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写作要抓住新奇二字
作者:赵克稳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写作是个永恒的课题。也是初、高中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然而,写作的方法,却无一个永恒的公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无心得或方法的。”欧阳修也曾说:“无他求,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因而,千百年来,无数诗人墨客、作家学者都对它做过探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问题是我们自己对它理解得不深,研究得不透罢了。这里,鄙人只谈点粗浅的看法。
       任何人写文章,要么表情达意,要么说理论事,要么赞扬先进,要么传播经验等等,总之,都有一定的目的。且不说留传后世,不求“功利”的文章,我认为是不可能有的。
       那么,要写好一篇文章,除掌握自身的写作特点和规律外,在选材方面,最关键的一环要抓住“新奇”二字。所谓“新奇”就是选择别人想不到及未能选择的材料,说出别人未说的话。(即善于发现闪光点)这正如赵瓯北在《闲居读书》中所说的“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题文,各自擅其妙”一样。例如:我国古代作家吴承恩,由于他选材“新”、人物“奇”,想象奇特和新奇,因而写出了留传千古、久兴不衰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我国现代文学大家朱自清,在众多文人写人物看重写正面,而他都别具一格写人物的背面。因而,一篇《背影》使当时有相似遭遇的中产阶级文人看来,潸然泪下。诚挚父爱的背影留传于世。外国作家茨威格写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文,节选入我国初中教材的《伟大的悲剧》部分,在世人“败者为寇,胜者为王”的惯例中,按作者的话说“……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然而,作者却超出世俗的框框,把“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斯科特,选择其为他人业绩作证的行为,从而满怀激情地赞颂失败者斯科特悲壮的一幕,歌颂他虽然失败了,也是失败的英雄,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综观以上例文,这不能说不是作家在选材中抓住“新奇”二字的体现。其写作方法的高妙和独特,也是作品影响深远,留传后人的原因所在。因而,写作必须抓住“新奇”二字,“新奇”也是作品的灵魂。