写的原则。针对高职语文教材编制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制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制要有别于大学语文教材,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这一点应该首先为教材编制者所认识,因为只有切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才能体现教材的“高职性”,如果与一般的大学语文教材没有多少差别,高职语文教材事实上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和本身的价值。
       第二,高职语文教材要关注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对于大学本科层次的学生,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来说要低一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但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是我们在编制高职语文教材时必须考虑。我们要摒弃那种学科本位思想,要把学生的兴趣的调动放在首位。在课文的选择上、活动方案的设计上,教材的编排体例上等等方面都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离开了学生的实际,教材编制的再精致都是徒劳的。
       第三,高职语文教材要以高职语文课程目标为指导。从当前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制实际来看,普遍的情况是,编制者在教材编制过程中没有高职语文课程目标意识,有些编制者甚至照搬中学语文教材或者大学语文教材编制套路,这就难免与高职语文课程目标相脱节。前面我们已经知道,高职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大信息量的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增强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只有以课程目标为指导,才能使得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制不至于失去方向。
       第四,高职语文教材要在坚持人文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的基础上,侧重于实用性。无论是中学语文教材还是大学语文教材,人文性与工具性(实用性)都是应该坚持的原则,高职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因为它们都是作为人文学科、母语课程,决定了它们要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人文性必须在教材中得以体现,这就要求教材要精选一些能够代表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经典作品,如《诗经》《论语》《庄子》和鲁迅作品等等。同时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决定了教材要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实际的语文能力,要讲究实用性。相对于侧重于人文性的大学语文教材而言,高职语文因其主要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因而教材总体上说,应侧重于实用性。
       第五,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制要与高职专业相挂钩,教材应多样化。高职院校专业众多,专业与专业之间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专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又各不相同,比如,旅游专业要求学生有能说会道,沟通能力较强,导游词写作等方面的语文能力,农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观察和实验报告写作等方面的语文能力。这些差别要求高职语文教材应该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符合,针对各不同专业编制出适用于不同语文能力要求的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高职语文教材。
       第六,高职语文教材主要以“活动设计”为编写思路。就我们所见到的一些高职语文教材,大都是以选文为中心的编写思路。这些教材的编制主要考虑的是选文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选什么样的文章,选多少文章,选文的标准是什么,选入的文章怎么编排等等这样的问题。按照这样的编写思路编出的教材,其教学大都是以文章的赏析为中心,教学就是教一篇篇的文章,沿用中学语文教学的模式,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而且与他们所学的专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关联。这些情况表明,以选文为中心的教材编写思路必须改变,应该确立以“活动设计”为中心的编写思路。也就是说,无论是教材课文的设计还是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设计都应该体现“活动”二字。按照这样的思路编出的教材,其教学都是围绕“活动”而展开,学生的兴趣有了,更为重要的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相挂钩,能很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当然,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制还有其他一些原则要坚持,我们在这样一篇文章中是不能穷尽的,但我们给出了高职语文教材编制原则的一些思路。我们的教材编制者如果能在实际的教材编制过程中坚持这些原则,同时结合具体的情况对其他方面有所关注,我们相信,科学的、多样化的高职语文教材将指日可待。
       陆书,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