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运用逆向思维教学语文
作者:傅祖德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思维是一种在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活动,它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对现实所作的概括反映。逆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指的是针对既定的看法或结论进行反向推理、提出相反判断的思维形式。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又可以称作“逆向发明法”、“反向求索发明法”、“反弹琵琶法”。
       运用逆向思维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羁绊,将思维引向朝着认识事物的通常的路径模式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为什么苹果往下落而不往上掉?苹果落到牛顿的头上,牛顿由此而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推翻了统治天文学1000多年的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建立了“日心说”。他的理论的提出给人类的宇宙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彻底否定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评价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罢了。全文仅仅四句话八十八个字,真可谓寥寥数语,曲尽其妙;淡淡几笔,气势恢弘;细细咀嚼,回味无穷。正因为王安石有发人深思的脱俗看法,《读孟尝君传》才成为一篇千古绝唱。事实证明,科学的发明,真理的发现,一旦运用逆向思维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运用逆向思维还可以对人们通常所说的某些看法加以修正和补充,“修”、“补”出新意,唤起创造的灵感。例如,“知足常乐”从对知识真理等的追求的角度来说,“知足不能常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那些立场坚定、意志坚强的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来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说”,从生活的哲理来说,“走自己的路,也要听别人说”。成语“班门弄斧”的反面意思则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等等。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思考人生,处理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在美中寻丑,在丑中发现美;在大家赞同时提出反对意见,而众人反对时又力排众议,常常使平凡的生活闪耀出哲理的火花。
       运用逆向思维教学语文,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自觉思维,大胆思维,积极地去发现新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学习的兴趣。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夫子非常重视通过启发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他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运用逆向思维教学,必须要启发学生的兴趣。某优秀教师在教学《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时,诱导学生围绕怎样看待曹操杀杨修、杨修该不该杀等问题展开讨论。多数学生认为从曹操杀杨修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曹操奸险狡诈,凶狠残暴,嫉贤妒能,是一个大奸雄。一名学生却独持异议,认为曹操是一个行事果决,执法严明,具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杨修则是一个自作聪明,不明事理,不知法度的小人。理由是:关于“一合酥”,曹操的本意是舍不得吃,在盒子上面加以强调,写了“一合酥”三字,杨修“竟取匙与众分食”之,是不尊重领导。关于门上写“活”,曹操与工匠做生意是要按质量结帐的,杨修的臆断很可能给曹操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关于曹操考察曹植和曹丕的才能,杨修从中进行干预调唆,破坏了曹操确立接班人的百年大计。关于“鸡肋”更是违背了曹操军令。因此杨修死有余辜,该杀。这个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分析问题,讲得极有道理,给大家很大的启发,引起了同学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其次,要通过提出疑难,巧设问题,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运用逆向思维教学,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应通过提出疑难,巧设问题,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可资学习模仿的范例,即思维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道理讲得非常透彻明白。上述某优秀教师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杨修之死》就是典型的范例。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我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假如于勒真的发了财,会不会回家资助菲利普一家?假如菲利普一家非常富有,在船上见到又脏又丑又老的“叔叔于勒”,会不会对于勒给予资助?教学《祝福》,我向学生提问:假如祥林嫂不被鲁四老爷逼迫第二次改嫁,结果如何?假如祥林嫂的第二任丈夫不因病夭亡,祥林嫂的命运如何?假如祥林嫂的儿子不被狼叼走,祥林嫂会有怎样的结局?假如没有柳妈的“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的精神摧残,祥林嫂会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提出,一方面让学生仔细揣摩,细心领会老师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于反复认真阅读中分析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关于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提到的有关的问题,结合《欧也妮·葛朗台》的阅读,学生领悟到小说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现实: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亲情关系,只有冷酷无情的、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关于“假如祥林嫂的儿子不被狼叼走,祥林嫂会有怎样的结局”的问题,学生们分析得出结论:即使祥林嫂的儿子阿毛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祥林嫂似乎有了依靠,但在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紧紧困缚下的中国劳动妇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结局。像这样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设疑提问,再根据文章的内容以顺向思维的方式予以解答,常常能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设疑提问,不过是为了给学生“引路”,“授人以渔”,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逆向思维,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获得“不待教而善学”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必须创设这样一种教学情境:开设民主课堂,进行开放式教学。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一人设计提问,一人评讲解答,一人概括总结,而是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做学习的主人,尝试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答问题。
       教学《阿Q正传》,围绕阿Q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学生开动自己的思维机器,有的说,阿Q只不过是一个笑料;有的说,阿Q自私愚昧守旧,让人可悲可叹;有的说,阿Q使人憎恶;有的说,阿Q的遭遇值得同情;还有的说,阿Q就在我的左邻右舍中间,亲戚朋友中间,阿Q是我们本地乃至全中国落后守旧的农民代表……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学生们认为,文中有多处对话描写,有“佚之狐言于郑伯”,有郑伯要求烛之武出面解围,有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有子犯请晋侯攻击秦军,等等。而最详细描写的是烛之武劝秦伯退兵的语言,详略非常得当,充分表现了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学生进而指出,假如烛之武不听郑伯的话劝说秦伯退兵,郑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很可能中国的历史要重新改写。假如晋侯听子犯的话攻击秦军,又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学生这样一些观点和见解用上了许多思维形式,有直接思维,想象思维,逆向思维等等,思维往往没有囿于固定的模式。
       在这种情形下,我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很踊跃,思维很活跃,观点非常明确,见解十分独特……今天的课上得非常成功。这样的总结,教师根本没有对教学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则对学生从人格尊严,从学习的积极性,从学习思维的成果等多方面做了充分肯定。
       由于学习环境宽松,气氛活跃,学生不用担心因为想错说错而被老师呵斥,同学耻笑,课堂上成了学生学习、培养和发展思维,张扬个性的乐园。久而久之,逐步培养了学生自觉思维、积极思维、发展思维的能力,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培养自觉思维、积极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思维品质,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傅祖德,湖北天门市竟陵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