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呆板的救济政策
作者:杨国华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5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个小姑娘,在今年的高考中终于考上了大学。和其他家长欢天喜地不同的是,她的父母愁得流泪。6500元的入学费用让这样普通的山区农民一筹莫展。原本还可以对付的生活,因为接连的家庭变故一贫如洗,借都借不出钱来,一个孩子苦心奋斗十几年的梦想,在学校8月23最后注册报到的时间渐渐临近面前,慢慢变得渺茫。她无奈地做了一个决定:她将放弃大学录取通知书,不再读书。
       好在她有文化,她知道政府不会让每一个大学生失学的承诺。她先去找了县里“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看能不能得到救助,一位领导对她说:她不符合县里的救助政策。只有失去双亲或者单亲的才能救助,而且,这也仅限于象征性的救助。她哭得很厉害,但还是走了。她的事情被一家报纸刊登了出来,得到了社会很大的反响。市领导和区县领导先后批示,说要解决她的上学问题。情况反馈到县里,县里还是那个意见,丝毫不能更改。而到了她所在的那个乡镇,也是说什么也不能救助,因为她的家庭过去不错,房子还是平房。更重要的是她的父母都还健在。报社和她考取的大学联系,问是不是能够减免一下她的入学费用。学校给予的答复竟然还是:她的父母还活着,不能救助!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逻辑,只要父母还活着,贫困学生就得不到救济,而要被迫放弃大学学业?难道只有父母双亡或者单亲才能得到救济吗?这容易产生一个联想,如果你没有有本事的父母,那么最好你的父母能够死去或者变成单亲家庭,这样你还可以得到救助。真让人感到荒唐!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高校为什么要收取这么多的费用?近日,华师大心理应用中心组织了高等教育调查组,对高等教育收费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从“承受能力”、“公平性”、“人才流失”等三方面展开,有343人占总数的71.6%觉得现在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当谈到“你能承受的最高高等教育收费水平”时,调查结果表明,56%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的大学收费标准为每年3000~5000元。仅有7.5%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的大学学杂费收费标准为每年5000元以上。
       专家认为,目前高等教育收费居高不下,会造成部分人才流失!在本次调查中也有显示:在家庭无法资助学费的情况下,有约11.5%的学生选择辍学,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家庭和城乡低收入家庭的。45.9%的人把学费放在志愿填报时比较重要的位置。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收费较高,不是低收入家庭可以承担的。即使这些家庭的子女学业成绩再优异,也只能选择低收费的学校和专业。高校收费过高,实际是抬高了贫困孩子上学的入学门槛,这是人为的限制!
       再来反思我们的救助标准和救助心态。我们的媒体似乎太热衷于宣传那些极苦、极难的典型,据说,在一家省报报道的受助学生中规定,必须是国家“211”工程的学校中考取的新生。而其他一般学校的学生就排除在外。经常可以看到考入北大、清华的大学生得到了社会关爱,进入了大学,而且,还有很多商家主动地提出赞助。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就不由地觉得这是多么功利的行为!
       在事关一个孩子一生命运的时候,呆板的救济政策是不是太缺乏人情味和人性关怀?父母双亡或者失去单亲的孩子固然可怜?固然需要坚决的救助,但是,由于其它特殊原因的贫困学生该不该救助呢?越来越倍受关注的高考,牵挂着千家万户的心。和一掷千金的“谢师宴”、前呼后拥的送学队伍、贵族做派的“天之骄子”不一样的是,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越来越攀高的学费让一般家庭都承受不起,何况那些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他们因病、因为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的贫困和返贫现象,实际上十分普遍,也无法避免。在救助政策的制定上,我们是否能够做得更合理、更广泛,而不是苦到极致、痛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